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代孕产业
2021-12-01陈一竹
■陈一竹
“代孕”这一概念,近年来越来越高频率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在郑姓女星被媒体曝光在美代孕并意图弃养的那一刻到达了舆论的巅峰。代孕引起人们反感的原因之一在于往往与“卖卵”“地下医院”等违规操作密不可分。
代孕在我国屡禁不止的原因可能在于目前有关代孕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仅仅是停留在的规章层面上:2001 年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2004 年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提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但违规者只要未构成犯罪,只会被处以警告及三万元以下罚款,这样的处罚力度相对于代孕产业中所带来的暴利来说足以让人铤而走险。而且在2015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明确可见已将“禁止代孕”的相关条款删除。
中央政法委员会官方公众号“政法委长安剑”发文称,“把女性的子宫当作生育工具,把新生的生命当作商品买卖,甚至随意丢弃,这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不止损害女性健康、物化剥削女性,更是践踏公民权益,败坏人伦道德。”陆续也有众多官媒对代孕表示谴责。
虽然各大媒体、意见领袖们已对代孕产业表示谴责,但是那些代孕中介们并未被吓退,他们还是隐藏在网络之下开展着业务。他们利用网络账号不断宣传着代孕业务,有些甚至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拯救者”的形象,打着拯救失独家庭、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幸福等旗号。或许是为了暂避风头,他们用“代孕”拼音的首字母“dy”“试管婴儿”“爱心妈妈”来暗指代孕业务。
由于立法层面的缺失,市场监管部门对代孕中介多以超范围经营、违规发布广告等进行行政处罚,并不能对该行业造成决定性制约。目前代孕产业还持续在灰色地带疯狂攫取暴利,肆意践踏女性尊严与健康。社会对于代孕这一产业的普遍建议在于,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关代孕方面的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制约、监管及生育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法律化,尽快解决目前代孕产业链中由于钻法律漏洞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本期“头条”将目光聚焦于“代孕”这一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产业,深入探讨代孕为什么不应该合法化,以及那些因代孕所带来的伤痛。不仅如此,本期还带来了《疫情之下如何维护职工心理健康》,目前来看疫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伴我们同行,如何在疫情常态化环境下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值得我们思考。对心理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还可以移步“人人健康微阅读”公号观看本期节目,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