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电影美术在电影创作中的特殊性

2021-12-01陈晓明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术师美术创作

陈晓明

自电影出现以来,美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一直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在20 世纪的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每年的对外出口,好莱坞影片在各国电影市场上占据了票房总收入的70-90%。1977 年,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成为最早运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拍摄的科幻片,在美国影坛掀起了“电影特技热”,至今电影特技运用依然是影片取得成功的普遍观点。《泰坦尼克号》 《速度与激情》《拯救大兵瑞恩》《雷神》《变形金刚》等等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影响着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推广,我国也相继涌现了不少轰动国内外的影片,获得了观众和业界好评,如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水浒传》等四大名著题材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家喻户晓,电影《英雄》《卧虎藏龙》《湄公河》《战狼》等先后成为院线热门的好作品,上座率不亚于国外商业大片,其中吴京导演的《战狼》系列影片在国内院线的票房收入打破了国外商业片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在2019 年对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的报告中指出:“2018年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银幕数达到6007 块,自2015 年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共上映516 部新片,其中国产片398 部,进口片来自18 个国家和地区的118 部影片。国产片票房为378.97 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全年总观影人次为17.16 亿人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拥有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至今也已经举办了二十三届。

透过这一部部优秀影片的成功,我们不禁要思考它们取得如此好评和市场认同的原因。因为这些影片除了有好的主创和制作公司,在创作环节还大量地使用了电影美术创作。从事电影美术设计工作的人通常被人们称为电影美术师。在过去较长时间里,美术师主要从事布景设计,形成了‘电影布景’即‘电影美术’的同义词。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实际上美术师的工作范围要广泛得多,美术师设计任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电影美术的认知已经有了普遍认同的共识,但是时代在进步,新技术、新工艺在不断出现,电影美术作为一种新的、“嫁接”的造型手段,美术所带来的特殊魅力和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其他造型艺术无法达到的高度上。

作为一种为电影服务的造型艺术,目前高校职业教育对电影美术从业人员的能力培养已经出现了无法满足需要的趋势,除了绘画表现方面与传统的美术有相似点,以美术为起点的其他造型能力都急需进一步强化,不仅需要我们优化现有的教学方式,更应该拓宽范围来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这一切要求主要源自于电影的特殊性,有别于电影中的其他方面。

一、电影美术是一种运动的空间造型

电影美术的造型形象是具备了三维空间的特点,即三向度的立体空间映像,这就是电影的空间性特点。电影美术负责的最为重要的造型设计之一就是影片中的场景设计。通常空间体现在我们立身的上下与前后左右,而场景设计就不能忽视对画面之外周边环境的安排。

观众从银幕上所看到的视觉画面是连续的、不断闪过的二维映像,但是画面所表现的空间却是三向度、真实的,而并非观众想象的幻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画面中环境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角度在运动中呈现的移动和变形。相比之下,绘画表现的空间环境通常是单视点、单一方向的,相当于电影中的某个固定镜头,观众的想象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在为场景造型时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空间环境,因为随着人物在画面中的移动轨迹以及拍摄视角,画面必然会带到该空间的环境,这是一种全方位、不同视角、不同景别、不同镜头语言穿插的、形成动态、真实的三维立体的银幕空间形象。从电影美术创作过程来看,先进行概念图设计再到实景制作与拍摄,最后到后期加工剪辑成片,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平面的过程,也是形成电影银幕形象的物质条件。

电影是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时空艺术,通过对时间的压缩、延伸、变形,甚至停滞结合蒙太奇和剪辑手法,可以使一部影片能够在90-120 分钟之间让观众能看完整个故事剧情。可以说,电影的时间因素为电影美术提出了创作要求。北京电影学院吕志昌教授在《影视美术设计》中介绍银幕造型与时间因素时就举例: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是成功地把不同时态空间的剧情进行有机穿插表现,运用彩色片和单色片来表现现在、和平与过去等不同的板块式色彩组合,在处理电影时空上是十分成功的。

运动性是电影最重要的特征。在影片中,造型形象的运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人物或物体形象在时空中发生的位移和变形;其二就是拍摄电影画面时采用的拍摄手法,摄影师如何设计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如推、拉、摇、移、升、降等和画面景别、角度、镜头类型,利用构图变化来实现银幕画面造型形象的运动,因此电影美术师的空间设计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和跟上画面运动。例如电影《战狼2》中吴京扮演的主角与敌人在贫民区你来我往的追逐和打斗场面,连续运动的画面变化使涉及的数十个实景布置都要一一提前造型以及道具安排。

电影空间的有机、能动、灵活多变使电影布景成为可组装、可拼接、真假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蒙太奇”场景。电影《指环王》这一类的科幻作品中就大量地采用实景与人造景结合、利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和特效将真实与虚拟场景结合的造型表现手法,极大地降低了拍摄成本。我国著名导演谢添说过:“电影布景与舞台布景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电影的景是允许观众上台的,也就是电影的布景可以全方位地表现。”谢导认为电影的布景是六面体,像魔方,这种变化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这就是电影运动造型的特点。

