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021-12-01李共欣王伶利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树苗树种幼苗

李共欣 王伶利

(1.吉林省双辽市林业总站,吉林 双辽 136400;2.吉林省双辽市国有林总场,吉林 双辽 136400)

营造林技术是林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其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营造林的质量。在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各个城市的林业局都应该加快营造林技术的优化,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

1 营造林技术的概述

营造林技术主要是为了物质的生产以及循环,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产生公益效能。所以营造林技术需要紧密关联造林学以及生态学等。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差异进行区分以及布置。具体可包含以下几点。

1.1 火烧迹地造林

首先应该了解到混交树的种植选择,将土地进行清理后,大多可使用80cm×80cm×20cm的坑穴进行补种或人工造林,此时可以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大叶栎、红椎、米老排等。也可以种植周期较短的植物,如良种桉、铁力木、西楠桦等。营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林地的具体条件,根据附近以及区域内的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分布的情况进行种植。结合目前成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混交造林的密度可使用∑xiyi(xi即第i个树种的造林比例,yi即对应树种的标准造林密度)计算。其中,yi即对应树种的标准造林密度,根据目前造林的密度,首先应该符合其标准规定,随后展开计算。根据造林的目的以及条件等确定数量以及比例,从而可使混交。造林初植密度符合相应的标准。在配苗时,首先应该栽植常绿阔叶树,需要将80%的叶片与机械混交,同时展开随机种植。

1.2 采伐迹地造林或补植

由于树种的生命力不同,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密度,如果超过了900株/hm2的,首先应该做好选苗工作,如果密度比标准值低,还需要进行补种工作。杉木采伐清理植被的数据应该达到150cm×150cm,按照900~1200株/hm2进行种植,不必考虑其规律性。

1.3 病虫害迹地造林或补植

如果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应该进行集中清理,要将受到病虫害侵蚀的树木烧毁。对于周围的杂草以及灌木丛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使用农药或直接铲除。要充分避免病虫害感染整片林地,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1.4 避免旱涝影响

当雨季到来之前,要保证林地内没有积水,尤其是在6月之前,要保证水分的平衡,在6月之后,如果出现干旱的情况可以使用沟灌的方式浇水。有些林木不喜肥水,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病虫害的产生,要合理排灌,尤其是在雨季到来时,要及时排出积水。在树木成熟后也要保证水分的平衡,这样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在发芽期以及开花期,尤其是春季,要注意防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一定的湿度。如果树木的生长比较旺盛,在秋季时已经老熟,还需要进行环割,绕树干环割一周。如果是老树以及弱树,那么不可以采取环割的方式。冬季也要采取一定的水分控制措施。4月是防治病虫害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南方经常会出现雨天,并且下雨量非常大,而且在某些地区容易积水。林木长期泡在水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同时感染的概率也会非常大,如果种植在高港位置,那么排水会比较通畅,所以应该建立水渠,并且遇到暴雨天气,应该及时对水渠进行疏通。

2 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意义

2.1 有助于发挥不同树种各自的优势

在营林造林工作中,不同品种树木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如属于防护林的树种,它们的抗风性和生命力都会更好,可以在环境较差的地方种植。除了防护林以外,还有经济林,经济林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其生命力没有那么顽强,可以通过优选树种和技术改良的方式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帮助树苗有效抵抗病虫害[1]。

2.2 有助于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生长速度

营造林技术在林木育苗环节的应用,除了帮助树苗更好地抵抗害虫的入侵以外,还可以通过对病弱树苗的定时清理,进而有效保证树苗的整体质量,防止病苗对其他树苗产生影响。对此,林业部门要安排专门的林木维护管理人员,对于病虫害入侵较为严重的林木,通过药物喷洒与放置灭虫灯等方式来灭虫,帮助林木恢复健康。此外,优化育苗的土壤和水肥管理措施,以此提升苗木的生长质量和速度。

2.3 有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合适的营造林技术能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林业局通过开展营造林工作,可以有效防止荒漠化加剧,保持水土稳定,对自然生态系统起到了修复与平衡的作用。在土地贫瘠严重的区域建设防护林,原本荒漠化严重的土地上水分开始增加,土壤获得了水分以后,就会变得肥沃起来。其次,合理地应用先进的营造林技术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在土地资源较好的地方种植经济林,农户可以通过承包制进行承包。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推动林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农户生活质量,实现扶贫目标。

2.4 保护、培育阔叶树次生幼龄林

根据目前促进发展珍贵树种以及保护生物的规定,小面积的阔叶树在幼龄时期需要人工培育,另外还有很多珍贵的树种也需要人工培育才可以存活。但是营造林技术目前以保护树木为基础,根据树的年龄、密度等展开人工调控,尤其是在选育等关键步骤时,应该将不良的灌木及时排除,将其砍伐。幼龄树木需要合理种植,其密度应该为200~1600株/hm2。

2.5 幼中林抚育

当树木种植较为稀疏时,首先应该做好间伐抚育工作,促使其郁闭度可以达到0.6左右。林分达到0.8时,可以展开间伐抚育。对于已经砍伐的树木,要保留其原有的标识,且将其定为劣等木。细弱木以及密处的中等木,在间伐时,首先应该注意下层水,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其幼苗。幼苗周围的废弃物以及杂草,应该及时清除。

2.6 择伐利用的注意事项

林分中大概有10%的林木个体,胸径已经达到40cm,甚至40cm以上。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砍伐,在砍伐后要及时清理剩余物。要避免其他幼苗受到压迫以及损坏。同时还应及时展开幼苗的抚育,促进幼苗健康持续地生长。

