大棚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范光炜
范光炜
(安徽省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阜阳 236200)
芦笋是天门冬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高端蔬菜。芦笋采取大棚生产,采收期可长达8个月,经济价值很高,是发展特色种植的好项目。
1 品种选择
选择纯度较高、植株高大、出笋率高、丰产性和耐湿性强的高产品种浙丰、金冠、翡翠明珠等,采取穴盘育苗。
2 培育壮苗
2.1 准备苗床
冬前对土地深翻冻垡,春节前后施入750 kg/h m2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整平待用。搭建6 m宽大棚,提前扣棚提高地温,棚内以中间分作两畦,畦面高出地面10 cm左右,刮平备用。
2.2 种子处理
种子用两开一凉的温水浸泡12 h后用清水淘洗1遍,再浸泡12 h,然后播种在育苗盘中。育苗盘选用50孔的穴盘,先放入2/3掺入益生菌的基质,喷透水分,每穴播1粒种子,再覆盖另外1/3的基质,摆放在备好的畦面上,上覆薄膜,关闭大棚保温。播种床保持25℃~30℃,7 d即可出苗,大多数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地膜,使之充分见光,对幼苗进行变温管理,以防止徒长。60~70 d即可移栽。移栽前要施1遍送嫁药,药物可选用代森锰锌加阿维菌素。壮苗的形态标准:植株高20 cm,节间短,茎粗0.5 cm,上下粗细一致,4~5个分枝,叶色深绿,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无病虫害,苗龄一般60~70 d。
3 田间管理
3.1 地块选择
选择适合芦笋生长的富含有机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地,搭建6 m宽的大棚,棚长随地形而定,一般50~60 m。
3.2 施肥整地
冬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冻垡,施1 125 kg/h m2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作基肥,旋耕整平后备用。按照6 m宽的棚内种植4行芦笋的标准搭建大棚,棚与棚间间隔1.2 m,开好排水沟。定植时第一行距棚边90 cm,依次行距为15、120、150 cm,株距30 cm。定植后铺设水肥一体化管道,以便日常水肥供应。前期主要防治草害和菜青虫的危害。到12月中旬,叶子枯萎清园后撒施1 500 kg/h m2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在下层,15 000 kg/h m2优质有机肥撒在上层,按照定植要求的行距开沟起垄,喷洒杀菌剂消毒,2 d后在沟中灌透水,闭合大棚增加温度。可加盖内膜,春节前提早上市新鲜芦笋,一直采收“光头笋”到“五一”,每天10:00前采收结束。“五一”后开始留茎培苗,每株选粗壮的鳞茎留3~5棵,培育壮苗。
3.3 日常管理
综合出笋、采笋和棚内土壤墒情,结合灌溉,每次施用水溶肥(N∶P2O5∶K2O=18∶18∶18)75 kg/h m2。当株高长到1.5 m左右开始打顶,保持株高在1.2~1.5 m,植株两边用绳子固定,防止倒伏。留苗40 d后,植株开始开花放小叶,要注意水肥控制,保持棚内土壤和空气干燥,预防发生茎腐病。9月气温下降,芦笋开花后开始第二批采笋,一直可延续采到11月,当年收获结束。
4 病虫害防治
4.1 虫害防治
大棚芦笋重点防治蚜虫、灰飞虱、蓟马、青虫等害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棚内通风干燥,压低虫口基数。棚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灰飞虱、蓟马。可选用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等高效低毒农药适时防治,治小治了。
青虫主要包括夜蛾类害虫和菜青虫,主要危害芦笋嫩叶、嫩枝,严重的还伤害幼茎,造成减产。可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因幼虫有夜出活动取食危害的习性,喷药宜在傍晚进行。药剂可选用12%甲维盐虫螨腈复配剂(剑斩)1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 500倍液或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也可用5%夜蛾必杀乳油1 500倍液均匀喷雾,要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4.2 主要病害防治
4.2.1 茎枯病。大棚芦笋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等,均易造成该病发生。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发现病株及时割除病茎,烧毁或深埋。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1 0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4.2.2 根腐病。发病后茎基部的皮层腐烂,吸收根也受到破坏而导致主茎变黄,植株衰变。根腐病由真菌引起,主要由土壤传染。幼苗定植时可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 min防治。
4.2.3 锈病。主要危害茎部及叶片。夏季为橙色锈斑,表皮破裂后散出橙色粉末;秋季为暗褐色病斑,叶子会早期脱落,严重时整株变色枯死。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易发生该病。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做好通风、排水工作。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