二、电影美术具有二度创作的独特性

电影美术师的创作不同于艺术家,需要以电影剧本为蓝图,是进行一系列设计的基础和依据。而电影美术师的设计是对剧本视觉化、形象化的造型阐释,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再创作。

剧本是电影的根本,在故事创作时我们常指电影文学剧本;在拍摄时,摄制组使用的是电影分镜头剧本;美术师需要依据原创的电影文学剧本来进行二度创作,参照剧本提出的影片主题、结构、人物、情节、时代、细节等来创作影片中的场景造型、人物造型及其它造型。这种二度创作区别于一般绘画创作。画家就是“原创”,选题、形象、构图、色调、光线和细节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画家是唯一作者;电影美术师则要以剧本为基础,这是电影创作的规律,而电影造型手段是一个剧作因素,电影美术师的造型设计任务是参与和完成剧作的过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美术师霍廷霄老师为影片设计了大地震后废墟的场景,以此为参照塑造出的逼真场景,除了为观众带来了几十年前灾难发生时的震撼画面,更对人们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感慨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泰囧》的美术指导郝艺在接受专访时,以亲身体会告诉大家美术师在剧本创作初期就一同参与剧本讨论,除了对角色造型形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还为寻找适合剧情的拍摄场地多次深入泰国山区。由此可见,电影美术的工作不仅包括初期概念图的创作,更要以艺术的眼光参与协助影片的拍摄。与现代题材的相比,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影片上电影美术二度创作的方式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就是必须按照时代和社会的印记,充分进行相关研究辅助造型设计,比如《三国演义》。

三、电影美术的有机性与限制性

电影美术作为电影艺术创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导演、摄影师、录音师、化妆师、演员、照明师等运用各自的表现手段相互综合、配合、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电影美术创作不仅需要处理好和导演意图的统一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与摄影、照明、录音的相互制约、依存、限制的关系以及美术部门内部艺术与技术之间的配合关系。拍摄镜头的运动、景别、角度等都是电影美术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影片造型创作中会借助电影美术为拍摄绘制电影分镜头台本,业内人士称之为“故事本”“STORYBOARD”,从格式和应用上与广告片拍摄的分镜设计相同。有时,为电影特技设计的模型、绘画、透镜等合成,更要严格准确地按照电影镜头画面透视画法把摄影机的机位、合成景的位置和人物形象的位置考虑进去。遇到需要将自己设计的场景制作成实景时,电影美术不仅需要画出场景的效果图,更需要借助工程技术制作出详细的施工图纸,与专业的施工人员一起按照设计意图完成实景的制作,确保该项造型工作能够满足拍摄的需要。当遇到突发情况时,电影美术师更需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解决形象造型上的各种问题。电影著名摄影师戈顿.威利斯就提出了“电影就是要有限制的”的观点。电影美术师只有了解、熟悉限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才可能利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的规律性,来使自己的美术设计发挥更好的作用。绘画版的分镜头设计在电影创作中发挥着更为直观的指导作用,相比之下,文字形式的分镜头剧本就显得较为抽象。

四、塑造银幕造型的逼真性

观众看电影时,第一感觉就是视听形象的逼近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真实环境之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逼真性。视觉形象、场景气氛、运动效果、色彩光线、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符合电影艺术的仿真要求,将虚构的故事剧情与我们日常的真实生活连接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可能性将艺术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种逼真性排斥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环境以及表演的虚假性,排斥人物逻辑、故事剧情的虚假,要求电影反映生活的本质,从而达到内在真实与外观形象的逼真统一。

五、文学艺术修养与美术修养同等重要

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通常都有一个耐人深思的故事剧本,剧本本身散发的文学艺术魅力,会使观众爱上它,为探寻故事发展而紧跟情节的脚步,时而会跟随故事去爱、去恨、同情或者愤怒。除了要把文学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有时电影创作还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主流思想去改编文学作品,以此来满足当下对价值观的认同。与商业影视作品相比,有更多的电影艺术家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时而能突破一些陈旧观念上的约束,客观而现实、深刻而尖锐。电影将文学作品视觉化后带给观众的是更为强烈的感受和触动,由此引发长久的反思,这也是为何题材多元化的原因,即便是语言不同,但是电影中精美的画面与精彩的演技同样能征服拥有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观众。影视作品《杨贵妃》《侠女》《花样年华》《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等作品不仅在国际电影大赛中获得殊荣,更使越来越多的国外观众对中国的人文产生了兴趣,喜欢我们的文化。文学剧本的视觉化过程中,需要我们的电影美术较为准确地领会文学中需要展现的画面,才能作出合理的设计。

六、总结

电影艺术是一种时空结合的视听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诸多艺术因素于一体,创作出一个全新的、以视觉为主的视听形象,通过观众的感观去欣赏和感受,引发观众自发地思考。目前,电影业的美术创作都是由为数不多而技艺高超的美术师来完成相关的创作工作,他们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影视作品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的未来还需要走更远的路,需要更多和他们一样优秀的美术师。

猜你喜欢

美术师美术创作
《楷书五言诗》书法
作品赏析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张晓芳作品
聪慧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