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研究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2021-12-01张月芳

乡村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合川现代化绿色

张月芳

(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党校,重庆 404100)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农村地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场,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振兴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加快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1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演变

1.1 从农村环境保护到农村生态文明

1.1.1 农村环境保护。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较差。党中央在农业发展方面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兴建;在林业发展方面实施植树造林方案,绿化祖国大地,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和水域治理工作,修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从城市不断向农村拓展。解决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石漠化、荒漠化等问题成为农村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2]。

1.1.2 农村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村生态文明作为其五大要求之一。农村生态文明不再局限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治理”层面,而是更加重视整个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一次彻底变革,是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整治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从而达到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1.2 从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

1.2.1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治理现代化理论起源西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各国生态治理的基础性理论,是一门国家和地区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环境社会学理论。它是一种超越“末端治理”的预防性技术革新,强调治理技术革新对破解环境问题的重大贡献,对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4]。总体来说,生态治理现代化包括生态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生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个部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

1.2.2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在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乡镇政府、农村企业与农民等利益相关主体,依赖生态环境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运用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综合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治理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5]。

2 重庆市合川区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合川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推动川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使“三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更加显著。重庆市合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守生态红线,森林覆盖率达到35.3%,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嘉陵江、渠江、涪江干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化转型都是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目前合川区在生态治理现代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绿色化”生态治理理念不够深入人心

就合川农村地区而言,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民众,对于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认知水平都比较低。大多数人还是简单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只等同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没有深入认识到生态问题的根源,这远远满足不了合川区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乡(镇)政府在农村生态治理中处于主体地位,应率先掌握新时代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先进理念,而现实中由于长期受传统行政环境的影响,部分乡(镇)政府仍采用传统理念进行生态治理,从而影响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2.2 “多元化”生态治理主体结构不够成熟

只有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关系,才能将权力更好地下放到基层和地方,增强地方的自主性,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只有将基层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交由其进行治理,才能确实有效的增强其治理主体责任感。而在传统治理理念下,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呈现出条块管理的不足、部门间缺少实质性合作问题,阻碍了生态治理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成渝地区生态共建保护在跨区域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协作方面虽然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仍然缺乏可执行性强的举措,导致区域间合作大多停留在协议层面,实际操作的少,影响生态治理的合作成效。

2.3 “标准化”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生态治理立法数量有限。我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整体制定较晚,合川区在生态治理方面的政策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因而无法满足目前生态治理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生态治理立法范围覆盖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复合性的特点。政府部门虽然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但是缺少综合治理的系统法律法规。同时,也缺少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的法律法规,虽然区域间有合作协议,但其约束力有限,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发挥也就有限。

3 重庆市合川区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绿色化、低碳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绿色技术是生态治理的基础,是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是促进重庆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通过大力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真正地提高企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中的资源浪费与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能通过节约资源成本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创新绿色技术,转变生产方式,真正做到“源头防治”,不仅可以实现重庆市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也有助于实现生态治理的现代化。

3.2 构建多元化、综合化的生态治理结构体系

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只有广泛发动并依靠群众,让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建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企业为主力军、社会组织和公众为重要主体的多元生态治理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绿色发展战略的布局与实施、绿色GDP政绩制的建立与贯彻等,增强政府绿色决策力、服务力,从而增强政府服务生态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3.3 构建数据化、智能化的生态监测合作机制

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运用大数据建立全面、客观、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构建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及周边地区生态治理数据互联互通,推动长江流域环境执法监管一体化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大战略为契机,联合其他地区构建跨区域的生态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协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大治理”,以长江上游地区重大生态治理项目为主要抓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长江上游地区协同合作机制,创新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共建区域间政府合作关系,真正推动“三江六岸”高水平生态治理。

猜你喜欢

合川现代化绿色
他笑了
绿色低碳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合川三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挂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数学问题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