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01任亚丽

乡村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切块晚疫病栽种

任亚丽

(定西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甘肃 陇西 743000)

马铃薯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法较为粗放,管理较为随意。对于很多种植户来说,都是“别人怎么种植我就怎么种”,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种植技术,种植之后也未进行规范的管理,很难达预期种植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马铃薯种植技术也不断优化,从栽种原材料到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肥料,再到防治病虫害时选用的农药及使用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的种植管理技术方案。

其实,马铃薯的种植难度并不大,但如果不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栽种,其成活率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产量不高、质量不佳。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用科学合理的技术进行栽种,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1 马铃薯种植技术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品种选择、切块催芽和田间管理等环节。

1.1 品种选择

马铃薯的品种高达百种,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品种,如甘肃、宁夏产区的一点红、青薯9号、青薯168,河北、内蒙古产区的克新1 号、夏波蒂和中薯系列、早大白系列、荷兰系列,黑龙江产区的克新十三、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尤金885、延薯等。每一个品种的型号、颜色还有受众都不一样,产品的流向也不同。要结合栽种地区的土质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选品,选择的品种能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能抵抗相应的病虫害。

在马铃薯种植之前要先对其进行脱毒处理,只有脱离了毒性的马铃薯才是安全无害的。脱毒之后,马铃薯的生命力也变得更强,更加有利于种子的成活。脱毒后的马铃薯有两个休眠期,分别是春天和秋天,在栽种的过程中选择日间套种方式,这样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成活率,进而提升产量。马铃薯栽种前要进行品种筛选,并且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提供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只有满足了外在条件,才能为后续马铃薯催芽工作提供保障[1]。在播种前,将马铃薯种子和百草清混合,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

1.2 切块催芽

马铃薯在栽种之前要进行切块催芽处理。将马铃薯切成块状,保证每一块马铃薯上都存有嫩芽。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切块催芽是重要的一步,这个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马铃薯的栽种水平以及发芽率,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为马铃薯的高产量打下基础。切块之后,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要用药物进行杀菌处理,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将多菌灵勾兑干净的水,勾兑好的药物喷洒在切块之后的马铃薯上,这样能够减少嫩芽的发病率,保证嫩芽正常生长,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子的成活率。切块催芽还能避免在种植过程中的风险,为马铃薯风险管理奠定基础[2]。

1.3 田间管理

切块催芽处理之后,将马铃薯栽种在土壤中,还要注重对田间环境的管理,包括挖土、松土、浇水、施肥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科学有效地管理。在栽种前要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有正确的认知,了解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再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杂草会带走一部分土壤营养,要及时清理杂草。参照对应的种植管理技术,了解在不同温度下对马铃薯的灌溉要求,要保证供水充足均匀,让马铃薯能够规律生长[3]。播种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可以了解当地的气候规律,测量土壤温度和湿度,为马铃薯提供良好的田间生长条件。通过每个环节科学有效的管理,避免不规律生长等问题,为保证马铃薯的存活率,要选择合适的栽种时间,同时将生长环境如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早疫病防治

早疫病是马铃薯生长初期的常见病症,会在马铃薯的茎基部和叶片上出现斑点,并且斑点大小不规律。早疫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种植户是很难发现的。如果早疫病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未及时治疗,病症将加重,最终导致马铃薯的茎叶枯萎,严重时会直接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导致产量降低。早疫病产生的原因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种植户浇水不均匀,有些栽种区域的水分没有得到保障,或者生长的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所以,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种植户要及时为马铃薯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并且通过人为干预生长环境温度,做好日常施肥、除草工作。这样才能减少早疫病的发生,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提高产量[4]。

2.2 晚疫病防治

晚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栽种马铃薯时,地表过于阴暗潮湿。不同区域的马铃薯晚疫病症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马铃薯的叶子中存在绿色斑点,并且斑点会扩散到整个马铃薯身上,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会直接导致马铃薯枯死。根据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为更好地防治晚疫病,在栽种马铃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不要在阴雨天种植,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除此以外,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要喷洒一定剂量的农药,定期施肥。防治晚疫病能直接提高马铃薯的存活率。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只有将病症“扼杀在摇篮里”,才能保证其存活率,这就需要种植户科学种植,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规律。

2.3 黑胫病防治

患有黑胫病的马铃薯相较于其他正常的马铃薯,个头偏小。除此之外,马铃薯的颜色会变黄,病情严重时,茎叶会变黑并且逐渐枯萎,还会产生异味。黑胫病也具有很强的扩散性,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整个马铃薯上,黑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是巨大的。可以从以下几点防治黑胫病:第一,加强马铃薯种的筛选,选取优质的马铃薯作为种子,用药物浸泡种薯,提升种薯抗病毒的能力,防止马铃薯种块在栽种时受到各种病菌感染,提高其生命力;第二,在生长过程中,若发现有马铃薯患有黑胫病,要立即将病株拔除并对病株穴进行隔离,,避免患病马铃薯对其他健康的马铃薯造成影响[5]。如果黑胫病比较严重,应该立即对其进行销毁,同时加强对周围马铃薯的检查和观察,避免遗漏患病马铃薯。因黑胫病具有很强的扩散性,种植户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症并做相应的处理,不能让症状扩散,影响产量。

对马铃薯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是不错的选择,符合绿色发展利理念,被大力推广使用。大量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农药残留在马铃薯上不利于其生长,还会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而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的危害较小,农残物也会被自动降解,不会残留在马铃薯上。另外,还可以人工培养马铃薯害虫的天敌,利用培养出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杀。例如,可以利用七星瓢虫与食蚜蝇等捕食蚜虫。同时,可利用科学的手段防治虫害。例如,采用灯光诱杀法,保持合理的距离放置诱杀灯,利用虫子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不仅没有危害,还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马铃薯种植技术已经在科学管理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大大提升马铃薯的存活率和产量。在栽种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根据各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及时调整相关栽种方法和管理模式。关注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关注田间管理等细节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对马铃薯进行管理分析,确保马铃薯按照预期的标准要求生长,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其质量。利用现代化技术控制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和温度,让马铃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做好病虫防治工作,从而提升马铃薯存活率和产量。

猜你喜欢

切块晚疫病栽种
等该拉练时再拉练吧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比萨切块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