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皇宫典藏中国瓷器研究”考察报告

2021-12-01多丽梅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汗国瓷厂瓷器

多丽梅(故宫博物院)

应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邀请,笔者于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4日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和金帐汗国时期古城所在地诺夫哥罗德、莫斯科、伏尔加格勒及阿斯特拉罕等地,就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俄罗斯皇宫典藏中国瓷器研究”进行考察,与相关学术部门进行了学术交流。

一、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中国瓷器概况

笔者在圣彼得堡主要访问了东方文献研究所、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皇家瓷厂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档案局及圣彼得堡大学搜集相关资料。

中俄宫廷交往三百余年,中俄两国曾经的皇宫都藏有对方文物。和故宫一样,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曾经的皇宫,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异常丰富。该馆现设七个部,其中东方部成立于1920年,成立初期叫伊斯兰东方部。1931年,东方部和拜占庭部合并,成为苏联研究东方文化史的主要中心之一。

俄国自彼得大帝时期起通过外交、通商和贸易等渠道,中国物品开始大量进入宫廷,以瓷器为大宗。仅1699年,俄国就从欧洲订购中国瓷器数量达500多件,运载这批货物的船名叫“Apostle Peter”。这些瓷器被放在彼得夏宫玛丽厅。彼得大帝个人收藏的纹章瓷药瓶和他卧室里摆放的中国瓷杯都是清代的外销瓷。纹章瓷药瓶上既有俄国国徽的纹饰,又包含了开光、变形如意纹等中国元素。受彼得大帝影响,俄国人对瓷器的热情丝毫不比西欧人逊色,在皇家宫殿和贵族府邸随处可见精美的中国瓷器。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是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他曾在自己的化学实验室试制过烧制瓷器,但效果不尽人意。在1752年他创作的一首题为《玻璃 之 妙》(Письмо о пользе Стекла)的诗中对玻璃的奇妙之处大加赞颂,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制造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

应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邀请,笔者用一周的时间观摩了库藏西夏文物、敦煌文物、中俄外交礼品、瓷器和文物修复工作。除此以外,还和瓷器保管部的研究人员做了交流,重点对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藏从金帐汗国到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瓷器进行具体探讨。通过调查发现,馆藏瓷器有5000余件,其种类和纹饰基本上涵盖了中国陶瓷史发展的概貌。同时,笔者调查了中国文物概况,统计如下表。

图1

?

二、俄罗斯皇家瓷厂博物馆

法国瓷器成功烧制与传教士殷弘绪(Père Francois Xavier'Entrecolles) (1664-1741年)密切相关,他为获取中国瓷器烧制配方曾在中国景德镇居住过7年时间。俄国皇家瓷厂建立也与此类似,为获取瓷器生产和瓷土配方,俄罗斯驻华传教团随团学生在中国进行了多年情报活动。

皇家瓷厂是根据彼得一世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Елизавета Петровна)(1709-1761年)的命令于1744年建成投产的。此时,欧洲已经有两家瓷厂,第一家是德国迈森于1710年开办的瓷器制造厂。随后,奥地利情报人员通过外交途径挖走了一些迈森的手工艺人,获得了当时被视为重要的商业秘密的瓷土配方,因此出现了欧洲第二家瓷厂,就是建于1718年的维也纳陶瓷工厂。这样大背景下,加之彼得大帝对瓷器的热爱,不能不考虑建立一家自己的瓷厂,但是因为瓷土配方在俄罗斯还是未解之谜,不具备烧造瓷器的条件。因此,彼得大帝时期派驻华传教团居留北京,与欧洲传教士不同的是,俄罗斯传教团对传教工作并不积极,其实他们还肩负着获取全面探查中国的使命,完成瓷器这项任务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在女皇伊丽莎白时期得以实现。

瓷厂在其制造之初,有一类中国情趣瓷器非常引人注目。俄语称Китайщина,是来自法语的шинуазри(Chinoiserie),指非中国制造但具有中国情趣的建筑和室内装饰品。中文译为“中国风”或“中国情趣”。“中国情趣”瓷器或其它室内装饰艺术品最初是受18世纪欧洲,尤其是法国掀起“中国热”影响,中国瓷器不仅出现在宫廷,而且备受当时欧洲权贵甚至普通人追捧。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时开始,就以欧洲为时尚典范,向往受中国影响的德国梅森瓷器。另一方面,随着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两国贸易、外交往来升温,俄罗斯宫廷制瓷厂也在中国瓷器影响下开始研制生产。“中国情趣”瓷器不仅记录了18世纪的俄国,也留下了中国文明的痕迹。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藏中国瓷器

