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刍议
——以九(上)第一单元诗歌教学为例

2021-12-01李慧敏

初中生世界 2021年36期
关键词:重音现代诗歌语速

■李慧敏

诗歌教学可以从朗读入手,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提升鉴赏能力,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活动探究单元,其中的几首现代诗歌或沉郁顿挫,或含蓄深沉,或明快柔和,或恬淡闲适。这几首诗正是学生学习朗诵技巧的范例。如何建构起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的课程框架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的认知与文本背景之间的隔阂,其次是青春期的学生放不下面子,打不开情绪。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时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

1.巧设生活情境,消除经典隔膜。

无家别、夫妻别、生离死别是这一年龄段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的,因此,在讲授《乡愁》一课时,教师要注意积累素材,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满溢的对祖国大陆的思念,进而读得入情入境呢?我想到可借用学生入学前参加军训的经历——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高强度的训练,第一次夜不归家,有的孩子彻夜未眠,哭得很伤心。我设置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请学生回忆自己军训第一天夜晚的心情和表现,并谈一谈。学生们瞬间眼睛放光,有的说新奇,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孤独,有的说想找一切理由回家。活动二:仿照本诗最后一节的写法,以军训基地的铁门为载体,写一首四句小诗。某生道:“军训时,乡愁是一闸矮矮的铁门。我在里头,亲人在外头。”到这里,学生与作者有了微妙的共鸣。

2.借用视听媒介,营造感知氛围。

视听媒介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静态图画,也可以是动态视频。将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以音像的形式呈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朗读情境的理解,为学生创造感知朗读的情境。讲授《我爱这土地》时,我在课前播放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间日本侵占中国的短视频,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祖国满目疮痍,人民饱受欺凌,音像资料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内心的情感。在随后的课堂上,学生读“土地”“河流”“风”这三句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悲痛与愤怒之情。

又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般认为,该诗是林徽因写给儿子的,语句间有对儿子真挚的爱、殷切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在讲授此诗时,我挑选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作为朗读配乐,此曲曲调柔美,与诗歌内容相称。教师在配乐朗读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说“世界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有的说“舒心”,有的说“心灵的慰藉”等。我进一步以图片帮助学生感知四月天的温暖明丽:碧绿的春草、纯洁的白莲、绕梁的燕子、鹅黄的圆月等。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本诗意象的特点,感受到诗人对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和美好祝愿。

二、辨识重音,适度停连

重音和停连是朗读的重要技巧,也是对诗句理解的外化表现。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朗读时先要确定语速。本诗爱国情感深沉而浓烈,朗诵时语速要稍慢,但“歌唱”领起的三句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国土、摧残中国人民的控诉,排比句应读得慷慨激昂,一气呵成。“黎明”一句与前三句意思有明显区别,是对胜利的憧憬,应读得温柔些,读出期待,语速要慢。第二节的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情感喷薄欲出,语速可稍快。

至于停连,我们要区分落停和扬停。诗句结束时应该用落停,气息刚好用完。而诗句中间停顿处要用扬停,音虽停而气未尽,在停顿前声音稍微上扬或者拖长。如第三句,“暴风雨”“打击着的”这两处后面是扬停,“土地”处就是落停。再如第六句“林间的”“温柔的”后面要扬停,而“黎明”虽在一句话的末尾,但由于紧随其后的是省略号,语句中饱含作者的憧憬,故也要扬停,音停气不停,缓缓落下。

本诗轻重音的安排上,“鸟”“嘶哑”“歌唱”“土 地”“河 流”“风”“死”“土 地”“为 什 么”“泪水”这几个词要用较高的音量来读,响亮突出。但像“永远”“无止息”“无比”三个词则要拖长声音,稍微轻柔些。而“温柔”“黎明”“深沉”三个词则要重点突出但语调轻柔,也就是重音轻读,达到低柔回环的效果。

三、体会意境,感悟基调

朗读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在课堂的自主赏析环节,学生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鹅黄”“绿”“白莲”这些色彩明亮的词语,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喜爱和祝愿之情。在朗读《我看》时,有学生认为第一节选取“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春草的生机勃勃,应读得优美柔和,尤其是“悄悄揉过”四个字,要读出春风对青草的呵护怜爱。也有学生说第二节里的飞鸟不同于《逍遥游》里的鹏鸟,它平展着翅膀,在晚霞的辉映下显得静美平和,应该读得缓慢深情,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四、传承文化,绵延不绝

《我爱这土地》里的“鸟”,《乡愁》里的“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的“四月天”,《我看》里的春风、春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比如“乡愁”,从古至今都是诗人们咏叹的情感。古典诗词中有征夫之思,如“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有游子之思,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等;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延续。再如“鸟啼”也是古典诗歌中频繁使用的意象,“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等。鸟儿不知世事无常,诗人赋予了“鸟啼”更多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鸟的口吻描绘了祖国大地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的景象,抒发了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挚爱。既有对传统文化中“鸟”这一意象的继承,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不屈、奉献、爱祖国、爱土地。

在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感知诗歌情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习兴趣;巧用朗读技巧,识重音、辨停连,完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体悟意境中实现审美水平的提升;最后,在诗歌意象的勾连中感受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重音现代诗歌语速
基于多模态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单词重音位移研究
辩论赛之语速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重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单词重音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