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区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陕北集群

马 静 王 春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1 现代观光农业发展背景

观光农业属于休闲农业,最早出现在欧洲,被称为“乡村旅游”。19 世纪50 年代,观光农业园逐渐兴起,其倡导城市居民去农村体验农田野趣,但那时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未被完整提出。

我国观光农业主要是依托于都市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赏农村风光,体验农村生活的“农家乐型”;第二阶段是拓展农村项目,享受农村生活的“农业娱乐型”;第三阶段是旅游娱乐与体验农事活动相结合的“乡村度假型”。

观光农业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利用自然环境优势,依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且结合了农村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属于淳朴性的度假休闲方式。而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和与此相关的生产企业以及其他主体共同联合,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形成集群竞争优势,通过分工、协作分工和组织等一系列程序,构成高效的产业链系统,实现互利共赢。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以观光农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设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观光园区。

2 陕北地区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加强烈,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势必会增长,而陕北地区地域性文化积淀深厚,这就为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1 受地理要素制约,生态环境脆弱

陕北位于我国大西北地区,受半干旱气候影响,风沙大、植被少,土地被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传统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肥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且农业观光景点基本位于偏僻村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设施落后,很难让该地区靠单一的景观园吸引游客。此外,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相冲突,使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威胁。尤其是在延安市,沟壑纵横的地貌对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有着制约,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使得景区建设后劲不足。

2.2 产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陕北地区观光农业产业模式中,各个主体均是独自经营,难以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且规模有限,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低,致使产业链延伸不足,关联产业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相关农业基础设施不足。从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到观光园区的建设,包括观光农业产业生产过程,信息流通不畅。同时,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农产品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联系不够密切,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陕北地区在“一村一品”项目的支持下,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投入比例不协调。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农户与企业之间没有一个稳定的供需信息平台,与企业的互动较少,且单纯依靠政府资助支撑,组织化程度低,致使观光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2.3 体系结构不健全,资源利用程度低

产业集群需要多企业、多行业之间相互配合,紧密协作,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规模效应。陕北地区观光农业产业基本位于不同县(区)的农村,相关产业分布比较零散,导致产业链不完整,无法形成由合理的农业结构布局构建成的合理的网状模式,故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监管体系。从目前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情况来看,陕北地区虽然地域特色明显,旅游资源较丰富,但园区整合率低、产业链不完整、资源利用程度低、聚集度不高,相关农业产业基本是维持性的形式产业。同时,相关企业对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意愿低,加之陕北地区各县政府有自己的发展方案,且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就大大削弱了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优势。

2.4 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足,服务意识差

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大多数年轻人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才短缺。且现有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思想落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与服务素质较低,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对现代农业技术了解甚少,难以进行农业技术的提升和推广。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在农村现代化观光园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很难体现。此外,许多乡村观光旅游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较少,整体的接待水平偏低,使观光农业产业管理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造成了轻管理、低质量、意识弱、态度差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陕北地区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陕北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3.1 开发特色产业,提升宣传力度

根据陕北地区地域要素和资源条件,寻找突破口,探究当地文化内涵,着重开发独特的多元乡村旅游发展主题,促进农业产业与观光景观融合;构建规模适度、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地域特色的集群产业园,从而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该地域本质的文化要素;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产业,引导各县(区)积极创建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3.2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设施建设

政府要积极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农户与企业间的协作互动,构建经营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先,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带动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推动旅游村与相关旅游企业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促进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延展,形成规模化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其次,要合理地加大规模化基地建设,以农产品作为主导产业,构建具有专业化、集约化的观光农业基地。在建设观光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观光农业产业运行机制。

3.3 加大产业投入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各地从实际出发,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凸显产业优势,将观光农业由产业布局向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主要从产业和产品入手,充分利用资源,选择特色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和培育的对象,满足观光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多元化的建设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链体系,合理布局观光农业产业,这样才能建立更加高效的经营模式和服务体系,不断创新观光农业产业机制,打造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经营路径。要切实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大产业投入力度,构建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融资模式。

3.4 加强素质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当地在引进农业和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育,积极培养先进农户、致富带头人、职业农民等乡土人才,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对农户实施持续教育,提升其知识储备量、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陕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乡村人才基础。建立创新培训机制,依托农业培训机构,推广科技含量高的栽培管理技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技术,为集群模式的开拓打下基础。

4 结语

陕北地区可根据区域内各自地域的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依托当前的产业优势,改造并提升乡村观光旅游业。突出特色功能,丰富文化内涵,制定观光农业产业战略规划,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尽量规避阻碍观光农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解决陕北地区“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发观光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链价值,以做好脱贫攻坚大任务、将观光农业产业集群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陕北集群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首届“陕北好后生”活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