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融错”艺术,邂逅无限精彩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谢静仪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谢静仪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正确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教师更要有一颗变错为宝的心,关注学生的错误,发挥“融错”艺术,促进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错误、减少错误,让数学课堂绽放无限精彩。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当学生在解题时出现解题方法错误或者计算错误时,教师就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对数学课程产生厌恶。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学生马虎,还有的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种种错误时,要发挥“融错”艺术,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邂逅无限精彩。
一、关注错误,拓展资源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每天的工作比较繁忙,不仅要准备教案、讲课,还要批改学生作业,因此有时会忽视学生的错误。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学生针对错误,只修改出正确答案,而不对错误进行深入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导致重复犯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错误,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对错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将这些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路程问题》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家距离图书馆500 米,小明以每分钟50 米的速度行走,请你提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提出:如果小明走了20 分钟,他距离图书馆多少米?这时学生认为,根据已知条件,小明10 分钟就可以到图书馆,走20 分钟不够相减,因此问题本身有错误。有学生建议减少小明的走路时间,改成小于10 分钟。教师提出:如果小明走8 分钟,距离学校多少米呢?学生回答100 米。那如果走12 分钟呢?是不是超过图书馆100 米呢?或者在10 分钟到达图书馆后往回走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不仅要知道小明走路的时间,还要确定小明走路的方向,如果小明是向图书馆方向走,10 分钟可以到达,他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由此,学生知道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顺利地得出了结论。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在引导学生纠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错误原因,并且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善学生的认知。
二、探究错误,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变“错”为宝,就要从根本上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一般来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有的是因为马虎,有的是因为题意理解错误导致解题方法错误。对此,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出现错误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并反思错误,找出错误根源,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断总结出解题规律,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科技馆有100 本故事书,80 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多百分之几?学生首先算出故事书比科技书多20 本,然后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学生1 认为:20÷100=20%,学生2 认为:20÷80=25%。到底哪种算法正确呢?教师让学生先从题目中找出单位“1”,一般来说,在“相当于、比、是”之后的名词是单位“1”,在这道题目中,“比”的后面是科技书,因此,应该是20÷80=25%。之后,教师变换问题:科技书比故事书少百分之几?学生先计算出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0 本,然后根据刚才的方法,找出了单位“1”是故事书,因此,列式为20÷100=20%。学生找到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这种方法解决统一类型的题目,真正实现了从学会“解一道题”到学会“解一类题”的转变。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纠正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便于学生自我反思,纠正自身的错误思维,避免学生在同一类型题目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搜集错误,升华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受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不能忽视这些错误,可以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利用错题本整理和搜集错误,它不仅可以提示学生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哪些知识点可以规避错误,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教师可以经常检查学生的错题本,对集中出现错误的题目重点讲解,并定期通过试卷等形式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有利于弥补学生遗漏的知识,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印象,避免重复错误,也能升华学生的避错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锥体体积》一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在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时,教师发现了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在判断“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这道题目时,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教师准备了底面积和高不相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以及水进行实验,当教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实验时,这种说法成立,而当教师用底面积和高不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实验时,这种说法不成立。实验结果发现:要想判断这个说法成立,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保证底面积和高相等,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上述案例,教师以错题本的形式帮助学生用错误来防范错误,提高了学生的防错意识,也能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易错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少错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思维时,可以先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错就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继续推理,直到推理出错误的结果,再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错误思维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包容和接纳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自主纠错,推翻自己的结论,达到不攻自破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单方面否定学生,通过将错就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例如,在教学《3 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中,教师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课程,由学生说出一个数字,教师立即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学生都感觉到很神奇,之后,教师让学生总结3 的倍数的特征,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数字末尾是3,6,9 的数就是3 的倍数,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举出例子:13,16,19 是3 的倍数吗?学生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言自语道:看来光看个位数字不能成立。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1,45,72,96 等数字,让学生认真分析这些数字,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发现,这些数字中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3 的倍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列举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四位数,看之前的发现是否成立,由此学生掌握了3 的倍数的特征。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出乎意料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并总结错误原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能将这些知识内化,不仅达到了纠正错误的目的,还能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总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没有错误出现的学习过程是不现实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错”不是忽视学生的错误,而是教师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错误,将错误变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找出错因,掌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减少错误发生概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