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费粮食是对袁老的永恒纪念
2021-12-01何勇山东崮乡旅游集团
何勇 (山东崮乡旅游集团)
5 月22 日13 时许,“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 岁。(5 月23 日《南方都市报》)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一辈子躬耕田野,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士无双,永垂不朽。”当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一出,所有媒体和各大社交平台纷纷悼念,无数网友潸然泪下,长沙民众十里空巷送别袁隆平,用真挚的情感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我们缅怀和纪念袁隆平,需要学习他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继续他未完成的“禾下乘凉”梦,牢记他老人家不浪费粮食的谆谆教诲。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底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中国人民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一生为粮食事业奋斗,一直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保护粮食安全,告别饥饿,归根结底是要“开源”“节流”。一方面,需要更多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的科研人员,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单产量;另一方面,需要每一个人厉行节约,减少粮食浪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粮食1700 万到1800 万吨,约为整个河北省当年粮食产量的一半,足够3000 到5000 万人吃一年。而《2020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有近6.9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可见,对于老百姓来说,节约每一粒粮食,是我们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和永恒的纪念。因此,从你我做起,让“光盘行动”成为社会自觉,让“节约粮食”成为社会风气,让“浪费粮食”成为可耻行径。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反食品浪费法》赋予的责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