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初探
2021-12-01姜辉常凯
□文/姜辉常凯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身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尤为重要。承德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在突出抓好五支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基础上,需持续强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型人才支撑,破解人才队伍建设限制性难题,在凝聚“五种力量”,优化人才振兴培育环境上持续发力。
一、建设“五支队伍”,构筑乡村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是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承德市依托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借助农广校系统,结合农民学历职业教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农村领头雁工程等实施,持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并借助201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的机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已成为农村致富带富的“先锋队”。
二是引进农业专家团队队伍。努力“上接天线”,发挥专家团队的科技支撑作用。为吸引农业高精尖人才,承德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的意见》等政策,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分类评价、薪酬激励等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科研单位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年引进农业科技人才70人左右,累计推广实用新技术100余项、新品种近800个,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三是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承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建设2个国家级、12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保留基层区域站264个,在册农技推广人员1188人,平均每个区域站服务10个行政村。
四是建强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承德市聚焦两类经营主体,全力做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依法登记注册合作社12792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1358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6.3万亩、流转率达到40.1%。
五是培育农村党员先锋队伍。承德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通过实施“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等工程,累计对43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和1.09万名村干部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有134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合作社,吸引近1900名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树起了一面面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鲜红“党旗”。
二、现存“五个不高”,需持续用力突破瓶颈
一是环境引力不高。承德市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等条件较全省其他地区仍有进步空间,创新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于人才的引力不足。近年承德市通过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头工作,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需要全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为人才引力蓄能。
二是文化水平不高。全市10.9万名农村实用人才,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768人,仅占6.3%,拥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初级技能的总人数为9123人,仅占8.4%,说明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程度仍然偏低。另外,全市1188名在册农技推广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411人,占34.6%,全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需进一步加力。
三是工作冲劲不高。突出表现在年龄结构老化。全市农村实用人才,40岁以上占74.8%,表明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就业的意愿仍然较强烈,能够留在家乡、留在农村就业创业的占少数,同时也说明现有实用人才队伍接受新鲜事物、获取前沿信息、掌握先进技能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已十分紧迫。
四是福利待遇不高。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尚有相当一部分身份为差额事业编制,能够保证技术人员正常工资发放和区域站运转经费保障,已非常不易。工资福利待遇较差,也是导致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迟迟未能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原因,没有一定的收入作保障,年轻技术人才不愿到基层扎根、锻炼、增长才干。
五是协作意识不高。乡村人才振兴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人社、教育、卫健、文化、组织等部门息息相关。但现在提起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往往都是农业农村部门在唱“独角戏”,在密切沟通、协作配合上还有欠缺。
三、凝聚“五种力量”,优化人才振兴培育环境
一是提升政策的指导力。要从政策在基层能落地见效、为基层减负的角度出发,研究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务实管用的指导意见,尤其是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经费保障等方面明确一些“硬招”“实招”,加快构建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激励引导机制,形成促进乡村人才集聚的制度优势,并持续跟踪问效,切实避免文件“一发了之”的现象。
二是强化教育的感召力。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明确乡村教育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扭转“离农”倾向,倡导知农、为农、爱农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三农情感。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增加学生到乡村基层实践实习的机会,结合乡村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产学研用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才干,增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增强环境的吸引力。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的各项短板,确保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加快制定出台支持各类人才返乡的优惠政策,持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想方设法吸引青年大学生、在外企业家、科研技术人员、外出农民工、退役军人、退休干部以及其他社会贤达人士“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带回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脉资源等,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四是激发体系的向心力。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承担培训任务,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发展成为高素质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完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对培训内容、期次、考试成绩、推广与创业情况等进行动态统计记录,进行客观综合考核。
五是汇聚条块的协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在工作机制、配套政策上强化多部门协作,以人才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