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丽仙教授从阴虚血热论治月经先期经验*

2021-12-01沈国凤丁丽仙郑红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热养阴清来潮

沈国凤 丁丽仙 郑红艳

1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阳 550000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贵阳 550001

月经先期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指月经周期提前7 d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亦称为“经期超前”“经早”等,西医学中的月经频发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治疗[1]。中医学认为,月经先期多责之于气虚、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使月经先期而至,治则重在清热益气调经[2]。调查[3]发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先期者约占所调查人群的7.2%~10%左右,并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房劳多产、情绪、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若未及时治疗可使病情加重、难以治愈,甚至引起流产、崩漏、不孕等[4-5],严重影响现代女性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重视月经先期的治疗十分必要。丁丽仙教授,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导,系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教授学术继承人、丁氏妇科流派第十代传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中医妇科名师。现将导师丁丽仙教授从“阴虚血热”论治月经先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分享典型医案2则。

1 月经先期的源流

月经先期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性味苦、寒,为祛瘀利尿药,与虫合用祛瘀消肿,复以桂枝芍药调荣卫,并治腹满痛,故土瓜根散主治瘀血有热而腹满痛者。可见张仲景认为妇人经血不调、经期提前者多为血热,虽未明确提出月经先期病名,却使后世对月经先期有了一定认识。《妇人大全良方》曰:“过于阳则前期而来”,首次正式提出月经先期的病名。《万氏妇人科》记载:“不及期而经先行”,并进行辨证论治,为月经先期作为一个病证开创了先例。

2 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月经先期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分为脾气虚、肾气虚;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有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血热;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1]。但后世许多医家多推崇“先期属热”之说,如《丹溪心法》有“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傅青主女科》曰:“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苍生司命》中“经水先期,多属血热”。由上可知,若素体阴虚,津液亏损,阴虚阳亢,虚热内生,热扰冲任,冲任不固,血海不宁,则致月经先期而至。

3 月经先期的治疗

月经频发是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西医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止血药物以补充黄体功能、促进卵泡发育、调整月经周期[5]。近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易复发,药物选择上亦需谨慎,易导致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等[6]。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大多医家则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及改善临床症状,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以达治疗效果。诸多临床研究[7-9]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

4 丁丽仙教授治疗月经先期经验方

丁丽仙教授认为,女性因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数脱于血”,或房劳多产、久病失养等,易致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经血失其固摄而妄溢,加之平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致使经血提前。丁教授认为,临床上月经先期患者以阴虚血热证为多见,故导师常应用其经验方养阴清热固冲汤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临床疗效显著。该方由生地黄、地骨皮、阿胶、墨旱莲、女贞子、续断、枸杞子、乌贼骨、山茱萸、山药、麦冬、白芍组成。方中生地黄滋补肾阴,凉血清热;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还能入血分,清血分之内热;两者合用,能清热凉血,二者相得益彰,以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效。阿胶滋阴补血;女贞子、墨旱莲滋肾阴,清虚热,补中有清,固本以调经;枸杞子、续断滋补肝肾,益精血;五药合用以补肾阴滋肾水,使血海充盈,经血满溢。山茱萸、乌贼骨合用以行滋补肝肾、收敛止血之效。白芍、山药、麦冬补益肝之阴血,养血敛阴生津,以达培本清源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补益精血、固冲调经之效,应证“水盛而火自平”。该方临床应用过程中,若伴气虚者,选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失眠多梦者,选加酸枣仁、百合、茯神、首乌藤、远志等;大便干结者,选加肉苁蓉、玄参、火麻仁、麦冬等;咽干口燥者,选加玉竹、石斛、五味子、天花粉等。

5 病案举隅

案例1:王某,女,36岁,已婚,因“月经先期7月余”,于2020年6月2日初诊。患者连续月经周期提前7月余,一般提前8~11 d。既往月经周期28~30 d,经期3~5 d,经量可,色红。于外院行“戊酸雌二醇+黄体酮”治疗3个周期,停药后正常月经周期来潮1次,后又再次复发。末次月经19 d来潮,现行经第2天,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数。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熬夜。孕4产2,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2020年6月1日。西医诊断为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为月经先期(阴虚血热),治以养阴清热、补益精血、固冲调经,予以养阴清热固冲汤加味,方药组成为生地黄15 g,地骨皮12 g,麦冬12 g,阿胶15 g,白芍15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海螵蛸15 g,续断15 g,枸杞15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五味子12 g,石斛15 g,川楝子15 g,郁金15 g。水煎服,每日1剂,3次/d,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1周复诊;当日开始监测基础体温,于高温相后5~8 d查女性激素6项。嘱患者规律作息,调畅情志。

