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2021-12-01杨红刚刘鸿彬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杨红刚 刘鸿彬

(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师宗 655701)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能提高农村农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最终获得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师宗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丘陵、高山、坡地相间分布,土地总面积2783km2,其中山地面积占91.2%,坝区面积占8.8%。由此可见,师宗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比平原地区要薄弱。目前,师宗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到40%,农业机械化发展任重道远。当地农民依赖于农业生产获得收入,但以前并不重视农业机械化;目前,他们已经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依赖农业机械进行生产,除租用农业机械设备外,开始自行购买机械设备,以减轻负担实现更大收益。自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师宗县农业机械化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全面总结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探寻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1,2]。

1 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广大农民以传统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等。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兴起,很多年轻人相继外出务工赚钱,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受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数量及素质等因素限制,很多耕地被闲置,偏远山区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土地抛荒等问题。其中,作用最为突出的机械设备是大中型拖拉机、小型微耕机、脱粒机、果蔬烘干机以及收割机等,它们给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劳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很多农民群众已经开始利用这些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缩短了农作物耕、种、收的作业时间,帮助农村腾出了富余劳动力,为农村将有效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中央及地方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解决了部分群众购买农机的资金困难[3,4]。

2 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2.1 师宗县农业机械装备拥有量

在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等政策的大力推行下,师宗县农业机械化速度不断加快。当地农机应用从传统单一的耕耙作业扩大到耕、种、收割全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配套技术均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截至2020年末,师宗县农机总动力达30余万kW,农机总价值3.2亿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60台、微型耕整机19627套、联合收获机68台、农用排灌机械4126台(套)、畜牧养殖机械24852台(套)、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29579台、其他农业机械约13000台。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师宗县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2.2 师宗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自2007年中央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政府每年发放补贴的增幅不断扩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师宗县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120.36万元,补贴各类机具23007台,受益农户达22508户,带动农户自筹资金1.9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田地作业基础条件薄弱

师宗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山地多平地少,各类地貌之间差异大,耕作地形种类多样复杂;耕地分散且单块面积小,种植地块高低不平且坡度大;田间作业道路不畅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以上因素导致该县农业机械化进程发展缓慢。师宗县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耕地面积不到当地耕地总面积的40%,剩下60%的耕地只能靠微型耕整机和传统的牛耕完成耕作;玉米、油菜、烤烟等作物耕、种、收机械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机械化前进的步伐。

3.2 操作人员文化素质低

截至2021年初,师宗县农业从业人员约28.1万人。按文化程度分类,其中文盲占14.24%,小学文化程度占53.33%,初中文化程度占29.13%,高中文化程度占3.10%,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仅占0.20%。一方面,师宗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当地农民在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文化程度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大量涌向城市,农村只剩下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劳动者,他们对农机装备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高端农机产品的操作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3 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契合度不够

当前,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从大的层面来看,关于农机领域的发展还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较全面的支持措施。农机领域更多的还处于农业生产者自主推进阶段,即农民自愿自主购机,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购机补贴。

3.4 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体系不健全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愈发密切。如果维修服务质量与机械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则会直接影响农户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认知度与积极性。然而在现实生产中,部分农机生产商与销售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却忽略了产品的售后服务,没有建立与农机推广应用相适应的维修服务站。这使得部分农机设备的正常使用得不到保障,影响农机手对推进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

3.5 农业机械资金投入有限

师宗县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地处偏僻,对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且对农机操作手的定期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了新的农机具、新的技术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无形中制约了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没钱买”。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一般需要5.0万~15.0万元,购置小型微耕机需要0.3万~1.0万元,相对于目前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而言,这笔支出负担过重,存在资金筹措困难、购买信心不足等问题。虽然当地也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收效甚微。二是“不会用”。目前,师宗县尚未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中、小型农机具的使用技术无偿培训工作,主要原因是留守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无法完全掌握农机操作技能,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可使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三是效益差。当地农机作业市场规模小,导致开展农机服务的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推进。

3.6 农机系统、合作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

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原来的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全部被分散,现今乡镇里只有个别工作人员负责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导致各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完成质量逐年下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愈发密切。然而,目前师宗县的农机维修点散而少,缺乏健全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与农机增长速度不相匹配。据了解,师宗县大多小型农机维修店的维修工作人员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未接受过专业的维修技能培训,导致维修服务质量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这直接影响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同度与购买积极性。加之部分生产商与销售商刻意忽略产品的售后服务,没有建立与农机发展相适应的维修服务体系,使有关设备养护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影响了农机手对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有技术实力、资金雄厚的农机大户缺乏维修保障,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服务团队等农机服务组织起步相对较晚、没有形成规模,都导致了农业机械使用率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4 推进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建议

4.1 合理规划,深入推进农业基础条件稳步改善

根据当地地形复杂多样、耕地分散等特点,师宗县政府应稳步推进国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对于有改造条件的地方进行合理规划;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等推进田地平整、机耕道路拓宽、田间排灌修建等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按照师宗县中低产田改造规划,从2009年至2020年师宗县共投资7.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0000hm2;将水系划分为3个区域24个片区并进行改造,其中新建和修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004个,修建沟渠及管网6627.6km,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86.68km,坡改梯及土地平整573.33hm2,生物农业土地面积1066.67hm2;规划实施后新增耕地213.33hm2,每667m2增产粮食140kg,每667m2增加收入200元。这些项目改造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使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底,师宗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2%。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重要支撑,要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的装备水平,不断研发制造适合丘陵山区地貌作业的农业机械。因此,当地有关部门应深入田间调查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农机具,有针对性地推广适用新机械、新技术,做到农民群众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切实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师宗县要加大对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粮食烘干、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绿色农业生产所需机具的购置补贴,不断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逐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合理性,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4.2 制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

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潮流的兴起,我国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只剩下老弱人员留守,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对农户购机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在耕作条件好的地方,中型耕整地拖拉机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急需的农机产品,且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此外,随着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普及,玉米播种机、覆膜机、果蔬烘干机、铡草机、油菜收割机等农机具种类在不断增多。小型、先进、适用、宜机,是当前师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当地政府要在满足农民以上购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简化惠农购机补贴申报程序,提高农户的购机积极性,全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为了促使农民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必然需要重点围绕农业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生产等方面做文章,而在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是一个关键的支持条件。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更是任重道远。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支撑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传统耕种地区、丘陵山区的购机农户、购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更大的支持。

4.3 建立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点,做好设备售后维修工作

一是从政策上引导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利用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督促其严格执行三包服务,在当地建立与农机产品相配套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点;针对农户日常农机使用及维修保养开展现场培训,通过“强手牵弱手活动”,手把手教会农户对农机设备的使用和检查维修,确保农忙时设备能正常使用,使农户真正得到机械化作业带来的效益。二是有关部门应组织成立农机维修服务流动队,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旺季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具抢修、检修、保养等工作,为农户排忧解难,保障机械高效运作,促使广大农民放心购买农机。

5 结论

农业是师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基石。当前,师宗县的农业机械化已迈入高速发展时期,当地的烟草产业和设施农业产业均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但从当地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仍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如农业机械低层次重复购置、动力机械多而配套机械少、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等。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用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师宗县有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措施,为当地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