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

2021-12-01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家乡法治道德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刘 健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面向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及其基本法律知识渗透的一门学科,是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便受到了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身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便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及方式,意在调动学生认知水平及其能力的基础上确保本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

一、立足学生生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便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实际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构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重要资源。因此,作为该学科教师更应当积极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出发,挖掘可用的生活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产生学习热情,深化学习认知,进而获得更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效果。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立足学生生活践行生活化的教育教学观点,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例如:在教“吃饭有讲究”这一节知识时,我没有急着向学生讲解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回想现实生活中饭前、饭中、饭后的良好习惯有哪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想到的关于吃饭的好习惯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积极表达出来。这一问题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内容了,因为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教师还有其他亲人总是会反复地提起。因此,学生的发言热情格外高涨。有的学生说“饭前要认真洗手,要不然手上沾着的脏东西就会被吃到肚子里啦,到时候就容易生病”,有的学生说“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这样既不好看,对我们的身体也很不好”,有的学生说“吃饭时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这样营养才能均衡”,还有的学生说“饭后要洗手,最好还要漱口,保持手部以及牙齿的干净卫生”……就这样,在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对吃饭时的讲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而这些前置经验都为他们接下来顺利融入“吃饭有讲究”这一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从实际生活经历出发理解其中所学到的知识及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点相对较为浅显易懂。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年龄较小,其在认知外界客观事物时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对较为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直观化、形象化的手段,为学生营造立体而形象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点,这也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方向。

例如:在教“慧眼看交通”这一节知识时,学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待交通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但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便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若干图片,从这一幅幅图片中,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像地铁、高铁、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更是让人们可以较快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因为交通拥堵而造成的“大长龙”堵车现象,还有汽车尾部冒出的尾气大量排放而导致空气受到污染……可以说,通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得到的信息更加直观且形象,这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弊端及优势便一目了然,进而无需教师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便能对正反两面这一客观看待事物的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便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对提升教学效率的优势。

三、引入小组合作,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在教育实践中,我观察到每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学生总是表现得积极而主动。在学生看来,不需要直接面对教师就可以沟通、交流、回答问题,能很好地享受作为小主人翁参与学习的成功感与荣誉感。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往往能在聆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对自身已有的认识与看法进行补充,进而形成新的认知与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能巧妙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攻克学习上的重点与难点。由此可见,恰当、合理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节知识时,我便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的途径进行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各小组学生之间积极沟通交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有的小组成员说“上课认真听讲,便能学到知识”,有的小组成员说“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也能学到知识”,有的小组成员说“遇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能学到很多知识”,还有的小组成员说“多读书,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更有的小组成员说“多上网查阅资料,也能学到很多之前并不知道的新鲜知识”……就这样,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节知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所起到的有利作用显而易见。

四、融入实践活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上文讲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这就表明该学科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不能停留在教材中有限的知识,其还应当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外延。为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便不能单纯地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学目的,也不能固执地局限于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与渗透,而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维持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知、更好地体验、更好地收获、更好地成长,从而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节知识之后,我便带领学生一起开展了一项趣味性十足的实践活动,即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人文风情出发,将彰显家乡独特风貌的内容制作成一份简报,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学生在制作家乡风貌简报的过程中需要查询与了解关于家乡的众多自然人文信息,而这些都将使学生在完成这一实践活动任务的同时,对家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由此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为家乡所拥有的独特风貌感到自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活动,对优化与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显著作用。

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是每一名该学科教师致力于追求的教育方向与实现的教育目标,我自然也不例外。我清晰地知道,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的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我所提到的四个方面,还存在其他既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又契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手段。为此,在日后漫长的教育实践中,我仍将潜心研究,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之策,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实践,以望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组织与高效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家乡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的家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夸夸我的家乡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