纵观俄罗斯宫廷瓷器上的中国元素,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最初全面仿制中国瓷器,到逐渐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相结合,注入俄罗斯精神和宗教内涵,大量使用金彩,融入了俄罗斯崇尚奢华的纹饰,制造出符合俄罗斯审美和精神特点的“中俄合璧”瓷器过程。

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笔者对莫斯科的考察主要地点是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历史所和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等单位。通过调查发现,俄语中瓷器“Фарфор”一词来自波斯语“fahfour”,波斯商人把来自中国的白色半透明器皿称为“fahfour”,说明俄罗斯瓷器的输入与波斯也有关系。

1894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天使报喜大教堂地下室发现了一批文物,这些文物有来自金帐汗国、撒马尔罕和“苏丹纳巴德”波斯陶器,还有近东制造的青花餐具,这些餐具模仿中国瓷器。还发现了5件(或者瓷片)非常高质量的中国青瓷,断代在13-14世纪后期。这和克里姆林宫里发掘的其它瓷片属于同一时期。在挖掘中发现的5件青瓷,包括两只碗,一个大盘和两个容器的残片,上面覆盖着漂亮的淡绿色透明釉,碎片颜色是灰蓝色。通过以上考古挖掘可知,俄罗斯接触中国瓷器就是源于金帐汗国时期。在蒙古时代之前,中国瓷器是整个欧亚世界所渴求的一种奢侈品,蒙古人打通欧亚通道之后,这种物质与文化的互相交流和互相影响,推动了世界陶瓷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在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期间,笔者在科莫洛娃博士陪同下多次观摩正在展出的彼得大帝文物展览,其中不乏中国文物展出。大量中国文物的遗存主要得益于康熙-彼得时期,俄罗斯多次派使团、商队、传教士来华。相较于中国派赴俄使团,俄国使团来华次数频繁、来华商队人数多,并派驻传教士等。彼得大帝试图发展与中国的商贸关系,甚至不惜在中俄礼仪之争上做出让步来换取贸易上的特权。这些文物遗存正是两国交往的见证。

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是俄罗斯藏档数量最大的档案馆,馆藏档案达500万卷。笔者提看了18-20世纪的部分档案,并对其中一直关注的中俄宫廷交往档案,特别是对宫廷文物的清单进行了摘抄。

四、诺夫哥罗德与金帐汗国遗存

金帐汗国的版图辽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部,西到今俄罗斯西北部乌克兰,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尔喀什湖西部、里海北部、黑海,土库曼斯坦西北部,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地方(包括诺夫哥罗德等地)。笔者在诺夫哥罗德主要考察了各大博物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极具争论性的问题就是“罗斯”名称的起源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问题。诺夫哥罗德作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祥地,是杰出的文化中心,迄今人们仍称之为“伟大的诺夫哥罗”。要探索俄罗斯文化起源,这里堪称最合适的地点。诺夫哥罗德历史上虽然没有被蒙古铁骑征服,但由术赤汗创建的金帐汗国,是欧洲与亚洲相连的广阔舞台,蒙古黄金家族在俄罗斯建立了长达400多年的统治,其经济、文化与军事十分强盛。

图6

诺夫哥罗德历史建筑博物馆位于“千年俄罗斯”纪念碑南面,一楼是城市历史的相关展示,这里收集有市民穿过的革制长筒靴等挖掘品,颇具名气的、始于13世纪的白桦皮文书,讲述诺夫哥罗德源远流长历史的大批资料等。在东欧考古挖掘中,诺夫哥罗德是发现龙泉青瓷最北的地方,有2片龙泉青瓷在14世纪中期和15世纪后期的地层被找到。

