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营造视角下沈北新区锡伯族社区微更新的思考

2021-12-01李屹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品牌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锡伯族营造美育

文/李屹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时下,关于“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的项目案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伴随着实地改造和社区工作者的探索,社区微更新研究逐步深入,出现很多新观点、新思路、新做法;从空间使用到交通组织,从设施配套到景观设计,再到艺术营造,艺术营造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艺术”作为关键词,在社区营造活动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各地举办的团地展览、艺术节活动、社区美术馆的落成等等,都为社区注入了活力。在当地居民的拥护下融入艺术形式,体现家乡的风景、美食、文化、观念等,这已经为更多的城市和乡村社区所认同接受,我们的城市已经踏入到“微改造”的进程,步入平稳推动阶段。

一、艺术营造介入社区设计的关键点

(一)专业设计师在艺术营造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艺术营造是提高社区社会价值的途径之一,社区设计工作涉及很多领域,需要与专家合作,专家给予的关注点代表了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插画设计师等一起组建的“社区设计师”团队进行社区微更新方案计划制定,针对地理特征和参与者特性调整对话方式和组织方法。以平面设计师为例,社区信息的传播通过整体的品牌识别系统和色彩规划,公共设施的外在面貌,门牌的个性化设计,在社区中能看到的内容,这些都是专业的平面设计师给予的,每次活动的主视觉和活动周边物料更是考验设计师的水平,一个承载着乡音且与时代设计主流高度相一致的设计才是当下需要的品牌标准,符合大众审美。一系列专业的设计使周围环境氛围贴近美学生活,激发居民的自豪感。

(二)社区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是艺术营造中的重要部分

品牌学在我国日渐得到重视,从企业品牌到城市品牌,如今很多社区也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导入系统。品牌需要一个强烈而富有灵魂的形象来营造一种氛围,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更多地需要推广品牌形象形成助力。

社区的品牌定位在居民参与下,一起共同打造,受众面对的是当地居民和工作者、工商业主体等,与旅游品牌有不同之处,是地区特色、文化、历史、经济、人们需求等方面的共融,强调独特性,富有传播易记的功能,随着品牌形象的产生,主色彩和辅助色彩以及辅助图案也将随之应用,社区街道符合色彩规划,对外的宣传媒介的设计统一。

(三)艺术营造中“参与主体”的社区居民拥有话语权

社区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参与”这个词在各个领域提及,在社区也不例外。“居民参与”作为社区艺术营造的方式,通过居民参与和关注,不断产生新思路,社区设计应体现居民的主体性,拥有足够参与度也享有话语权,并更加以人为本,社区营造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将原来被遗忘和忽略的社区功能氛围寻找回来,这就要求对社区居民高度尊重。在方案建立前期,充分沟通观察每个居民的生活和价值观,需要专家和参与的居民建立共识,最终专家的设计方案信息才能顺畅地传达到居民那里。

艺术营造在居民参与的时代,参与的方式是值得探讨的,尤其是乡村,如何去调动居民最佳的参与状态,参与的多元途径包括社区网站、社区宣传栏、居委会通知、居民相互转告、学校宣传等,对于社区建设可以用调查问卷、集中建议问题探讨、下基层谈心聊天等方式都可以听到居民的心声和意愿,当这些建议被采纳,由专家们应用到未来社区规划中并最终实现,尤其是当专家们巧妙将建议转换为艺术作品或新形式的时候,居民会由衷地欣喜,从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加了社区凝聚性。

(四)“美育”应作为社区艺术营造的重点部分予以考虑

加强美育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美育提出的明确要求。

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社区空间逐步成为美育实施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扩大了社会美育的场所,为孩子们与社会沟通提供了渠道,艺术化的改造、美的平面、艺术活动、美育课堂等等,使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体验美,接受美术及艺术的教育学习,并延伸到艺术创作,启发其创造力。美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从小对美的感知,这是艺术设计在社区营造中又一价值的体现。

二、艺术营造视角下沈北新区锡伯族的设计思考

如何使社区成为可以进行对话的空间,如何传递历史,探讨锡伯族民族性的发展,使之充满活力并自发生长。社区微更新其实是我们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历史元素有天然的符号性,先天的历史与文化给社区更新提供了天然的契机,历史与文物保护相关的社区更有文化底蕴基础。在艺术营造视角下,从品牌化角度出发深耕锡伯族历史文化,统一村镇的特色面貌,营造锡伯族独特的氛围环境,形成社区居民头脑中的深刻印记,带来民族自豪感,多年后仍会存有美好的回忆。

沈阳市沈北新区是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区,产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辽宁省锡伯族有132431人,占全国锡伯族人口的近70%。沈阳市锡伯族人口55759人,沈北新区锡伯族人口最为集中达31509人,占沈阳市锡伯族人口的56.5%。沈北新区的锡伯族人口除了主要分布在兴隆台、黄家、石佛寺三个民族乡镇(街道)外,还相对集中在27个锡伯族村(社区)如大孤家子、八家子、七家子、小营子等。兴隆台锡伯族镇被誉为中华锡伯第一镇,其中锡伯族人口410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8.8%。下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其中有7个锡伯族村。选取兴隆台村为研究主体。在沈北新区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村内建有图伯特广场、图伯特纪念馆、村史馆、民族文化馆、锡伯营接待中心等文化旅游设施。

