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探析
2021-12-01赵永刚候海燕
赵永刚,候海燕
(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2.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我国目前在世界中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增快,这阶段内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既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也能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革新的产业,主要包括新生生物、新生材料、新生科技、新生能源、新生制造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都以低碳环保、资源节约为第一要义。因此,如何将战略性产业发展成支柱型产业,让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转变我国社会格局,拉动我国经济是目前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而这其中,政府的主导和参与作用,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形成,低碳环保理念下的科技改革都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因素[1]。
1.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不足
1.1 国际竞争压力强
我国目前虽然在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但由于科技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科技成果很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得到转化。目前全球公认的科技创新产业有信息、能源、生命产业等,但我国只在信息和能源方面有所突破,而在生物、环境方面仍需要快速发展。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对外产业以制造业出口为主,世界对我国的称谓仍然是制造业大国,而非科技大国。这对我国现在的科技产业带来压力,由于没有高精尖的创新科技,我国科技发展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目前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技术壁垒越来越强,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脚步需要不断加快才能有效避免受制于人。
1.2 我国固有国情的影响
传统要素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传统要素也就是靠劳动力和土地的输出,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经济增长的模式[2]。也就是通过出卖劳动力和资源,为经济带来红利。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但长远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更多偏向于知识型人才,这造成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上升;我国各类矿产资源以及不可再生性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在长期的粗放型经济中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和经济的重压。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想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从资源集中性产业向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兴产业发展;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由低竞争力、低附加值产业向高竞争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不断跟随我国国情进行结构的升级。
1.3 深化改革的不完善
面对国际的竞争压力,我国在多次的讨论之后决定进行深化改革,放弃传统型产业,逐渐向高精尖行产业发展,并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战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不断在完善各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但由于各产业主体人员的固有观念,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仍然有所缺失 虽然国家在18大会议中提出要进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给予各经济主体一定的投资驱动发展力度,但市场的不确定性,政府作用并未深入到基层经济发展中,深化改革还存在漏洞。
1.4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艰难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状态,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外贸体制的改革呈现相互影响的局势。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加剧改革的副作用,而且各类体制与市场、政府的关系需要重新明确[3]。在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的资金问题、发展创新问题、创新产业链的形成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市场的动荡不安、创新驱动难题的攻关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阻碍。虽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如何利用创新,如何在各领域进行创新发展模式的转变,仍然是目前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问题。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2.1 市场需求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市场需求就是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需求层次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中是否能够扩大影响。市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直接的创新能力,社会群体、人民大众对新产品的需求量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中的规模,也决定其是否能在市场中活跃发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既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让新兴产业在市场的刺激下进行升级,通过改革和优化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众所周知,市场需求并非一成不变,其可以随着人们的消费结构、技术技能的创新发展、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等做出改变,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变化,市场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居民生活品质的意识不断提升,对新兴产业的需求量就会不断增加,这会刺激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升级发展。举例来说,生物医药产业是国际上广泛认同的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药品的市场需求在全球呈现快速增长模式,强大的市场需求必定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扩大规模,创新性的进行战略布局和战略升级。医药是人类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使用的物品,而且现代社会人类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生活环境的健康,这就间接刺激药品种类的创新,生物制药的飞速发展。
2.2 创新投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定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因此,创新投入是在市场空间内,对技术技能和创新活动有针对性的投入,这种投入既包括资金,也包括人力和物力,还包括政策。创新投入的每一环都不能少,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最关键的是政策和资金两个部分,资金是否到位决定其人力投入是否完善,决定其物力资源是否充足;而政府的政策决定创新产业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支持同样包括人力支持和物力支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创新,而创新性人才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全球在进行高技术产业的竞争背景下,我国在新兴产业中的政策支持力度、投入力度直接决定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兴产业才有能力引进优秀项目,才有能力进行招商引资。通过政策的支持,才能让资本的投入多样化,发展产业的活力。因此,在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需要通过创新投入,为产业注入资金和人力的活力,实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下,新兴产业会根据政府的政策逐渐向可持续化发展,因此,政府的政策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正确把握创新投入的力度,政府的政策才有可能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反之则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遭遇荆棘。
2.3 创新效率
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素配置、市场规模会决定其创新效率的高低[4]。同时,创新效率也会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其他关键因素,本文从产业集群,也就是产业链、新兴产业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讨论。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深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与传统资源密集型企业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高新技术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其需要通过集约化发展进行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也就是俗话说的人多力量大。只有每一个产业主体群策群力,才能思考出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是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第一要素,通过构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打造一流的创新产业集群中心,才能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地域性的合作和交流,在合作和交流中进行创新创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仅给创新性产业提供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支持,也会让上下游根据创新性产业的发展调整结构,关键企业带动其它企业发展的同时,其他企业也能帮助关键企业进行创新。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会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联动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实施者和直接参与者是企业,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可以连接研发机构、高等院校,集中二者在科研和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因此,企业需要占据主体地位,根据市场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能力调整组织结构,形成市场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对接模式。通过巩固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创新效率。而企业的组织管理,包括机构的设置方式、管理制度、人才管理方式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只有根据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体系,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贡献。除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创新效率的高低还取决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企业除自身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帮助才能走得更远。政府的金融政策、经济政策会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就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而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型人才、高端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国家在制定千人计划、人才创新战略的同时也在支持企业的发展。
2.4 创新质量
创新质量是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的方式,在投入市场后带来的市场反映和经济效益是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市场验证创新成果的有效性,既可以为企业调整战略性布局作出指示,也可以通过市场验证发现企业在现阶段的生产活动中的漏洞,并加以完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创新质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迎合市场需求进行新的研发和生产。创新质量取决于企业的专利技术、新技术的产出、产业链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等,通过这几方面的质量检验,既可以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企业中得以增长,也可以保证产业在增长的同时稳步发展,避免受市场因素影响造成价值的波动。总体而言,创新质量在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优化和调整,通过延长价值链、延伸价值区间,提高产品的增值服务。稳步扩大规模,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来抵抗市场风险。
3.结语
从国内外的形势来判断,我国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大的缺失,各关键要素的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投入量不足、传统要素占据主导位置、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战略并没有广泛实施、政府的作用仍然不明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仍然面临新的调整和新的决策。通过逐一研究,逐个突破,才能知道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