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的方式立德——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特点、途径及策略

2021-12-01吴民益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立德思想品德

吴民益 (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一、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优势

(一)题材的广泛性

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是很广泛的。有政治方面的教育,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服务》《圆明园的毁灭》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有思想方面的教育,如《大禹治水》《落花生》《狼牙山五壮士》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有道德方面的教育,如《父爱之舟》《我不能失信》《穷人》等,对学生进行感恩、助人为乐、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有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如《丁香结》《掌声》《鲁宾孙漂流记》等,使学生进行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等方面的教育。

(二)编排的分散性

语文教材不可能像思想品德教材那样,分阶段、分层次、分册次、分单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分散在各项知识、各册各类课文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册各单元课文的思想道德教育,构不成项目、形不成体系。相对而言,没有整体的规律可循。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课文,各有各的思想道德教育侧重面。这就形成了语文学科思想道德教育的分散性。

(三)内容的潜在性

语文教材和思想品德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思想品德教材的思想教育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如《要关心国家大事》《诚实守信》等。而语文教材的思想道德教育意图却深深潜藏在每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大多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教师必须钻研教材,进行深刻的挖掘,准确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精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进行教育。

(四)说理的形象性

就课文而言,思想品德教材一般是以理性的、抽象的内容为主;而语文教材则以感性的、形象的内容为主。在教育方法上,思想品德教师往往是直接阐述某个道理,而语文教师往往是对某个场景或形象的描绘分析中传递某个道理,是比较含蓄的,委婉的。

二、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立德树人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读字、会写字,还应引导学生向“德”靠近。如老师教学“孝”时,可以解说:“孝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说文》解释: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也。(边说边写出象形字形)孝在中国有很深的思想根基的,子女孝顺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国家稳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认识了“孝”这个字,还认识了这个字包含的德。

(二)在阅读教学中立德树人

1.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在进行词、局、段等语言文字的品味中,要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如教学《桥》,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环境、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老支书那种临危不乱、忠于职守、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

2.渗透在朗读指导中。在朗读指导中有机渗透课文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笔者进行了引读。“当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劝他离开,可是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当父亲工作到深夜,母亲劝他离开,可是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一次次引读,一次次打开学生的心扉,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3.渗透在读写结合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读写中,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体会。如学完了《狼牙山五壮士》,学生拟写了赞美英雄的对联:“坚贞不屈诱敌上山,痛击日寇。英勇顽强引上绝壁,气壮山河”等。可以写颁奖词。如教完了《灯光》,笔者引导学生给郝副营长写一段颁奖词。有学生写道:“您,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点燃了手中的那本书,牺牲了自己。你是一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战士。你的牺牲比泰山还重。您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4. 渗透在课堂评价中。当学生的理解偏离德的轨道时,教师应智慧地引导学生。如教师问:学了《三打白骨精》,你知道了白骨精是个怎样的妖怪?有学生说是个聪明的、坚持不懈的人,因为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非要捉到唐僧。老师引导:她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恍然大悟,白骨精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她是个诡计多端,狡猾贪婪的妖精。

(三)在口语交际中立德树人

1.渗透在阅读课中的口语交际中。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设计口语交际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诚实与守信》一文主要写了“我”驱车不小心把小红车主的一只反光镜撞碎了,“我”主动承担责任,给小红车主留下联系用的字条。小红车主对“我”的诚实大加赞赏。联系学生实际,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点矛盾就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笔者就相机进行一段口语交际练习:假如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你的文具盒撞坏了,你们俩应该怎样交流。用语文的方式教育学生要宽容、诚实。

2.渗透在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中。统编教材中很多口语交际都和语文有关,但也有一些是和思想品德有关的,如《商量》《请教》《请你帮个忙》《注意说话的语气》等,利用好这些口语交际练习,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感恩、礼貌、理想、友情等思想品德教育。

3.渗透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中。在课前、课后、课间;在走廊、教室、办公室,教师遇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交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四)在作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1.在作文命题中立德树人。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美在我身边》《诚信》《那次我错了》等。

2.在作文指导中立德树人。在作文指导中,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真实的材料写,不可胡编乱造。更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其中的真善美。

3.在作文批改中立德树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重视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上。如有学生写《唠叨的妈妈》,教师引导她:妈妈对你的唠叨里面其实包含着深深的母爱。学生进行了修改,题目改成了《唠叨里的母爱》,文章主题变得积极向上了。

4.在作文评讲中立德树人。对那些思想健康。主题积极,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真善美的文章,应该大家赞赏,读给学生听,既让学生欣赏作文,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

(五)在语文活动中立德树人

在语文活动中立德树人更具有情境性、有效性。如进行有关抗疫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阅读防止疫情的标语口号;阅读有关疫情的新闻;阅读疫情趋势图表;关注疫情的发展,阅读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介绍的文章,了解相关知识;阅读抗议英雄感人的事迹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疫情的习作。可以写一则防疫的宣传标语;可以为抗议英雄写一段颁奖词;可以写一首诗歌赞美抗疫英雄。此外,组织学生制作战役小报;进行诗歌朗诵,表达对战疫英雄的感激和赞美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实践了语文,提升了语文能力,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准确性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准确,要忠实于文章原意,准确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性,领悟文章道之所在。抓住文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抓住文章的本质。

(二)渗透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将思想品德教育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搞架空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情境性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是理性的、抽象的分析,而是要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受到心灵的震撼。可以通过音乐渲染、画面展示、表演体验、想象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进入角色,移位移情,使之受到教育。

(四)联系性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让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的思想和文中的思想进行对比,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学《少年王冕》,不能只是让学生理解少年王冕很孝敬母亲,你孝敬父母吗?学了《第一次抱母亲》,不能只是理解作者为平时不关心母亲而愧疚,你平时关心母亲吗?等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语文学科因以“文道统一”,更应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但是,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用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立德思想品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选择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形象魅力——浅议如何巧用国学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