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驱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孙延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孙延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汽车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重要战略地位。2020年5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陕西省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中强调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支持。措施提出,鼓励汽车消费,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至2022年年底。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是培养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汽车后市场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是发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作用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关乎着汽车后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教师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发现学者们对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即高校[1]、科研团队[2]及教师[3]。其中,针对高校综合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针对教师这个层面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相对很少,同时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的则更少。
此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滚雪球抽样方式,选取创新素养和创新成果两个视角,以陕西省高职院校为例,调查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现状,通过识别科研创新驱动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和对策建议。
1.1 科研创新素养现状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整体科研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岗位的教师科研素养差异非常明显,如表1所示。
1.1.1 在科研创新专业能力方面
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明显高于硕士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明显高于从事行政管理岗位和其他岗位的教师。
1.1.2 在科研兴趣方面
男性教师明显要高于女性教师,博士学历的教师明显高于硕士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教师明显高于其他岗位教师。而是否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且是否为汽车相关专业也没有明显差异。
1.1.3 在专业基础方面
汽车专业教师与非汽车专业教师在科研创新素养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1.1.4 在学校层次方面
教师是否来自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素养方面也并没有明显差异。
1.2 科研创新成果现状
1.2.1 在主持科研项目方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主持的国家级项目数量明显要高于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师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在数量上也明显高于非汽车专业。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教师同时又承担省部级项目的数量又明显高于没有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教师。
1.2.2 在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方面
是否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在SCI/SSCI、CSSCI/北大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出版专著的数量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汽车相关专业教师发表的SCI/SSCI、CSSCI/北大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文章的数量、出版专著的数量都明显高于非汽车相关专业。但是就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在科研创新方面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比较少。
1.2.3 在科研获奖、专利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获得厅局级科研奖励的数量高于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然而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专利数量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汽车相关专业教师荣获厅局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数量、专利数量都高于非汽车相关专业,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从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都是较弱的。
2 科研创新能力驱动机制分析
2.1 科研机制、学术氛围以及家庭支持三方面对教师科研创新素养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学术氛围和家庭支持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有积极的正面影响。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越浓,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就越高。同时,家人支持度越高,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也就越高。然而,高职院校的科研机制反而对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没有显著的影响。
2.2 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对科研创新成果的影响
教师的科研兴趣对各项科研创新成果都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SCI/SSCI论文、CSSCI/核心论文、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奖励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科研素养对科研创新能力而言属于内在驱动因素。
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却对各项科研创新成果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过调研结果发现其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对学历的要求在逐年提高,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这也是近年来新进青年教师在专业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2.3 科研机制、学术氛围以及家庭支持三方面对教师科研创新成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科研机制、学术氛围和家庭支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成果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这三方面对于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而言,属于外部因素。在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里,保健因素是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而科研机制、学术氛围以及家庭支持都属于保健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就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而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反而还会起到消极的反面作用。
3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分析
3.1 激发教师科研兴趣,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戴尔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表现的“好像”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那一点表现就会使你的兴趣变得真实,还会减少你的疲惫、你的紧张以及你的忧虑[4]。通过此次调研,再一次印证了科研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教师科研创新产出的内在驱动力量和关键要素。教师科研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养成对于科研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产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比非汽车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明显更多、更优。其原因是这些非汽车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虽然是在学校的汽车学院担任理论、实践课程的授课或行政管理等工作,但他们较多的来自综合性高校,自身的专业基础与目前所从事的汽车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不符,在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时经常会遇到需要重新选择研究方向的问题,而新的研究方向又必须与所在汽车学院的汽车相关专业相匹配。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自身专业的优势与现有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其特长之所在,其科研兴趣就会逐渐缺失。所以,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科研兴趣的培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力度,帮助他们顺利调整其研究方向,找到合适的学术课题研究工作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出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兴趣,使青年教师科研之路成长得更快,从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同步提升。
3.2 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提升学术型教师的科研创新素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总体科研创新素养的水平处于中等,离高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教师科研创新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校营造的良好科研创新学术氛围,所以,一方面学校要构建创新性科研创新团队,汇聚精干力量,如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切实发挥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为教师的科研创新及学术发展创造出一种积极、浓郁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和开展学术报告和研讨会等形式丰富学术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同时,通过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经验分享与科研方法交流,实现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助推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目标。
3.3 优化科研管理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
研究表明,学校的科研机制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但是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科研机制是保健因素,科研机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的产出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科研产出的成果,高职院校就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其科研管理机制,为科研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首先,要构建一个合理、良好的平台来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引领其专业成长。其次,利用科研经费的杠杆作用,加大科研机制激励政策的支持力度,从凝聚研究方向、注重培育科技团队、孵化高水平成果等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从而为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