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孙庆双
孙庆双
(海阳市凤城街道办事处,山东 烟台 265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水平显著提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场所较少,且利用率不高
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是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活动、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场所及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因常年无人使用,而出现老化、荒废、闲置现象,还有部分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游艺室、文体广场、多功能厅等未能建设到位。部分地区即便建有农家书屋,也存在图书数量不达标、图书种类单一等问题,未能引起村民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导致借阅率不高;部分农村地区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损坏,且功能室大多时间处于无人值守状态,甚至不能按时开放,导致利用率偏低[1]。
1.2 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农民参与度不高
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高效开展是乡村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群众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活动办得好,群众的参与热情就高。当前,由于文化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不足,因而普遍存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现阶段,很多农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跳广场舞、打扑克等,缺乏图书阅读、科普讲座、观看电影、传统文化表演等方面的内容,不能引起村民的思想共鸣,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不高。
1.3 文化队伍缺失,专业人才少
村级文化管理员是服务千家万户、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使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从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来看,管理人员普遍较少且综合素质偏低,村级文化管理员基本上都是由“两委”成员兼职,且大多是一人身兼数职。由于农村各项工作繁杂,他们往往无暇钻研专业知识,更少有精力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再加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创业,文化人才年龄老化,许多传统文化技艺出现后继乏人的状况,甚至面临失传。部分村庄因人口少、文化能人少,而未能组建多支文化活动队伍,也起不到有力的引领作用。
1.4 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发展受制约
当前,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对文化事业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仍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想观念,导致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不足,难以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2]。此外,村级文化建设经费通常来源单一,未能建立起多主体融合的投融资体系,导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均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乡村文化建设也很难发挥出最大化的服务能效。
2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增加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不管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还是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乡村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多方面去筹集资金,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对此,基层政府部门需要改变以往“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提高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乡村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做好必要的监督审计工作,保证专款专用;需要出台相关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吸引文创投资公司前往乡村开展文化事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开展文化创业,从而为乡村文化建设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乡村文化建设具有公益属性,会惠及每个村民,可通过老乡会、校友会等形式,组织热心家乡公共事业发展的人才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3]。通过以上多方努力,可以拓宽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来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2 充实人才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文化工作高质量开展,归根到底要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4]。乡村文化人才队伍质量直接决定文化建设发展质量和水平。因此,应充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以人才为驱动力,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一是要积极引进专业、专职的文化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选拔一批优秀文化人才,比如具有文化专长的大学生、新媒体从业者等高素质人才,由其担任老百姓的“文化管家”。二是要深入挖掘民间文化传承人和草根艺人,积极吸纳村里的文艺骨干,并对这一群体登记造册,做好定期培养和跟踪服务,鼓励其开展文化活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不断壮大民间文化队伍。三是基层相关部门要与大中专院校、文化馆、图书馆对接,定期组织村级书屋管理员、文化志愿者等参加图书分类及管理、文化设施管理、各类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2.3 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各类文化活动是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健身类、观影类、球类、讲座类、阅读类等,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农民群众德智体综合发展。二是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节假日文化,组织群众开展更合乎场景、更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庆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扫墓、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吟诗、重阳节看望老人、国庆节文艺演出及观看爱国电影等活动,既能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又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三是要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组织群众开展让受众群体感兴趣、对受众群体有帮助的文体活动。比如,针对老年人开展太极拳教学等缓和一点的活动,有助于其强身健体;针对青壮年开展拔河、短跑、篮球比赛等有广泛参与基础的活动,激发青壮年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儿童开展书画大赛、作文比赛等活动,吸引儿童从小就参与到文化活动建设中来。四是要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既有利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打造特色文化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比如,海阳市利用当地村村演秧歌的文化优势,组织开展大秧歌展演活动,以秧歌形式展现了海阳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展现了海阳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潍坊市利用杨家埠年画文化村资源,组织开展年画展,既有利于推进传统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促进年画的创新发展。
2.4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其利用率
完善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化信息、共享文化成果、培养个人情操的重要阵地。而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鉴于此,农村基层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经费支持,整合现有资源,对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游艺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室进行完善,并配备相关图书、电脑、电子音像制品等资源,同时定期检修和更换健身器材、桌椅板凳、书柜书架等基础设施,保障村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同时,基层政府应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不仅要高质量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更要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和利用,在文化设施配备齐全后,要配备尽职尽责的管理员,出台相应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考核评比奖惩办法,促进各功能室的顺利运转。
3 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多方投融资机制,完善文化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不断引进、挖掘、培训文化人才,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从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