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养
2021-12-01□孙超
□孙 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围绕着人的现代化,需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但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的现代化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不能完全等同。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 “人”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1]中小学在进行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也应该把 “人” 作为核心。办好一所中小学根本上是要靠人,不仅靠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的中小学校长,还要靠学校里的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中层领导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层干部是中小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中层干部的基本素养有时甚至会成为制约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 “瓶颈”。围绕着政治站位、责任担当、大局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我们来谈一谈中小学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养。
一、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具备政治意识
一个人不一定一辈子从事政治工作,但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一定要成为一个 “懂政治” 的人。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校长的政治意识主要指 “校长应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2]学校的中层干部也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长期以来,学校中层干部往往对“政治” 一词讳莫如深,有些干部认为 “谈政治” 违背了一个教育者的初心,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与政治无关,因此不愿谈。其实,这都是对政治的误解。近代以来,多少学校里的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亡,挺身而出,纷纷走上追求真理、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的政治理想源于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政治意识首要的是忠诚,忠诚说到底其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是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拥有坚定的信念。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参加会议的共有13 位中共一大代表,这13 位中共一大代表在以后28 年时间里人生经历迥异,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站到了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来临。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质疑者有之、牺牲者有之、背叛者有之,逃离者有之,但总有人要坚持到最后,用忠诚去证明其事业的伟大和崇高。既然选择了做学校领导干部,就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不忘 “立德树人” 初心,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这是作为一名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学校干部的理想信念。
政治意识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党员干部的样子。学校的中层领导与西方职业经理人不同,职业经理人可以价值无涉,但我们要有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一名党员干部,平常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荣誉面前让得出来,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学校中层干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战斗在学校抗疫工作一线,守好教书育人阵地,体现了新时代学校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党员干部不仅有高线,也有底线,底线就是党的纪律和规矩,有些学校中层干部在校务会上不发言、不表态,会后传播消息、影响团结,把自己当局外人,这都是没有政治意识的表现。
二、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具备责任担当精神
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应该具有责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比如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等。但正是因为责任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受人尊重,主动承担责任是一名学校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是一位干部成熟的标志。
学校的中层干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线管理者,是 “最先听到炮声的人”,他们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治理水平的高低,学校应该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校中层管理者。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学校教师离职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好或者对校长本人不满,而是因为这个老师与他的学科组长、年级主任等顶头上司相处不太融洽。因此,学校士气、学校团结稳定的实现可能不仅仅是学校高层的问题,学校的中层干部对于维护学校发展、稳定责任重大。信息技术时代,随着学校组织变革的发展,学校内部管理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具有不可确定性,学校中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更显重要,“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配合” 将成为变革时代学校中层干部的基本素养。
三、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具备大局观念
格局决定视野。曾有一组幻灯片,刚开始展现的是一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的场景,但随着幻灯片的继续播放,你会发现孩子玩耍的场景其实是装饰在墙上的一幅小画,随着视野和格局的不断变大,当初的图片渐渐缩小,更多的人物、更多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最终看到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学校中层干部虽身处一线,但不能光“低头拉车”,同时也要 “抬头看路”,树立全局思维和系统思维,跳出自身所在部门的局限,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不是每一位学校中层领导都天然具有全局意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学校中层干部跳不出本部门、本年级的束缚。有时把学校的决策部署直接 “丢给” 一线教师,做甩手掌柜,美其名曰:“这是学校的意见” 或 “这是校长的意思”;有时以部门代言人身份自居,把本部门老师的意见直接“抛给” 上级领导,美其名曰: “我做不了主” 或 “校长,请您裁决吧”;有时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而不惜与校长 “理论”。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与学校校长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有关,但也暴露出中层干部在大局意识上的缺失,与其等到中层干部被提拔到更好的岗位后再去培养他们的全局能力,倒不如现在就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有人会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大局意识跟岗位职级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位学校干部都要站在学校发展全局去思考问题,谋划本部门的工作,必要时,甚至还要为了维护学校发展整体利益,暂时放弃、牺牲自己和所在部门的利益。在学校中,那些能够从大局出发的中层干部往往能脱颖而出,获得校长的青睐。
四、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具备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急剧变革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虽说指向的是未来人才的培养,但教育的内容却大多是人类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如果没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将习惯于在自身所处的学段和有限的教材知识里循环往复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习对于教师很重要,对于学校中层干部更是如此。优秀的学校管理者深知,一所学校要想改革并获得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学校管理者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就需要学校干部能够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技能,通过学习获取领导学校组织变革的不竭动力。一些学校在管理上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时候,校长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干部们做培训。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学校中层干部身上,因为学校中层干部是从优秀的教师中产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禁锢其自我突破的障碍。
知道干部学习的重要并不代表学校干部真实的学习会发生。很多校长甚至认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学习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他们认为,当下各种培训会议通知满天飞,一些中层干部一天甚至要赶场参加若干个培训会,各类学习任务已经成为干部的负担而非需要。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就是我们常常把干部的培训等同于学习,参加会议、解读文件是不是学习呢? 从广义范围上讲算是学习,但这与中层干部的专业进修不能混为一谈,中层干部的学习不能过于泛化,它应该专指那些能够促进中层干部更好地完成从一个教育者向管理者转化的认知活动。学习不仅是中层干部的权利,而且是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管理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增进学校管理效能所必需的“投资”,无论是学校的校长还是中层干部,都应该从认识上完成从培训向学习的转变。
学校中层干部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回归到学校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上加以界定,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要求中层干部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就需要学习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他们具备更好地履行本职岗位职责的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学校中层干部最应该学习的是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笔者单位最近几年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学员提到的最多的培训需求是沟通技能、团队建设、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并不是说学习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学校领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要,而是说要在中层干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分清主次,有所侧重。
学校中层干部应该认识到学习不光是自己的事情,不仅是为自己而学,也是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 “让我学” 转向 “我要学”,把学习与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相链接,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