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01方志刚郝晓亮
方志刚,郝晓亮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在新工科背景下,许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许多高校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显得相对薄弱。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创业课,但很多授课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经常是本本主义教学。同时一些高校创业比赛还不够成熟,学生的很多创业想法很难在社会上得到实践。本文从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创业对于地方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3 个方面进行讨论,结合多年的创业实践经验积累,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希望为更多高校在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1 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
1.1 重视创新而忽视创业环节
相比于创业,创新教育开展相对容易一些。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及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对于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创业实践相对较难,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创业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1-3]。
1.2 教学偏理论而轻实践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创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占主要方面。很多教师都不具备创业实践经历,讲课时只能本本主义,或者纸上谈兵。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很难真实地深入创业环节中得到锻炼。
1.3 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了创业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大学生还在学校上学,很难做到经济独立。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环节中。对于有热情从事创业的学生,最初开展的项目多以网店、快递、摊贩等小规模的项目做起,资金、技术、场地等硬件的缺乏往往导致他们的创业活动以失败告终。
2 创业对于地方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
2.1 以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有大批的毕业生有就业难得困境,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一些高校开设了许多与创业相关的专业,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这些专业只有与创业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4-5]。
2.2 良好的创业将会为高校带来资金、技术、声誉等良好的反馈
教育、就业是密不可分的2 个方面。高校对于学生的在校培养,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立足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高校引导和扶持学生就业,能够将高校部分的科研成果投入到生产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学生创业成功后,也会用创业的成功经历来影响更多的学生来投入就业,并且为高校反哺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实现双赢。
2.3 高校推动就业履行了高校对社会的贡献义务
高校的存在不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更是需要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尽一份义务。以国外为例,很多高水平的大学的学生均成立了许多公司,这些公司为所在的城市创造了价值,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更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3 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
3.1 高校要对学生就业高度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支持
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与高校的培养密不可分。对于高校而言,要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拔,设立创新创业实践班,以集体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团队;其次,要通过内容新颖、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比赛及创业实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创业实践的过程,积累经验;再次,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同学,高校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场地及资金支持,并选派创业指导师来辅助,这样才能提高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3.2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聘请校外资源专家共同做好学生创业工作
创业实践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真实地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因此纸上谈兵不行。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引入社会的力量。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同时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士,为学生分享创业的体会,让学生充满信心,更让学生积累经验。
3.3 积极办好创业实践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
目前,课程教学仍为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对于高校而言,为了提供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办好创业实践课。对于授课教师的选拔,一定要选择理论功底深、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教师或者导师耳濡目染的教导,增强学生信心,更愿意投入创业实践活动。在授课的同时,通过报告会、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实践大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丰富。
3.4 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创业实践持久、有序进行
创业活动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指望学生毕业后都能够创业成功。与创业实践活动相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对于创业知识的传授要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个年级,创业知识更要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学生毕业后,高校也要做好学生的就业跟踪和服务。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要一直在路上。
4 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高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入社会先进的力量,同时要引入新的培养理念,与时俱进地调整培养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