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可乐猪的选育进展及产业发展建议
2021-12-01杨红文黄智宇郭小江史开志
杨红文, 黄智宇, 李 晨, 郭小江, 张 雄, 史开志*
(1. 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贵州威宁553100; 2.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贵阳550001; 3.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01; 4.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5)
1 品种概述
可乐猪(KeLe Pig)是原产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喀斯特高寒山区的1个优良地方猪品种,其中心产区位于赫章县。产区海拔多在1 700~2 000 m,雨水资源丰富,属湿润气候暖温带地区,地形破碎,但物产资源种类繁多,野生饲料充足,为可乐猪的放养提供了优秀的饲料资源。1976年,经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猪种资源调查,认为贵州地区的赫章可乐猪、威宁法地猪、纳雍糯谷猪等同属于可乐猪,归为“乌金猪”系列猪种[1]。可乐猪全身被毛主要为全黑毛,少数猪有全黄毛、鼠毛和“六白”特征,鬃毛发达;头大小适中,耳下垂,额部有“八卦”纹,嘴上有“三道箍”纹;体型中等,腰背平直,腹部轻微下垂,前肢短于后肢;乳头数多在5~6对,极少数能达8对[2]。可乐猪是产区内各族人民在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下,经长期自发选育而成的珍贵猪种资源,属西南山地放牧型猪种,具有肉质优良、抗逆性强、母性好、性成熟早、抗病能力强、适宜放养等特点,是乌蒙喀斯特山区真正的“乌金猪”,也是贵州省不可多得的宝贵猪种资源。
2 资源现状
贵州省“十三五”畜禽种质调研报告指出,可乐猪的保种与开发主要集中于贵州优农谷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少量分布于其他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公司。贵州优农谷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贵州省赫章县,以养殖可乐猪为主,调查期间有六曲河和兴发 2个养殖场,总存栏7 000头,能繁母猪500头,建有4个品系:分别为黄毛、六白、鼠毛、全黑。针对稀少的黄毛系可乐猪研究发现,经过长期的野外放牧训练,结合规范的保种选育,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肌内脂肪为(3.83±1.03)%,肉质细嫩,肉糯味香,是腌制肉类和特色产品加工的优质材料[3]。
3 杂交育种改良
杂交改良是猪遗传改良的常用技术手段,通过利用不同亲本组合杂交得到的后代可产生杂种优势,以此获得优良的生产性状[4]。
3.1 父本张兆强等[5]对可乐猪是否适合作为杂交改良中的父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可乐猪为父本,大约克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其后代的妊娠期缩短,断奶仔猪数及断奶育成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以可乐猪作为父本可有效提高大约克猪的繁殖性能。
3.2 母本张宗庆等[6]以可乐猪作为母本,分别与大约克猪、兰德瑞斯猪、杜洛克×兰德瑞斯猪、杜洛克×大约克猪、大约克×兰德瑞斯猪杂交,并对各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与肉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杂交后仔猪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均有提高;最佳杂交组合为杜×长×可,其后代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瘦肉率提高了10.27%。鲁立刚等[7]利用杜可二元杂交猪与外三元猪的育肥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杂交后代既具备可乐猪抗逆性强、耐粗饲、早期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又具备了杜洛克在日增重上的优势,并且在生长育肥性能上与外三元猪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可乐猪适宜开展杂交遗传改良,可大幅提升其经济性能指标。
4 分子遗传选育
4.1 生长性能饲养动物的生长性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大因素,而生长激素(GH)是影响生长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GH是1类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单链蛋白质,由脑垂体分泌,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调节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作用[8]。宋桃伟等[9]分析了可乐猪、大约克猪、香猪和黔北黑猪GH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发现了5个SNP位点,其中在26位T/A多态位点上,大约克猪碱基A占优势,可乐猪和黔北黑猪则以T为优势位点。
4.2 繁殖性能谢健等[10]采用Illumina Porcine 60K SNP Gneotyping Chip芯片对22头可乐猪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 1.07软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左乳头数、右乳头数和总乳头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多重检验,共鉴定出全基因组水平潜在关联的SNPs位点4个;在关联SNP位点可能连锁的上、下游200 kb范围内检索到304个基因,其中信号通路中的候选基因BTRC、FGF5、FGF8和BMP3、RASGEF1B、HMGB3可能影响猪的乳头数性状或繁殖性状,可作为高繁殖性能可乐猪品系选育的候选基因。
4.3 肉质性状猪肉的脂肪沉积能力对口感、风味、瘦肉率等指标均有影响。Fsp27是1种脂滴蛋白,在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中均有高度表达,小鼠被敲除Fsp27基因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并伴随着白色脂肪细胞脂滴体积显著减小[11]。惠嫣婷等[12]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在可乐猪中筛选猪脂肪特异蛋白27(Fsp27)基因的第4和第5外显子区SNP位点,发现了3个SNPs位点,其中有1个属于错义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杨远清等[13]通过对比可乐猪和白香猪载脂蛋白A5(APOA5)基因序列,发现在第3外显子区存在12个突变位点,但均为造成蛋白质变异。在人方面,POA5基因与冠心病、血脂水平及甘油三酯浓度方面已有相关研究;在动物方面,已发现该基因可能与脂肪代谢有关,而在可乐猪和白香猪中存在SNP位点也说明了该基因有可能作为提升可乐猪肉品质的1个候选基因。
5 可乐猪产业发展建议
5.1 构建可乐猪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技术核心作用及人才团队优势,快速推进现代育种技术在贵州可乐猪资源保护与品种开发方面的应用,并在品种选育、良繁体系建设、健康养殖、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可乐猪育种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5.2 加大对可乐猪资源保种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力度畜禽品种资源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贵州可乐猪的保护长期依赖于民间分散保种,保种技术落后,设施设备短缺,不利于可乐猪品种资源的长期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近年来,贵州省虽然针对可乐猪种质资源在品种提纯复壮、良繁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构建、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种群结构及规模、新品系选育、核心种群疫病净化、疫病防控技术体系、产品开发及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面对当前可乐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不利局面,需建立长效政策保障机制,加大保种、育种投入力度。
5.3 实施种养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可乐猪养殖周期较长、养殖饲料成本投入较高,加之其产区土地破碎,玉米、豆粕等常规饲料资源短缺,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耐粗饲的特性,筛选优质适宜的牧草,因地制宜、适度规模,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猪草结合,实现“猪—粪—草—猪”循环利用,提高养殖效益。一方面控制养殖饲料成本,同时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提高猪肉品质,丰富可乐猪品牌的品质内涵,提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