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悦读 启智润心
——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提升策略
2021-12-01■王俊
■王 俊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让孩子爱读书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然而,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生态不容乐观,家庭普遍缺少阅读氛围,注重应试的阅读训练让学生的阅读兴趣降到冰点。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整合学校、家庭、学生的阅读资源,形成“阅读共同体”,引导学生主动读书,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用书香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一、师生悦读:一棵树摇动一片树林
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将自己的阅读生活与学生阅读进行关联,就是示范和感染学生,播下读书的种子。
1.示范引领:一个有趣的灵魂会让别的灵魂更有趣。
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是独具魅力的:无论是对教材中文本的解读,还是课堂上的旁征博引,都会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赢得学生的喜爱。这样的教师常常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点评精妙语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他们也时常在讲台上放几本近期读的书,趁课间时分翻上几页。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在课后自发地寻找相关课外书进行阅读。李镇西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历届学生每每回忆起中学时代,总会提起李老师为他们朗读文学作品的令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的时光。由此可见,教师热爱阅读,学生必然会深受影响,从而倾向于选择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终身学习者。
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学期除了必读名著外,还会列出一份推荐阅读书单,让学生自选2~3本阅读。每位语文教师的阅读选择并不相同。比如,有一位教师钟爱汪曾祺的作品,她就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的圈点批注;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展示阅读收获;分阶段交流读书心得;在班级文化布置时将汪曾祺作品中花鸟鱼虫的生活情趣移植到教室环境之中。学生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了悟汪曾祺的从容雅致、自然平和的生活情趣。
2.平等对话:情感关怀和鼓励。
师生共读是平等的,不同阅读体验的对话可使教学相长,让教师和学生都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阅读心语,会敏锐地捕捉到他们阅读的困惑、情感的变化,甚至是阅读的挫败,于是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们的阅读向更深处“漫溯”,让阅读成为习惯和享受。初中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阅读品位,与教师共读不仅能增加阅读的收获,还会滋生出荣誉感。乐趣在这样的阅读中潜滋暗长,激发学生阅读的“斗志”。
同时,师生就阅读的话题平等对话,学生会感受到尊重和鼓励。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指出:“‘教师鼓励阅读’与‘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挑战阅读更多的书,读完一本,再读一本,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读懂这些书。
二、亲子悦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家人的亲情,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初中阶段开展亲子阅读已不是黄金期。但是,这一时期是孩子思想成长、情感丰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有效的亲子阅读,必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1.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
斯蒂芬·克拉生指出,“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阅读也越多”“家中是否充满读物的环境,与孩子的阅读量相关,读得越多的孩子,家里通常有越多的书籍”。家长要为孩子创建一个宁静而舒适的区域,能让孩子静下心来专注阅读。另外,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参考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孩子书柜里的图书愈加丰富。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时常阅读,并与孩子一起制订家庭阅读计划,确定家庭阅读时间,共同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要成为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乐此不疲的共读者——既然是共读者,就要真正共读,而不要成为絮絮叨叨的教育者。“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将亲子阅读落实到位,就完成了最好的教育。
2.倡导亲子共读一本书。
初中阶段的亲子阅读已不是孩童时期“你读我听”类的故事性阅读,而应是家长努力与孩子的阅读生活同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阅读心得,相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在这一过程中,关于成长期的困惑,孩子能在书中得到启示,获取精神上的滋养。同时,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话题,既能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也给家长鼓舞和引导孩子创造了机会。共读一本书,能让书中各种有益的信念注入脑海,使家庭风和日丽。
例如,有个孩子在八年级阶段因为学习压力大,出现了焦虑紧张的情绪,后续发展为抑制学习行为,拒绝与人交流,一度处于休学状态。家长尝试和孩子一起阅读《非暴力沟通》等心理类书籍,帮助孩子在阅读中追本溯源,认识自我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对抗,寻觅乐观进取的生活方式。家长在阅读中,也不断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行为,尝试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陪伴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由上可知,开展家庭阅读和亲子共读,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构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养成一种可持续终生的阅读习惯。
三、同学悦读:交流分享共成长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动机是推动学生阅读的动力源。同学悦读就是在班级范围内的伙伴式共读。学生通过分享阅读经验,激活阅读动力,促进相互影响,共同爱上阅读。
1.建设班级读书阵地:让图书漂流起来。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斯蒂芬·克拉生说:“教室里的书籍越多,阅读也越多。”有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会激发出学生读书的热情,所以,班级需要建设好班级读书阵地——读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小书柜,各班从学校图书馆定期借一些书,每个学生推荐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在书柜里,教师也捐出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书,共同组成班级的“小小图书馆”。学生在自己推荐的书的扉页写下热情洋溢的图书漂流推荐语,邀请身边的伙伴共读一本书。有的学生还在书里夹上一枚自制的精美书签,在书签上用心写下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伙伴们在交换阅读时拿到这样的书,定会更加珍惜,深入阅读。
我们在书柜上方张贴读书名言。学生们轮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或是自己创作的鼓励读书的激励语,如“爱读书的都是好孩子”“天天阅读乐趣多”等。书柜上摆放着学生们带来的绿色植物,清新、优雅,给浓郁书香增添了一抹绿色。
2.开展读书活动:书香韵味日渐长。
相比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读书节系列活动,班级读书活动是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的。阅读是静默的,活动不是读书的常态;但是,初中生仍需要一定的活动来激发读书欲望,保持读书兴趣。在信息化时代,读书活动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中有创新。近年来,笔者始终在班级里开展以下活动:
(1)“我是演说家”。
学生的阅读需要一个及时的展示和评价的平台,课内和课外要打通。教师可以在课前预留五分钟给学生演讲。课前演讲是一种可持续开展的语文活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的内容紧密相连。教师明确活动方向,学生自主选择演讲内容,将生活与阅读紧密联系。日积月累,孩子的思维、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前演讲中得到了持续的语言运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课前演讲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学生们拥有了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可贵的自信。
(2)“小小朗读者”。
斯蒂芬·克拉生特别强调“大声朗读”对阅读的作用,他说:“有人念书给他听时,即使是大学生也会变得较爱看书,及读较好的书。”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健康有意义、符合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经典美文或精美时文,借鉴诸如央视的《朗读者》的活动形式,由个人或小组诵读给全班同学听。这能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主动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感悟文学之美,增加丰富的语文阅读体验。除朗诵原作之外,教师还可以对作品进行品评,简要分析原作最能打动读者内心的地方,从而促进学生互相交流,扩大阅读视野,提高文学审美鉴赏能力。
(3)读书分享会。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选择读物受同伴的影响极大。班级里总有几个爱读书的学生。因此,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带领身边的伙伴一起读书。我们可以将这些学生编入不同的读书小组,让各小组轮流主持阶段性读书分享会。学生们自行确定阅读分享主题,设计活动内容和流程。他们可以朗读故事,也可以全班讨论,还可以编写剧本后进行表演。总之,在读书分享会中,学生们畅所欲言,思想在碰撞,情感在交流,快乐也在加倍。
同伴悦读只是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以上三种共读方式也有交集。同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还需要坚守阅读的初心。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让更多的学生静心阅读、启智润心,这就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