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应用的价值对比

2021-12-0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8期
关键词:输尿管影像学检出率

柳 琦

(黄冈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输尿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结石疾病之一,其大多数都来源于肾结石,即肾结石脱落并停留在狭窄的输尿管中[1]。输尿管结石不仅会引起严重的疼痛,严重梗阻情况下可引起血尿,具有典型的肾绞痛症状,并影响患者的肾功能[2]。单纯根据肾绞痛等表现无法对输尿管结石做出诊断,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提供诊断依据,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3]。从目前研究方面分析,有多种检查方法可用于诊断输尿管结石,如腹部平片检查、腹部超声检查、MRI、CT等。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其在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优势日益突出[4]。为评价CT检查方法与B超在输尿管结石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对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治疗。本文对我院各项资料完整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B超、CT检查资料予以回顾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B超检查,10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8.50±5.26)岁;所有患者最终结合手术病理或者临床诊断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其中48例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0例采取保守治疗、26例气压弹道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6例。患者就诊时主诉肾绞痛、腰腹痛等,部分患者存在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B超检查、CT检查。

1.2 方法

B超检查:应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有配套的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探头频率5 MHz~9 MHz。患者在空腹条件下充盈膀胱,然后分别在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等体位下实施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等结石检查,多体位条件下进行多切面扫查,根据B超检查中的影像学所见做出诊断。

CT检查:选择美国GE 64排螺旋CT进行输尿管结石检查,检查前做好常规性的屏气训练,指导患者检查中的配合要点,设置CT检查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螺距3.5,层厚2 mm,层间距2 mm。扫查区域:膈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位置,一次屏气完成检查。将CT检查中获取的原始资料发送到医院的专用工作站,实施尿路影像学资料重建,其中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层间距0.625 mm,矩阵512×512,三维重建后观察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从不同方向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输尿管结石、结石所在位置、影像学资料表现等。

以所有患者手术结果或者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或临床诊断结果;②不同方法诊断准确率;③CT对应输尿管结石的影像学资料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或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

10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者临床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其中46例为左侧输尿管结石、48例为右侧输尿管结石、6例为双侧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直径为0.2~1.2 cm,平均(0.72±0.25)cm。

2.2 输尿管结石诊断结果分析

100例患者经B超诊断后检出82例,检出率为82.00%,CT检查后检出98例,检出率为98.00%,CT对输尿管结石检出率高于B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2,P=0.000<0.05)。

2.3 输尿管结石诊断情况分析

CT检查对输尿管结石不同部位检出率均高于B超检查方法,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分析见表1。

2.4 CT诊断输尿管结石影像学资料分析

输尿管结石患者通过CT检查,可见轴位存在高密度影,部分为圆形、部分为类圆形、部分为不规则形;CT值为155~1058 HU,多平面重建后观察可见患者输尿管中有结石存在,结石部位为类圆形,部分为不规则形态,部分为柱子状,多发结石可见串珠样表现。10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即患者输尿管上方、肾盂、肾盏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表现。输尿管轻度扩张患者可见输尿管上段内部充盈液体,低密度表现,有典型的“双轨征”,输尿管远端基本无扩张。CT检查中可见部分患者肾影明显扩大,肾皮质变薄。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小直径的结石可通过尿道排出,但是因为尿道本身狭窄,稍微直径较大的结石很容易在输尿管不同部位卡住,引起输尿管结石,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增加,患者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表现明显,并伴有肾绞痛等[5]。鉴于单纯通过症状无法对输尿管结石做出诊断,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输尿管结石诊断的重要依据。

腹部平片、B超等在输尿管结石诊断方面都有应用,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部分文献报道指出常规B超、腹部平片等在输尿管结石诊断方面都有应用,但是具体诊断中,腹部气体、腹部脂肪层厚度等会不同程度影响输尿管结石的显示,造成部分输尿管下段小直径结石有一定的漏诊情况,延误病情的治疗[6]。部分研究指出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B超诊断中,输尿管本身位置较深,不同患者个体在周围软组织、脂肪层等分的差异会影响部分患者输尿管的显示,导致获取的影像学资料质量较差,无法准确做出判断。

CT是近年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其检查中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结石病变信息。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薄层扫描技术还能够借助后处理技术,对平面获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便于立体角度观察输尿管结石情况,如输尿管结石所在部位、输尿管结石大小等,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为输尿管结石诊断提供依据。

从本次研究结果方面分析,B超、CT检查方法对输尿管结石都有诊断价值,其中CT对输尿管结石检出率达到98.00%,远高于B超诊断方法,这与CT检查中不会受到气体因素、腹部脂肪等影响有关。此外,CT检查后处理技术也能够实现三维影像学分析,对不同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其对不同结石所在位置的显示情况也高于B超,有利于精准实施输尿管结石治疗,提高结石清除率,即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方面可更好地知晓结石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引起的输尿管改变等,对输尿管结石治疗可提供的资料更多。CT检查中有一定的典型影像学资料表现,这些都是提高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的关键,因而在实际输尿管结石应用CT诊断中需要注意对相关影像学表现等资料收集,总结典型影像学资料与非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表现,全面提高CT对输尿管结石检出率,指导临床输尿管结石治疗。

孙丹等[7]分析了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应用B超、X线诊断效果,结果表明在肾积水、结石数量、微小结石检出方面,B超都高于X线方法,但是X线在结石确定方面有优势,建议对此类患者采取X线与B超联合诊断。陶春燕等[8]分析了螺旋CT与B超对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结果证实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诊断效果更好。上述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同本文具有一致性。

综合本文以及上述不同学者的研究,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建议首选CT检查方法,但是因为CT检查方法费用较高,而且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CT检查条件,此时可选择B超诊断方法。B超在输尿管结石诊断方面操作简单,无辐射,且较多基层都具备检查条件,能够在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时选择该方法进行治疗。实际检查中还需要考虑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尊重患者自己的选择。

综上所述,CT与B超都可用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诊断,CT在显示病变部位、提高诊断准确率方面更有优势,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首选CT进行输尿管结石诊断。

猜你喜欢

输尿管影像学检出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