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浩瀚宇宙迈向航天强国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全景扫描

2021-12-01黄明黎云

金秋 2021年17期
关键词:神舟航天员载人

※文/黄明 黎云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革故鼎新向天歌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神”合一。

加上天舟货运飞船,在轨飞行的组合体总重超过40吨。“技术上很新,难度上很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坦言,“很多技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

“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工程。要建好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保障能力,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周建平说,实际上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已经实现了很多创新。

为满足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应急救援需要,火箭系统进行了108项技术状态的更改,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说:“通过技术改进,火箭系统已经具备了8.5天和16天的应急发射能力。”

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3米,相对其他运载火箭,该型火箭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系统,以确保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

应急救援需求也对飞船系统提出了更高标准。当船箭组合体在发射塔准备发射时,另一艘地面待命救援飞船也已经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我们已经实现了飞船的批次投产,两船同时出厂,一旦需要救援,可立即启动救援程序,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将航天员接回地面。”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研制队伍通过技术流程优化等措施,几乎是在原来完成一艘飞船时间内完成两艘飞船的工作。

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技术的状态变化也多达100多项,以满足具备应急发射救援能力的需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2018年起对垂直总装套房等进行了36项改造,具备了两枚火箭同时进行测试、待命飞船存储以及火箭应急加注能力。

长期驻留空间站对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应急救生、积极撤离、积极救援、待援、故障处置……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航天员需要接受训练的科目和内容非常多,技术难度也很大,平均达到了6000学时以上。”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航天员在轨的健康保障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大,长期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对航天员的在轨锻炼、心理支持等方面都有影响,既要配备先进可靠的装备,还要设计科学高效的方案。

为满足任务需要,从2017年3月开始,航天员的训练就全面转入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本着“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试训一体”的原则,航天员系统策划设计并实施了8大类100余项科目的训练,包括基础理论、体能、心理和航天专业技术等。

其中有两项活动,也被写进了航天员训练内容列入工作计划:一是升国旗仪式,二是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浩大蓝图正展开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翻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不难看出,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

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稳健完成“第二步”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航新征程。

“挑战是永远存在的。”周建平说,有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要做,一些技术需要验证完了以后再建造,而有些则需要边验证边建造。

“今后我们还要发射一个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还要大300多倍的巡天望远镜,和空间站组合共轨飞行。”周建平说,望远镜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一些宇宙细节,解开一些科学谜团。

在今明两年中,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在这两年中,“验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关键词。除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外,神舟十二号还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航天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已经引入神舟十二号飞船设计之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神舟十二号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也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

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眼中,太空中的生活处处都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饮水分配器可以流出不同温度的热水,汗液尿液循环利用达到可以饮用的标准,垃圾压缩抽真空后半年不会腐烂产生臭味,私密电话可以屏蔽其他同伴与家人视频通话……

“我们为航天员准备的食品有120多种,一个星期都不会重样。”刘伟波说,还会照顾到航天员的口味,比如山西人喜欢吃醋,湖南人喜欢吃辣,冰箱里有冰激凌,喜欢喝酸奶可以自制酸奶,还有粽子和月饼。

探索太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空间站已经配备了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展各类科学实验的能力。“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港澳台的航天员、友好国家的航天员会跟我们一起飞行。”周建平说。

扎根大漠戈壁20年的纪容林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化发射场,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计算技术方面领跑全球。

“这是一个大时代,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纪容林说,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极目太空,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系列飞船已达到甚至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

猜你喜欢

神舟航天员载人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我的航天员手记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