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分析
2021-12-01王瑞雅
崔 昕 王瑞雅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1 完善学生就业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为了保障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高等院校需要从择业心理调试、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形势等方面对毕业生开展系统的指导。所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需要对毕业生进行有效地管理、指导、教育。如果想要使其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需要针对新形势对毕业生就业科学构建管理服务体制,确保高校培养方向能够高度适应社会需求。就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时,首先需要确保熟悉当地相关政策,明确毕业生在进行择业时的义务和权利,对国家相关政策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强化自身政治责任感,确保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1]。其次,还需要保障就业指导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确保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迅速地捕捉应用。就业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同时和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对就业需求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科学构建需求信息网络。随后,还需要保障就业指导人员的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该项工作具有较高的艰辛性与繁杂性,教师如果想要完成该项工作,必须确保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保障热情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确保自身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2 构建就业信息网络
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在求职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就业市场信息缺乏是导致出现该种盲目性的主要原因,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需要对信息沟通加强重视,一方面,需要向就业市场和社会宣传毕业生情况。另一方面,还需要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随后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还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能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并向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反馈该信息,确保能够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效地指导。总之,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就业信息传递,为学生创建信息传递网络,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高度符合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使其供需资源实现信息化,通常情况下,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需求是其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础。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学生资源是其选聘学生的信息基础,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动性,所以学校需要建立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信息库。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或无法及时获取相关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招聘难等问题,导致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障碍,对用人单位招聘和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就业指导部门需要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情况,建立信息库,进行就业信息网站的科学构建,确保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及时了解,进行信息化体系的合理构建,进而为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3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的科学开展,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进而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通过举办讲座、上课等多种形式,介绍各级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途径、就业程序和市场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直接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具有显著的效果[2]。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就业市场具体情况,组织毕业生开展求职模拟演练,确保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市场择业,进而实现学生适应市场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具体进行演练之前,需要针对参与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可能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应答,通过该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其就业指导课中学习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效地实战演练,进而保障学生在未来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4 强化学生就业咨询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能够对学生就业进行有效地指导,进而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但是毕业生具有不同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和思想认识,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普遍性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还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个别指导。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其就业咨询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在我国现阶段,部分高校普遍选择利用计算机系统,技能信心问卷,成人导向,职业偏好量表,自我定位探索,职业偏好兴趣,心理测量表等专业工具对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大学生可以对其个人品质,工作经验,专长能力,兴趣爱好,希望拥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机会具有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根据职业要求和自我条件科学制定求职计划。
5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就业时,首先必须明确就业市场规则,该部分规则具体包括2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制定的最新政策法规,二是当地针对就业生毕业制定的各项程序,学校不仅可以在就业指导课上向毕业生讲解相关规则,同时还可以为就业毕业生制定就业指导手册,确保毕业生能够随时掌握相关政策。其次,毕业生必须正确认识现代市场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在认识就业形势方面,具有较高的局限性。此时,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各层次不同行业对毕业生提出的具体需求,结合历届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定位,确保毕业生能够成功签约,减少弯路[3]。
6 优化学生心理教育
在毕业生就业时,择业不仅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带来一定的考验,同时还会进一步考验学生心理素质。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后,会出现各种想法,例如现实情况和心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导致毕业生存在心理障碍,对于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学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提前预防和科学调理。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教育毕业生在科学教育时期,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同时还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确保能够将个人志愿和社会实际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次,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抗挫心理的科学培养,通过对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不断总结,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使其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最后,还需要确保毕业生能够掌握面试技巧,确保能够实现其自信心的有效增强。
7 改进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后,必须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场规律。首先需要对其诚信原则严格遵循,毕业生在应聘中介绍自身情况时,需要确保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在回答面试官的各项问题时,可以扬长避短,但是必须保证不能以小夸大,无中生有。在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签订时,必须明确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需要确保协议具有较高的严肃性。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违约时,需要征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同意[4]。其次,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需要明确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基层建功立业和双向选择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不要过于追求待遇和条件,需要确保岗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
8 结语
总之,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完善学生就业体制,构建就业信息网络,开展就业课程指导,强化学生就业咨询,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优化学生心理教育,改进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确保对毕业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就业管理,强化整体教育效果,确保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我和社会形势具有正确的认知,进而保障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