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籼交杂交粳稻E24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

湖北农机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叶枯病飞虱结实率

钱 洁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215153)

E240由宁波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公司用早熟晚粳不育系A11为母本,以中熟中籼恢复系F7562为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籼交杂交粳稻良种。2006年春季海南初测,2006年秋季宁波恢复度观测,表现强恢结实率高。2007年复测表现强优。2008年小区制种,2008-2009年参加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生态适应性试验。2010年参加苏州市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区域试验。2010年由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中试。该品种为三系籼粳杂交早熟晚粳,表现超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株型集散适度。适宜在环太湖流域作一季晚稻种植。一般600~700 kg/667 m2。较对照常优3号增产6.99%。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组区域,平均产量777.9 kg/667 m2,比对照常优一号增产38.4%,达极显著增产水平。

1 特征特性

1.1 特征

E240属籼粳杂交晚稻,茎叶属籼,谷粒属粳。须根发达,植株前期矮后期较高,茎秆粗壮,叶鞘厚重,紧裹节间,基部节间短,地上伸长节间6个。穗粒互补。苏州市区试,株高120 cm左右,每667 m2有效穗数17.7万左右,每穗总粒数210粒左右。结实率近82%。千粒重26 g。江苏省区试,株高125 cm,有效穗数14.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275粒,实粒23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2.3 g。谷粒椭圆,穗尖无色,谷色黄亮,偶有短芒,不易落粒。米质较优,据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年检测,整精米率为66.4%,长宽比2.2,垩白粒率38%,垩白度3.4%,透明度一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13.2%,米饭适口性广。

1.2 特性

E240适应环太湖流域地区栽培,适应苏州地区水稻稻作区栽培。适应温度15~33 ℃,适宜温度25~32 ℃,适宜土壤黑粘土及黑壤土、PH值为5~7,在苏州地区一般5月20日前后播种,6月20日前后移栽,9月初齐穗,10月28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在161 d左右,比甬优8号迟熟2d,比常优3号早熟1 d左右。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平均全生育期为164 d,与对照常优一号相同。耐肥中等,应做好科学施肥,合理肥料运筹,因植株偏高,应做好搁田及水浆管理。抗性:E240田间抗性表现较强,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穗颈瘟和黑条矮缩病在个别试点零星发生。接种鉴定:穗瘟病苗期6个生理小种,表现全部为0级免疫。穗颈瘟人工鉴定为一级,自然鉴定为二级;白叶枯病4个生理小种中JS-49-6为3级,K5-5-6为5级,浙173为5级,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

2 主要优缺点

2.1 优点

具有超高产潜力: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兼有籼型杂交稻的长势和粳稻的米质,熟相、耐寒、抗倒能力,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2.2 缺点

在高肥高密度条件下易感稻曲病,结实率下降,灌浆期长。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通气催芽

播种前需晒种1~2 d,浸种时使用使百克或浸种灵浸种24~36 h,置通气性好的容器内耐心保湿催芽,切忌用编织袋催芽。

3.2 适期稀播

作单季稻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即5月20日左右)播种,手插田,每0.07 hm2秧田播种量7.5~10 kg,秧大田比例为1∶10机插秧田,用硬盘育秧,流水线机插,每盘播干种子60~65 g,每 hm2大田间用16~17盘,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10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后在室内码放36~48 h,等待芽出土立起后,铺放到秧田,一叶一心期喷一次多效唑吡蚜酮,毒死蜱,防止飞虱、蓟马以防传播后期病害。

3.3 合理稀植

手插秧,秧令25~28 d即可移栽,密度27 cm×27 cm,每穴插2本。机插秧,秧龄17~20 d移栽,密度30 cm×20~22 cm,每穴插秧2~3本。

3.4 增施磷钾肥,抓好好气灌溉

3.4.1 施肥

E240一般每 hm2施纯N 13~15 kg∶N、P、K比例为1∶0.6∶1,基∶蘖∶穗肥比例N肥为4∶4∶2,钾肥为2∶4∶1,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蘖肥在栽后10 d和20 d各施一次,穗肥在剑叶全展期施入。

3.4.2 灌水搁田

灌水宜采用好气灌溉法,栽后7 d及14 d各放干田水实田一次,防治基腐病。有效分蘖终止期搁田,至田不陷脚,土露白根复水,循环往复数次,孕穗至抽穗扬花期薄水养胎授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鞘,要求10 d两头灌跑马水,至收割前一周断水,严禁断水过早。

3.5 严防病虫危害

苗期要认真防治蚜虫、飞虱、蓟马、螟虫及稻瘟病,目的是以防止这些虫害传播各种病毒、病菌,导致水稻后期发病。稻苗移栽以后要认真防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以及纹枯病等等,生长后期要认真防治好三化螟、褐飞虱,稻瘟病、稻曲病、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等,以确保E240后期健壮生长,青秀无病,秆青籽黄,活熟到老。

3.6 完熟收割

水稻籽粒90%以上谷粒黄熟后即可收割、切忌割青。

猜你喜欢

叶枯病飞虱结实率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再力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