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 陆 静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21世纪的学习进阶发展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智慧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端形态,对教育变革的方向产生了引领的作用。在智慧教育的领域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扑面而来的教育中,不断转变和更新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教师的教育手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亟待探索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浪潮来袭之时,我认为,构建智慧教育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适应新技术、新变化的一个崭新尝试。
一、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变革
(一)打破学习的边界,研修方式更为开放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零散的社会个体是以感情、习惯、传统习俗为基础的,生活在相互熟悉的亲密关系为特点的共同体中。而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完全借助新兴的网络线上联盟,打破了交际的界限,形成了线上的社群,从某一领域逐步蔓延到整合社会的各行业,其中包含了教师的学习共同体。
某教育集团要召开成员校行政管理团队“提升教学质量”专题课程研修。集团采用课程视频学习方式,视频学习后,各学科行政分组,开展线上研讨。在以上案例中,智慧教育新环境赋予集团成员校行政干部开展培训区域、事件的自由度。其改变了传统研修的封闭性,让参训教师在同一时间、不同区域进行研修学习。教师专业学习的边界被打破,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开放点燃了专业发展的热情,保障了共同体的可持续建设。
(二)打破时空的限制,提供环境更为便捷
智慧教育环境基于互联网、移动设备、无线连接、5G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凸显其移动的属性,因此教师能在更加便捷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某省名师工作室活动原计划要开展集中培训,因疫情防控要求而受到影响。工作室主持人即刻将线下现场互动活动搬到线上,短时间集中了来自省内各地的工作室成员,培训中专家引领、成员分享、互动点评的环节丝毫没有改变。智慧教育环境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相比较于传统的学习,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共同体的学习能够打破传统学习的局限,挣脱时空的限制,随时可学、随处可学。
(三)打破合作的局限,组织方式更为自由
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借助文字、影像、声音在线上进行交流,进行聚合。这种新形式将学习共同体这种实体组织变为虚拟化,教师们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开展自主的选择、探讨、组合等,其目标在于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
这种组织方式是一种超越,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从行政组织转变为更加突出教师个体意愿的选择。权威的教育公众号聚合优质的教育专家资源,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论坛,短时间能聚合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教师前来学习,碰撞思维火花,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收获提升。智慧教育的环境中,教师能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来加强学习,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效果。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每个教师都是完整的学习个体,都在为提升学习效果而做出努力。
(四)打破教与学的交互,发展意愿更为主动
教师学习共同体既是一种学习组织的方式,也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策略。学习者之间产生着必不可少的交集与互动。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下,传统的单向交流转为多层次的交流。教师在共同体中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信息互通,教师既是组织者、参与者,也是合作者、学习者,多重身份交织起来,在互动交流的研修过程中构成了稳定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教师共同体的情感交流,促进发展意愿更加主动。
二、智慧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重构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专业知识及素养
教师要突破常规的要求,具备更多元的专业素养。在智慧教育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教师,面对未来的教育,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角色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教师是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还要成为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承担更多样化的角色。教师首先要提升研究能力,多掌握教学新方法,提升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洞悉认知与成长的规律,接受来自教学与教育变革发出的挑战。
其次,教师要不断发展创新素养,培养跨学科素养。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要通过全景式学习,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用自身创新来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带着学生开展学习的创新之旅。
最后,信息技术是未来学习的密钥。教师要提升信息素养,来适应智慧教育的需求。教师可以将数据资源与各种教学实践做深度融合,提高筛选和整合信息的素养,还可以依托网络教育平台来强化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学习共同体中,把集中授课、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灵活运用起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提升。
(二)加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拓宽教师共同体的学习空间
首先,学校应在面向未来的教育的理念支持下,打造学习型智慧校园,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加强网络空间的建设,强化基础支撑与保障,建立线上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先进的“学习工具”。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大数据、区块链、5G快速发展,教育也应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其次,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资源共享及交流的平台,构建能够沟通和交流的主题讨论模块,将网络直播、线上互动等技术手段用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活动中去。我所在区域开展优质校带动薄弱学校师资建设项目,专门建设直播课堂。直播课堂由一名主讲教师(优质校教师)加若干名助教教师(薄弱校教师)组成“双师课堂”。通过“网络直播+互动”技术让处在各地薄弱学校的学生与优质校学生一起上课,共同进步。课前,“双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网络集团备课、明确教学环节及分工。课后,“双师”团队共同研讨下一步计划。直播课堂建设紧密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关系,用任务驱动发展与专业提升。
(三)推进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共同体文化建设
一是要增强一致的意识,通过技术促进各成员在协作、共享和交互的活动中,产生了理念价值的一致性,激发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情感和精力,使不同特长的教师聚合起来,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是要在规范中形成信任。在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形成获得普遍认同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规范。用规则和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管理,在彼此的信任与尊重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参与到教学研讨中去,在共享、协作、团结和互助的氛围中,为彼此的成功负责。
三是在有效的互动中,学习共同体成员逐步确立核心理念与价值,并不断为之积极行动,最后能行稳致远,彼此成就、收获美好。
(四)出台并完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政策
为了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学校可出台支持政策,把信息技术素养作为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设置为教师考核、激励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校制定侧重于发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校本化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此项能力稳步提高。我所在学校,建设智慧教师团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开展教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全体教师中评选“智慧教师”,用激励手段鞭策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构建服务于教学大数据的决策系统,随时随地让教师能从该教学大数据环境中获取需要的数据。例如,用大数据决策系统来指导对学业质量的监测与预警,帮助教师及时判断教学效果,并不断进行有效的研判和修正,为教学进行服务。
一个人能走得很远,一群人能走得更远。面向未来,在智慧教育的视域下,应当鼓励教师跳出学科、时空的边界,在线上用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发展,服务于教师的发展,全方位促进教师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