五、金帐汗国首都-老萨莱和新萨莱

图7 、8 在阿斯特拉罕博物馆看考古出土的中国瓷片

笔者作为首位到访阿斯特拉罕国家博物馆的故宫学者,受到布雷切夫馆长的热情接待。该馆考古学家阿列克谢全面介绍金帐汗国时期的出土文物和珍贵馆藏,特别是考古出土带有五爪龙纹的龙泉窑瓷器和青花瓷尤为重要。此外,一件发现于阿斯特拉罕乌韦克(萨拉托夫对面)的中国花缎长衫,还有些经装饰加工的青铜镜现藏埃尔米塔什博物馆。

阿斯特拉罕位于曾经的金帐汗国首都拔都萨莱(老萨莱)城附近。根据《金帐汗国兴衰史》记载,中国、中亚以及欧洲的商品都运到这些城市,通过这里再运往东西方各国。虽然蒙古入侵和之后的经济掠夺给予了俄国经济比较严重的打击,但蒙古出于自身利益对贸易的扶植在罗斯复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保护商路和商人,蒙古人从他们身上收取关税来获益。从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的繁盛。

金帐汗国的第二个都城别尔哥萨莱在拔都萨莱以东85公里,就在现在伏尔加格勒东南部。1260年即别汗时建,1282年成为新首都。别尔哥萨莱后来叫察里津,后改为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根据伊本巴图泰的记载:“一天,我们试图绕城一圈,想知道它有多大。于是我们早晨从别尔哥城一端出发,而到达城另一端已是黄昏,沿途都是成排的房屋,没有空地和花园。”根据近年考古挖掘报告,该遗址面积约48平方公里,城市延伸100公里,这的确是一个首都的规模,城市里还有排水管道。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日,笔者考察了伏尔加格勒金帐汗国Tsarevskoye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中国瓷器。

调查发现,模仿中国瓷器实际上遍布金帐汗国统治的区域,例如在金帐汗国城阿扎克(Азак)2015年出土的三只碗的相关资料。这些碗保存完好,年代为14世纪下半叶,分别是釉陶彩绘碗、青花釉陶碗、仿玲珑瓷青花釉陶碗。陶器产自伊朗,纹饰特点和制造工艺明显受到中国传统瓷器、丝织品影响。伊朗生产的这些陶瓷制品中,在金帐汗国及其它许多城市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装饰工艺。釉陶彩绘碗,最早发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阿扎克建筑群,这是金帐汗国境内知名彩绘碗中最新发现的一件。

沙俄时代已开始对金帐汗国两座都城萨莱进行考古发掘,在曾经金帐汗国统治地域多次发现中国瓷器、丝绸、钱币等文物出土。近年,俄罗斯萨拉托夫州博物馆考古队在乌韦克古城遗迹中发现了基督徒居住区的痕迹。考古学家在居住城区找到了属于当地富人的一些物件,其中包括一件原产地来自中国的浅蓝色玻璃发夹,发夹头部形似裂开的石榴。此外,还出土了一些骨质饰物,上面刻有龙的形象,应该属于社会上层。

六、结 语

2020年1月4日,笔者顺利完成了25天的学术考察,到访5个城市,多家学术机构,数个博物馆和2处遗址,此次考察,对笔者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与博物馆、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交流,对俄罗斯藏中国瓷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馆藏瓷器,很多来自景德镇。通过直观观摩,更深层次了解俄皇宫藏瓷的多元文化内涵,解决了一些困惑。其次,本次考察把金帐汗国考古出土瓷器列入考察范围,到访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格勒和阿斯特拉罕等城市,并与相关考古学家们交流,获取了有价值信息。通过此次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在伏尔加河沿线遗址考古发现基础上,能够看出在金帐汗国繁荣时期,与那个时代的欧洲相比,金帐汗国的生活达到很高水平。同时,历史文献和考古都表明,金帐汗国和中国曾经有密切的物质文化交流。

图9 笔者与阿斯特拉罕国家博物馆馆长

猜你喜欢

汗国瓷厂瓷器
瓷器迷宫的暗影
威慑力满满的元朝
唤醒藏在烟囱里的记忆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初探
中国的名牌瓷器
蒙古征服的遗产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别老拿十大瓷厂倒闭说事儿
徐家星作品欣赏
从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看元代与伊利汗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