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及思考
2021-12-0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金庆忠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金庆忠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1-4]。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熟悉专业工作的内容,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成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实际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去。
气象类高职院校是为基层气象台站、部队、民航机场等气象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由于气象部门所谓的“非本不入”等不成文规定,加之我国气象台站较少、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人才需求学历层次较高等原因,学生进入气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进而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 顶岗实习统计分析
2.1 统计对象及内容
项目研究统计对象为某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2016~2020年届毕业生。
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5-6]包括2016~2020年该校毕业生总人数的变化趋势、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布情况、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总人数、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分布情况、学生顶岗实习分布区域情况、学生顶岗实习区域与就业单位区域的相关性、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性质分布情况、校内外顶岗实习分布情况、顶岗实习男女比例分布情况、顶岗实习单位制订顶岗实习标准情况、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分布情况等。
2.2 统计方法
统计过程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等。比如各项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分析主要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对各专业顶岗实习分布情况主要采用分组分析法,对顶岗实习与就业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等。
2.3 统计结果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2016~2020届气象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2.3.1 毕业生分布情况统计结果
近五年,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学生人数逐步提高,毕业生人数由400提升到449人,其中定向培养士官的比例不断扩大,由25%提升到57.9%;气象类各专业中,大气探测技术和大气科学技术专业人数不断减少,气象装备保障类人数和应用气象技术(含防灾减灾方向)专业人数逐年增加,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相吻合,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现代学徒制工作的要求,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高。
2.3.2 毕业生顶岗实习分布情况
平均有89.2%的毕业生在进行顶岗前签订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即为就业实习。但就业单位中传统气象类专业就业的气象部门比例仅有21.23%,机场部门为13.31%,部队直招士官比例为5.62%,累计不足40%,且相关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0届非士官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性质中,事业单位占比34.45%,国企与央企占比24.34%,中小微企业占比28.57%,其他占比12.64%。毕业生顶岗实习区域中,西北地区占比最多,近五年平均占比60%以上,其实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平均占比均在10%以上。男女生比例方面,35%男生和24%的女生传统气象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52%的男生和7%的女生主要选择国有大型企业和央企进行顶岗实习,12%的男生和63%的女生选择在中小微企业顶岗实习,准备报考专升本和公务员考试。
2.3.3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调研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知,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学生由于实习单位大部分只接收1~3人进行顶岗实习,因此没有制订专门的顶岗实习标准,仅有学校统一制订的顶岗实习协议。不同单位工作内容不同,顶岗实习内容也不同,有的甚至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差甚远。
顶岗实习管理多数以顶岗实习协议中约束的内容为指导,实际管理以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基准,学校监督管理较少。
3 顶岗实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经调研分析发现,毕业生顶岗实习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
气象类专业传统就业主要面向的气象部门、机场、部队,多属于事业单位。学生就业、进行顶岗实习时多听从上级学长学姐的“教诲”,认为非这些单位不进,要么选择传统气象行业就业,要么选择考公务员和专升本考试,从而导致就业观念不合理,造成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较少,顶岗实习人数也少。
3.2 气象行业的特殊性
3.2.1 气象部门人才需求数量较少
气象行业是一个小众行业,截止目前气象部门从业人口仅有九万余人,行业人才需求少造成基层气象台站人员分布较少,比如一个国家基准气象站一般为20~30人,一个普通气象观测站仅有5~10人。每年气象部门需求气象观测人员约为100人左右,预测预报类人才约300人左右,气象服务类人才约1000人左右(含编外),总体人才需求数量较少,加之“非本不入”等条件限制,留给职业院校学生的编制内每年名额不足100人。
3.2.2 气象部门更新换代基本完成
自2000年以来,气象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气象部门、民航机场、部队对人员需求比较旺盛,造成气象类高校扩招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十年的培养,大部分气象台站、机场等已基本完成更新换代。仅有一些艰苦气象台站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对人员要求较高,气象类本科毕业生不愿去,才会给职业院校学生留出一定名额。
3.3 气象科技服务公司数量较少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理论上气象科技服务前景非常广阔的。但是由于国人传统“铁饭碗”思想,能在气象局工作,坚决不去公司工作的思维定式在气象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气象行业从业人员在气象探测手段、气象预测预报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商业气象服务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气象科技服务公司数量比较少。
3.4 顶岗实习管理不够完善
顶岗实习标准是指导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的重要标准,有利于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熟悉实习环境、业务内容。由于气象行业的特殊性,学生顶岗实习分布较为广泛,实习单位性质和工作内容差异较大,所以顶岗实习标准不统一现象普遍存在,高校亦无法派出辅导员等教师队伍进行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4 解决策略与方法
4.1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指导
造成当前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的。针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此外,各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也应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念打下良好基础。
4.2 积极探索校内顶岗实习
由于气象行业的特殊性,一次性可接纳学生数量的有限,顶岗实习管理难等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建立与基层气象台站一致的全真实习基地,按照地州级气象台站的标准搭建气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高空气象观测站、雷达站、农业气象观测站、闪电观测站、防雷工程检测中心等。可充分利用高校办学面积大、实习实训设备多、师资队伍强的优势,搭建气象科技综合实训平台,供学生进行校内顶岗实习。
4.3 深化校局、校企就业合作
积极与省级气象部门、区域民航管理中心等企业单位联系,校局、校企双方共同探索成立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实习平台,由省级气象部门统计本省各气象台站人才需求状况,区域民航管理中心统计本区域民航气象人才需求情况,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情况,将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毕业生统一送入就业实习平台,由就业实习平台统一调度分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标准的统一、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表现优异的可有顶岗实习单位申请,直接聘用为正式职工,从而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5 结语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要求,高职院校应认真研究气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探索顶岗实习管理策略与方法,进而服务学生就业工作,为气象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