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治理探讨

2021-12-01杨国庆

湖北农机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污水处理污水

杨国庆

(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江苏 南通 210000)

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1.1 牲畜粪便污染

农村地区畜牧业发展特点是规模化水平低,主要通过家庭单位进行养殖繁殖,总数量大且范围广,许多畜禽的繁殖都是在农舍内或河流附近完成,导致畜禽粪便排泄。畜禽粪便造成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并阻碍农村环境污染管理。

1.2 生活垃圾污染

农民对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仍然存在堆积垃圾现象。生活中危险废物、玻璃瓶、饮用水罐、不可降解的农用塑料袋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庄沟渠中。大量生活垃圾在大雨中直接冲入河道,造成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溢出液体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地区对垃圾处理的意识较差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基本设施不完善,导致村民将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沟渠中,污染物渗入地下、土壤和河流中,对农村地区居民日常饮用水造成危害。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2.1 运营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大

实践经验中表明,在相同的污水处理需求下,使用若干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总费用往往低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相应费用。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运营管理处于缺乏有效机制,缺失专业资质,欠缺主动管理意识的状态,不具备有效管理运营大量设施的基础和能力,导致大量公共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无人维护“晒太阳”;污水处理设备产生泄露时对于周边环境造成大规模大范围污染等情况。

2.2 收集难度大

农村居民具有散居特点,户与户之间居住距离较远,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面积大,增添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度。与城镇污水处理的大量资金支持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管网建设资金投入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较大比重,且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及村民收入较城镇相比较低,使得管网配套建设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配套管网建设资金无法足额保障,维护费用缺口较大,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度。加之农村生活污水量少,水量不稳定,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处于间歇性甚至是停止运行状态。

2.3 投入资金有限

污水处理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然而污水治理不仅前期投入资金庞大,中后期投入资金也较大,属于长线投资,但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因为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紧张,即使能够拨付专项污水治理款项,也只能维持一时,无法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及后续的维护运营进行全额资金投入,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因资金短缺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和升级,阻碍了农村污水治理的长远发展。

3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治理措施

3.1 一体化MBR工艺

一体化MBR工艺是指膜分离与生物膜处理有机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通过膜分离的原理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从而强化生物反应器的功能并省去二沉池,保证在发生污泥膨胀的同时也可稳定运行。但该工艺易产生膜污染,出现膜通量下降、膜分离阻力增加、膜分离特性改变等问题;另外膜组件及施工成本投入较高,且运行维护困难,适用于对污水处理质量要求较高同时对水体环境比较敏感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3.2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农村居民的污水治理意识

若想改进农村污水治理效率,首先需扭转农村居民有关污水处理的固有印象,通过宣传教育深化农村居民的污水治理意识,让农村居民正确认识污水处理,明白污水处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和责任,这样可以督促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污水处理方式,规避乱排乱放现象。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青壮劳动力都选择去往大城市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当地农村政府应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对老人和小孩展开污水治理宣传工作,让污水治理深入人心,并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3.3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方式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差异大、地域广、收集难度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应坚持应收尽收、因村制宜、雨污分流、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原则,可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两种收集模式。其中,分流制主要采取的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采取的是单独收集管网,利用沟渠、管道及地表径流等模式,将收集到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合流制则是利用同一管渠收纳农村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模式。

3.4 人工生态湿地法

人工湿地具有出水水质好、生物安全性高、污染物去除力强、建设和运行成本合理、管理方便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恶臭水体处理中。农村污水中存在动物粪便、农药残留等物质,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可有效改善农村水质。人工湿地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地表湿地和地下湿地。地表湿地可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效去除有机物,并通过过滤和沉淀有效去除悬浮物。地下湿地分为水平地下和垂直地下湿地。水平湿地是指从填充床一端流入污水并从另一端流出净化后水体,而垂直湿地是指污水从填充床表面垂直流入底部并通过扩散和植被转移进入深层填料区域。湿地中的植物可吸收水体中氮和磷,并实现反硝化和除磷效果。植物根部促进氧转化并增加填料氧含量,可促进湿地快速分解污染物。当前农村地区通常将垂直地下湿地和水平地下湿地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能力,达到更好的脱氮效果。人工湿地投资少、节省电力、运维成本低,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湿地建设成本和处理成本低于污水处理厂,每吨废水运行成本仅为0.15元。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染物大幅降低,可作为农业灌溉水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水地区灌溉问题。

4 结语

通过农村水体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农村环境污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水体污染治理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实现新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污水处理污水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应用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罐坍塌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