3 营造林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以吉林省双辽市为例进行分析,双辽市林业局现有林业用地8.8万hm2,林地6.87万hm2,在林业工程上的总投资超过2亿元。从双辽市的林业树种占比中可以发现,用材林的占地面积最大。换言之,双辽市的林业发展中,用材林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带动一部分的百姓加入林业发展中,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双辽市防护林面积只有33874hm2,不足用材林的1/2。由此可见,双辽市在环境改善方面存在着不足。防护林具有固土防沙、防治荒漠化等各种功能,是林业发展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环境改善的核心内容,如果防护林的种植面积减少了,就必然会影响环境质量。此外,双辽市林业局在营造林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且缺乏较为完整的规划。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仅会影响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降低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

4 营造林技术应用对策

基于上述问题,双辽市林业局应当转换思路。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有能力的组织或者企业进入到植树造林工程中,从单一的局面转变为多样化的局面。参与的组织越多,植树造林的项目进展就会越快,林业局的压力也会减小。

其次,应该加大防护林的种植面积,减少用材林的种植面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应当扩大经济林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在退耕还林的工程中,需要专门规划出经济林的位置,帮助农民找到新的收入点,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满足扶贫的需求,也能带动林业的发展。

最后,要把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参与的组织增多,难免使管理变得复杂起来。因此,在一开始就要把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制定出详细的规则,从而保证林业的持续发展。

5 常用的营造林技术

5.1 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技术是通过直接栽种树苗的方式来开展营造林的建设,是目前国内使用时间较长,也是最为常见的造林方法。不过在采用植苗造林技术时,技术人员需要搭建临时的苗圃,在苗圃中进行树苗的培育,等到树苗达到了栽种标准以后,再移植到造林区域。因此,苗圃的位置一般选择在造林区附近,主要是防止因长时间运输而导致树苗枯死等情况发生。

在树苗的培育上,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树苗的特性,合理规划,使树苗获得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在栽种树苗时,尽可能挑选健壮的树苗,通过人为管控的方式,有效提升林木的存活率和整体质量。另外,通过苗圃培育方式培育出的树苗大多比较健壮,生命力也比较顽强,适于在一些气候和土壤环境较差的地区种植。

5.2 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插条造林、插干造林和分根造林等,其主要是通过林木的枝干等部位进行造林。分殖造林的优势在于其成本低,且技术含量比起植苗造林技术相对较低,而且整个造林时间也比较短。不过分殖造林技术受到树种及其生长特性等影响,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造林作业。

5.3 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是应用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造林技术之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种植的优良树种;接着在造林区直接进行播种,从而开展造林工作。播种造林技术的优点是环节少、用时短,适合大规模的造林作业。但这种技术对造林区域的环境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种苗生长的过程中,林业人员应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造林工作的质量[2]。

6 现代造林技术与传统造林技术的比较研究

在过去展开营造林技术时,首先会采用人工种植、移栽的方式。在苗圃里面培育幼苗,经过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的程度,幼苗的裸根已经发展到可移栽的标准。这样的方式其实在国内使用了很长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造林方法,的确起到了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这种造林技术没有针对性,在国内很多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所以在种植方面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术。例如,在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大,裸根很难成活。但是新型的营造林技术可以使用网袋以及营养钵等培育幼苗。这种技术目前已经能够促进幼苗的成活,为植树造林节省时间,并且降低成本。

国内很多地区目前都已经使用了营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就是一种传统的营造林技术。在种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苗圃幼苗的培育,需要寻找有利的环境,或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幼苗的生长。当幼苗长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移栽,把幼苗栽种到适合的种植区域内。从根本上讲,种植方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使用营造林技术对于外界条件来讲,不会为技术带来太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移栽后的环境非常适合幼苗生长。当然,幼苗也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如干旱天气、潮湿天气都不会对幼苗产生影响。分殖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树干以及树枝等进行繁殖,最终可实现植树造林的目标。这种种植方法投入较少,但是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大多会种植生命力较强的植物,从而在种植后有较高的成活率。在移栽期间,首先从母树上剪下枝杈,然后进行种植,可以保证原有树种的优良性状,同时也可以避免发生变异的情况。例如,在陕西一带,种植大红袍漆树,所使用的是跟分育苗的方法进行繁殖,如此可以确保优良性状不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达到植树造林的目的。但是目前环境条件有限,只能小面积种植,不可大面积种植。

种子造林技术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一种营造林技术,使用种子种植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方式。首先应该选择优质的树种进行培育,但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播种。比较适合大面积种植,这种造林技术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对种子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幼苗阶段,要对林区进行管理和保护,以充分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不论是营造林技术还是造林技术,其实都是为了促进林区更好地发展,提升国内的森林覆盖面积。简单地讲,营造与造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造林主要是展开物植,所针对的是目前的林业生产,然而造林技术主要是根据植物在生长以后该如何生长展开研究。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现在的营造林技术,以造林工作为基础,但是目前的造林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会影响到营造林技术。

7 结论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林业局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分配好各个林种的比例,如防护林的比例应该占到多少,经济林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其次要根据造林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营造林技术,如在病虫害迹地中,种植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树种,如樟树,从而有效保护树苗的生长,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的扩散。

猜你喜欢

树苗树种幼苗
移栽树苗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希望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合影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三棵桃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