如何在锡伯族文化背景基础上创造出符合现代乡村生活需求的公共环境空间?针对现状,精准文化与品牌定位形成更新目标,提出塑造“以人为本,振兴锡伯的新景观”“深入挖掘,设计锡伯的新环境”“重视美育,组织锡伯儿童的新活动”“活络社区,交流锡伯的新展览”“建立品牌,形成锡伯的新形象”为更新目标。

同时,面对现有状况,并且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含义,赋予现代的艺术形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切实有效改变村容村貌,制定有其属地特征的农村街道空间。关注社区营造中设计的价值,许多方面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充分挖掘锡伯族历史以及现有空间的潜力,微更新尝试。

(一)社区微更新逐步渐进,建立品牌视觉形象

制定具体步骤计划、时间节点,经过社区居民调查问卷以及调研开会,确定本阶段更新主题,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以微改造开始,首先营造社区整体形象,建立广大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周边居民增加了更多休息与活动的空间。农村社区内每家每户单独的院落,外面有院门,统一设计特色门牌,穿行于街道中也是一道风景。街道门前的宣传栏统一应用品牌的辅助图案和色彩进行设计,这些外在面貌把社区连成一个整体。

(二)融合居民需求修建口袋型聚集地,提供沟通锻炼的场所

关注改善周围环境、美化和邻里交流,发挥设计与创意作用,从美的角度出发,建设现代民族风的小型公共空间,增加村民的互动与联系,活络邻里关系。按照居民的要求提供阶梯等休息座位、健身器械,从造型的角度呈现美学表现,给居民带来人文关怀,也为儿童提供聚集玩耍的场地。

(三)充分发挥墙体媒介的作用,墙体画装饰带来归属感

兴隆台镇社区大部分是乡村,经调研,农村社区面貌,空气新鲜,村貌齐整,村里围墙数量多,且矮长,形成链条状犹如纽带,连接起了村子里的各家各户。

走在社区里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围墙,这些围墙有面向主干道的,也有社区间小路的,是村里天然的传播媒介。在品牌标准色的指导下,整体设计围墙抽象插画,从锡伯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入手,分为几个板块:鱼(原始渔猎文明)、蝶(蝴蝶)、鸟、花和喜利妈妈,划分五个色彩区域进行设计,每个色彩区域有明显的特点,板块间的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统一的印象整体。采用现代插画的抽象设计,形成在地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图案可以塑造锡伯族社区的文化特色风貌,艺术气氛的烘托与人文环境的渲染,历经时间的沉淀也可以为社区居民带来归属感。

(四)协调统一商业街道形象,保留不同商家的多样性

兴隆台社区的出入口是有很多业态的路口,面向锡伯大街,来往车行以及人流众多,是社区对外的面貌,建筑是新建的特色建筑,商家的招牌各自为政,大小不一风格不同,凌乱整体印象不深刻。

基于对兴隆台社区街道形象的再塑,既整体且统一又有不同商家的多样性,灵活多元,店招设计上提出了更灵活性的操作方式,统一材料与形式,店招作为可用灵活的色彩和字体,根据商圈特点,更据经营可直接换字体,减小了店招更换对新建筑形象造成的破坏。色彩参考社区品牌识别的主要色彩与辅助色彩。

(五)艺术营造介入的社区微更新阶段成果展及社区活动

社区公共艺术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制定主题,在真实的街道和农村生活中植入现场展览,也可以利用兴隆台街道委员会所在的锡伯族广场内的场地,启动微更新成果展;设立“乡村文化”主要传播的综合场所,定期举办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坊,增强邻里互动和情感交流。艺术营造介入活动主题的主视觉设计,形成规模氛围,统一识别形象,招贴画的设计、展览宣传册、主题LED屏幕、手提袋设计、文创纪念品等,增加民众的好感度,强化宣传效果。同时组织社区和村民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专家进社区论坛讲座、居民自发的文艺演出等等;村民的农产品可以放在长期展览区域售卖,买主直接电话沟通,农产品的外观是专门设计的兴隆台锡伯族镇的地域品牌识别,逐渐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最终形成优质农业地域品牌。

设计儿童美育参与的项目,开启社区孩子美育教育,从艺术和孩子之间作特别规划。

关于锡伯族文化主题,通过多媒体互动、DIY动手制作、游戏体验等方式来启蒙儿童对艺术的认识与乐趣。兴隆台小学周围宣传画贯彻基础色和基础版式,增加课本第二课堂美育活动,如画喜利妈妈挂饰在靴子、飘带、悠车、铜钱轮廓中填多色创作图案,每年新年时悬挂,作为教学楼室内装饰的特色元素。

关心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和文化艺术需求,凝聚和温暖人心,促进价值认同和再生。

形成有温度的活态公共空间的形式是社区微更新方面需要持续研究的话题,增加农村社区的凝聚力,预防人口流失,以艺术激活社区中沉睡的角落,

猜你喜欢

锡伯族营造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民俗文化旅游攻略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锡伯族西迁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