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实践思考
2021-12-01陈红梅山东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学校
陈红梅 (山东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学校)
当前,初中德育仍旧面临着实践性不强、课程实施方法简单、教学观念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初中生德育接受程度不高,德育目标难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化,微课、电子白板等新型教辅工具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初中德育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化“互联网+德育”,创新初中德育实践路径,改变传统德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德育内容的内化生成,真正达到初中德育教学目标。
一、“互联网+”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一)德育内容趣味化
在传统德育观念导向下的德育教学中,德育内容具有陈旧性、说教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丧失德育学习的兴趣。“互联网+德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丰富素材,充实德育内容,并且将德育教学脱离单调的教科书式学习,运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将德育内容以创新、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在网络环境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二)德育方法多样化
“互联网+德育”,能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德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如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组织讨论、开展班会,有效渗透德育。同时,利用互联网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特征,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进入网络世界,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空间开放化
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热点。“互联网+德育”,能够实现优质德育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将有限的德育资源发挥无限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德育跨区域、跨时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流动共享。因此,“互联网+德育”打破了学校德育时空限制,以及传统的德育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互联网,提供开放的德育空间,为学生进入德育学习提供重要保障。
(四)德育体悟深刻化
“互联网+德育”条件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德育事件,对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德育体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在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与反思,从中找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得到的结果是深刻的、感悟是真实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面对不同价值观时,学会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二、“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实践路径
(一)“互联网+课堂”,问题设计精准化
在初中德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德育主题具有一定思想预知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德育效果。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德育主题进行课前问题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读德育主题思想,深化德育主题认知,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在初中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家安全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奠定课堂教学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搜集资料,围绕“国家安全威胁”提出实例,思考这些事件为当地人带来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形成递进的思维过程,在思考中体会国家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树立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履行相关法律义务,从而在具备一定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互联网+视频”,真实感受直观化
初中生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眼见为实”的直观形象,相较于文字稿对学生的说服力与学生参与学习的体验感要更高。在“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为学生直观呈现德育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更直观地感受,从而掌握德育内容。例如,青春期教育是初中德育的关键内容,然而,在青春期教育中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隐晦生涩”或“简单粗暴”的问题,尤其是在青春期男女交往问题上,教学缺乏艺术性,不仅难以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甚至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利用“互联网+视频”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形式,深入、直观、形象、细致地将青春期少男少女交往问题展开来谈。如,通过动画模拟的形式,创建一个心理医师的形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列举、深刻解释“早恋”“交往过密”等问题,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并通过直观画面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互联网+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化
初中德育实践活动是解决学生德育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初中德育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道德意识提升,品德养成与情感激发,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行为方式。“互联网+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促进教学实践活动中德育内涵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初中德育法制教育中,单纯的法律知识的普及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背景下丰富便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实践情境。如搜集网络中《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节目资源,先让学生观看、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设“在线说法”教学情境,以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普法栏目中。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体验,进行思考,让学生知法懂法,真正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实践保障措施
(一)国家层面,加强网络监管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网络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德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网络信息海量复杂,其中包含着很多不良信息,成为互联网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应当在宏观层面上,一方面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监管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网络教育资源的优质,维护网络教育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对不良文化网站的打击力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环境,在初中德育中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导向,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德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二)学校层面,构建德育新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树立“互联网+德育”的创新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德育新体系。一方面,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引导其树立互联网德育教学理念,加强对网络德育资源的运用。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提供平台。
(三)家庭层面,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对于德育工作开展具有先天优势。初中德育实践中,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合作,运用互联网,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将学生德育发展与智育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差别,采取个性化方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互联网+”时代下,促使学校德育理念地不断变革,通过“互联网+德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为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互联网+德育”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初中德育实践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因此,初中德育实践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时俱进,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