2020年6月1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急躁易怒等症状较前有所改善,续上方服至经来。

2020年6月26日三诊,患者诉上述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目前月经第3 d,月经周期23 d,高温相10 d,于高温相第6 d查性激素6项:孕激素(progestogen,P)24.5 nmol/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7.75 mIU/mL,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9.76 mIU/mL,催乳素(prolactin,PRL)470.24 uIU/mL,睾酮(testosterone,T)1.48 nmol/L,雌二醇(estradiol,E2)30.92 pg/mL。患者孕酮偏低,符合本病特点,原方续服至经来。

2020年7月23日四诊,末次月经26 d来潮,经行第4天,上述症状已无不适,高温相12 d,效不更方,服至经来。

2020年8月25日五诊,末次月经周期29 d,5天净,高温相14 d。复查女性激素6项:P 43.52 nmol/L,FSH 13.01 mIU/mL,LH 11.15 mIUmL,PRL 371.61 uIU/mL,T 1.06 nmol/L,E2106.34 pg/mL,孕酮值较前升高至正常,余正常。随访3个月,患者诉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案例2:方某,女,35岁,已婚,因月经周期提前5月余,于2020年8月21日初诊。患者5个月前因“黄体囊肿破裂”于外院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月经周期提前,以9~10 d为主。既往月经周期28~32 d,经期4~6 d,量可。末次月经20 d来潮,4 d净,伴口干唇燥、腰膝酸软,夜间手足心热,寐而不酣,时寐时醒,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弱。平素喜食辛辣。孕3产1,LMP为2020年8月16日。西医诊断为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为月经先期(阴虚血热),治以养阴清热、补益精血、固冲调经,予以养阴清热固冲汤加味,方药组成:生地黄15 g,山药15 g,地骨皮15 g,续断15 g,枸杞15 g,麦冬12 g,白芍15 g,阿胶15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山茱萸12 g,海螵蛸15 g,酸枣仁30 g,茯神15 g,青蒿12 g。水煎服,每日1剂,3次/d,服至月经来潮;嘱患者开始监测基础体温,于黄体中期查女性激素6项。嘱患者少食辛辣燥热之品。

2020年9月11日二诊,患者为月经第3 d,服药18 d后月经24 d来潮,高温相11 d。查性激素6项:P 41.02 nmol/L,FSH 3.10 mIU/mL,LH 5.25 mIU/mL,PRL 142.50 uIU/mL,T 0.461 nmol/L,E2151.50 pg/mL。上述症状均较前减轻,孕酮值符合黄体中期的正常值范围下限,余正常,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原方续服至经来。

2020年10月11日三诊,5 d前月经来潮,周期27 d,4 d净,高温相13 d。上述症状明显改善,继予原方服至经来。

2020年11月9日四诊,末次月经30 d来潮,经行5 d,高温相14 d。复查性激素6项:P 69.26 nmol/L,FSH 5.44 mIU/mL,LH 7.07 mIU/mL,PRL 171.32 uIU/mL,T 0.73 nmol/L,E2117.28 pg/mL。孕酮值较前升高,余正常。方不更张,服至经来。随访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按语:以上2则案例均为月经先期阴虚血热型,患者平素工作及家庭压力大,长期熬夜,加上多孕多产,耗血伤阴,致精血亏虚,阴水不足,虚热内生,冲任不固,血海不宁,经血失制,致月经先期。导师以经验方养阴清热固冲汤治疗,着重养阴壮水,水足则热自消,以养阴清热、补益精血、固冲止血以获调经之效,取《傅青主女科》“治之法不必泄火,只专补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之意。案例1患者素体阴虚,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急躁易怒,养阴清热固冲汤加川楝子、郁金以疏肝泄热;口干明显加五味子、石斛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案例2患者夜间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明显,养阴清热固冲汤加青蒿以退虚热;酸枣仁、茯神以安神助眠。导师亦指出,月经前期与现代育龄女性的生活饮食、作息方式及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治疗用药的同时应予以心理疏导及生活方式指导。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基础体温高温相恢复正常,可能是与“养阴清热固冲汤”可改善黄体功能、升高孕激素的作用有关,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6 结语

月经先期是临床中月经病的常见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病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流产、崩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本病多由气虚、血热引起,临床常根据月经的经量、经色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考虑现代女性工作及生活压力大、情志不舒,又有房劳多产等,故导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经验方养阴清热固冲汤加味从“阴虚血热”论治月经先期,并注重心理疏导及生活方式指导,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调节血清性激素,使月经按期来潮,其诊疗思路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血热养阴清来潮
莲藕 养阴清热
长相思·江水东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入秋藕如玉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叶建州从血热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
烟之外
养阴清热汤治疗放射性食管炎116例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