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关系探究

2021-12-01国莹楠辽宁师范大学

教书育人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个体设置大学

国莹楠(辽宁师范大学)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教育在一个人的生涯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大学既能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还能培养出能创造人类文明的人才。因为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所以合理地设置大学课程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一系列的社会需要,来顺应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之间的联系。在之前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大学的课程创新、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大学课程设计、以及大学课程范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对高校德育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教师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在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关系上涉及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进行剖析研究。

一、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内涵

(一)大学课程设置

“大学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规制着大学课程研究的起点与取向,因而常常被认为是“大学课程论的中心和基调”[1],普遍理论认为大学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等必修课,还包括文化素质教育、专业自由等选修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众多学者在这一概念上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如谢冉对传统大学课程定义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同时又对其遗留的问题采用了“视角转换”的界定方式,最后得出了具有意义性、整体性、反思性等价值的本质认识[1]。大学课程设置意为将一系列课程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此来使各门课程之间形成一种有机联系,并彼此间相互融会贯通,以此来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素质结构。

(二)个体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逐渐上升与为了适应教育现状而对教育事业进行的不断改革与重置,“以人为本”概念的出现使教育视角开始转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方向。个体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人自身和社会发展上。向好方向的个体发展可以促使本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推动社会向积极地方向发展;相反,则会阻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文明发展进步。个体发展包含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相互依赖贯通,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个体发展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对个体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指的是学生对自己身心和谐发展以实现个体价值的追求。[2]在教育开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如果只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忽视了个体必要的发展需求与规律,是非常片面狭隘的。

二、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关系

(一)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是大学课程设置的前提条件

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承认和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是大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一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志向,要想支持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必需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但是这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疑是困难的,许多教学专家教师表明,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当他们面对种种压力,并且需要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教学成果时,他们往往会将理想中的这一理念抛之脑后,因此,他们就不可能满足尊重并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发展这一条件。然而当开始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时,每个教师的视角会发生转变,每个学生也会开始发生改变。比如对一些新问题的关注,为什么有的学生课堂测验成绩很差,却在注意力以及洞察力方面能力突出;为什么有的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得很好,却在课堂活动上表现能力欠佳。以及有的学生对这一专业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学习这一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以及未来生活所做的打算;而有一些则出于对这一专业的热爱,从始至终的一种执念与偏爱;剩下的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从一开始就放弃的学生。对这些每个人不同的个体发展需求问题的考虑是大学课程设置必不可少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设计一个可以促进每个学生不同个体发展的大学课程,就需要通过收集一切有关的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的优劣,明确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特长。[3]

(二)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大学课程,会促进学生在心理、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如承认和关注学生独特性的课程,会让学生在兴趣了解、学习目标的建立,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未来发展目标规划要求的大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情感、人际交往等个人能力品质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合理有效的大学课程在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社会建设者的条件下,也会对社会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现代化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并强调同时要展示人个性的丰富内涵,这也是人们重新审视教育价值功能的主要依据之一。大学课程的设置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环节,必须要反映教育个性化的思想,与此同时,一些具有终身学习思想、勇于探索精神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也会促进大学课程的有效设置。这些学生所具备的自主能力、善于思考、创新的能力,使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拘泥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留意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整体性发展。

在学生的个体发展方面,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4]这四方面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教育在其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学课程的设置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对个体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的同时,也会受到不同个体发展规律的制约。

首先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在人的个体发展上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拔苗助长等行为的出现。因此,大学课程在设置上要有节奏感,要坚持教导学生逐步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让学生赶着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这样无法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其次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人成长的过程是由无数个阶段组合而成的,教育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生的个体发展由一个阶段推进到另一个阶段。因此大学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发展不同的阶段性制定出不同的阶段学习策略,以此来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教学目标所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再次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即使个体发展在各个阶段都有着相似的心理和身体特征,但是依据每个人的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个体在发展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每个人在相同的阶段可能呈现出相差很大或者完全相反的能力水平。对于这一现象,教育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不同的个体给出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在大学课程设置方面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并且明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以此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最后,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就要求教育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阶段发展会比其他阶段发展较快,这就需要大学课程在设置方面把握好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适时而定,以此来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此建立自信。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前提。课程是学生和大学的结合点,是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是学生个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点,因此,合理地设置大学课程对于学生个人、社会、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5]

三、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前提下大学课程设置的路径选择

(一)为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设置大学课程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尤其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就是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当代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体体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可以以此来迎接并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与考验。[6]但是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条件与本应表现出的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身体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并在分析其原因时将影响因素分成了三大方面,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学校因素。在学校因素里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受到了关注。学生的体育活动严重不足,虽然每周都设有体育课及室外活动,但是质量都有待于提高。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相关研究学者表示要注重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通过活动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7]在改善体育课程设置的同时,也要与其他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任务。

(二)为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设置大学课程

大学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目标,例如在大班教学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目标,要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握身边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并能够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术语、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认知等能力。“同时大学课程的设置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因而,在教育理念上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建构,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探究知识、建构知识。”[8]大学课程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选择以及提供个人创新和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方面,而不是只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大学课程设置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这种教育要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同时能够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需要相联系。培养自信并且具有乐观主义,善于尊重别人及其成就的人也是大学课程设置在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为学生们提供在未来就业以及其他生活领域方面能够表现出最大限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是大学课程设置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继续教育、重视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为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发展需要设置大学课程

大学课程设置要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在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要,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建立一个活动社区,即开发一个能够让学生专注,学会用同理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还能够接受并分享各种评价。在这个学习社区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在这沟通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学习,挖掘专业问题,然后自己去验证并分析问题,他们也会积极使用各类学习资源,并乐意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时候课程的设置就要开始关注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这样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学习的话,是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大学课程的设置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慢慢了解并承担学习责任,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将变成和教师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学会和教师、同学们一起创造新的知识。在大学课程设置中这样一个教育活动社区的建立,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聊天或访谈以此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找到他们的个人兴趣,由此引导他们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学课程设置中这一环境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们成为小组中的一员并共同发展,使学生们开始学会互帮互助,培养创新能力,最终达到自我提升的目标,以此来满足学生个体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9]大学要培养出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创新人才,而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者,所以大学课程在设置方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体发展需要,以此来形成一个高效、合理的课程结构。

猜你喜欢

个体设置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栏目设置一览表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