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县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及伴生矿产评价
2021-12-01黄键
黄 键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 邢台 054000)
1 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仅有中元古界震旦系雾迷山组和第四系的沉积地层。
中元古界震旦系雾迷山组:矿区内出露地层为雾迷山组硅镁质碳酸岩。上部以灰色厚至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燧石条带一般为白色、灰色及深灰色,宽0.3cm~30cm不等,连续性较差。下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白云岩与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纹状白云岩互层,在岩体接触地段普遍大理岩化。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分布于矿区东部及南部山区,厚度约500m左右。主要分布于北部盆地中,覆盖于矾山杂岩体之上。
(2)岩浆岩。本区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期地质构造变动频繁,伴随多次岩浆活动,生成的侵入岩有:碱性辉石岩—正长岩杂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以及各类脉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石英脉、方解石脉等。本区多金属矿即赋存于碱性辉石岩—正长岩杂岩中。矿区内还出露有正长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角闪正长岩、二长斑岩及正长闪长玢岩、煌斑岩等岩脉。其中煌斑岩脉在本区分布广泛,不仅南部有出露,而且在矾山岩体中也有分布。
(3)构造。矿区为一由雾迷山组地层组成的开阔向斜构造,是多金属矿床的储矿构造。矿区一带为华夏系、新华夏系多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矿区内共发现断层11条,与成岩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有:位于矾山镇西部,延展长度为2000m的一性质不明的北东向老君山背斜轴部隐伏大断裂;位于红泉村附近,呈北东向与老君山背斜轴部断层平行展布的红泉断层;F1逆断层位于矿区西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80°,落差58m,错断了辉石岩带中多金属矿体。
矿区节理主要有北东、北西方向两组,据统计矾山岩体、花岗闪长岩和白云岩中普遍发育有:100°~110°∠70°~85°,100°~120°∠50°~85°,10°~20°∠60°~65°,190°~200°∠60°~65°等几组节理。煌斑岩、正长岩斑岩、花岗斑岩脉基本受N10°~30°W节理控制。裂隙发育程度与刚性岩石密切相关,因而是矿区东部裂隙最为发育,裂隙间距2m~3m,西部裂隙间距8m~10m。另外,也有沿主构造两侧,垂向趋于发育的特点。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及分布范围
矾山多金属矿床赋存于矾山杂岩体内的层状辉石岩带中。矿体呈弧形分布。受白云岩层产状的制约,形成与白云岩产状相一致的向南突出的半盆形层状矿床。所以,矿体均向中心部位倾斜,矿体顶部倾角稍大,向深部逐渐变缓。矿体幅度没有过于复杂的宽窄变化,向东部矿体逐渐变薄,自然尖灭,深部被高角度非层状侵入体切割形成了非自然尖灭的矿体。
2.2 矿体产状、数量、规模及纵横变化
本区矿体均赋存在辉石岩带中上部。为向岩体中心缓倾斜的向南突出的半盆状似层状矿体。均为盲矿体,矿体厚度一般变化不大,形态简单,产状除走向变化较大外,倾角一般在30°左右。Ⅲ号矿体沿走向和倾斜局部有分叉现象。
2.3 矿体特征
本次工作对Ⅱ、Ⅲ号矿体进行核实,现将矿体描述如下:
(1)Ⅱ号矿体:分布于中粗粒黑云母辉石岩中,矿体走向长度2644m,倾斜延深356m~788m,P2O5品位一般5%~30%,最高37.51%(CM25-3),平均品位P2O513.80%,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连续性好。累积探明资源储量为5393.70万吨。
矿石的组成矿物可划分为六个组,即次透辉石—黑云母—磷灰石—多金属矿物组,磷灰石—磁铁矿矿物组,磷灰石矿物组,磷灰石-黑云母矿物组,次透辉石—磁铁矿—磷灰石矿物组,次透辉石—正长石—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矿物组。石呈块状构造,是本区最佳矿石。该矿体中的黑云母辉石岩,其矿石一般呈稠密浸染状构造。磷灰石主要呈无色和黄绿色,无色透明的磷灰石常较绿色者自形程度高,呈稀疏浸染状,分布比较均匀。
(2)Ⅲ号矿体:位于Ⅱ号矿体下部,本区构造简单,对该矿体赋存形态影响不大。矿体走向长度2864m,倾斜延深405m~865m,平均640m,矿体厚度0.63m~6.81m,平均3.60m,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连续性好。累积探明资源储量为1070.09万吨。
矿石的组成矿物可划分为五个组,即次透辉石-黑云母-正长石-磷灰石-磁铁矿矿物组,次透。
矿石构造除磷灰石岩呈块状外,余者均呈稀疏浸染状。磷灰石的特征主要呈无色和黄绿色的细长条状或针状自形晶,无色透明的磷灰石常较绿色者自形程度高。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一般矿物成分
矿石的物质成分种类繁多,矿石矿物主要有磷灰石,脉石矿物主要有次透辉石、黑云母及正长石。钛榴石、榍石、钛铁矿、氟碳铈矿、黄铁矿、黄铜矿等,虽在矿石中有所分布,但含量甚少。磷灰石:为矿床主要工业矿物,在黑云母辉石岩中多为无色透明的自形柱状晶体,在高品位矿石中多为粒状集合体,粒度0.05mm~1.5mm左右,在混杂岩中为自形柱状晶体,粒度较大,多为3mm~5mm,个别达15mm。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海绵陨铁结构、镶嵌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磷灰石的自形柱状晶体,磷灰石、次透辉石的半自形结构外貌,以及没有完整晶面的正长石在各个矿体中均普遍存在,没有特定的分布规律。交代残余结构多见于Ⅲ号矿体下部的间杂状构造矿石中。包含结构分布比较普遍。填隙结构在具片理化构造的矿石中比较常见。矿石的构造以块状、浸染状、片状、间杂状、条带状构造为主。
块状构造:富矿石或比较富矿石有此种构造,分布于Ⅱ号矿体和Ⅲ号矿体的上部。浸染状构造:分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构造。稠密浸染状矿石的磷灰石含量较高,一般达20%~30%,分布于Ⅱ号矿体的下部。稀疏浸染状矿石的含量一般8%~15%,Ⅲ号矿体的大部分矿石皆属此种构造。分布于Ⅰ号矿体、Ⅱ号矿体下部和Ⅲ号矿体的上部。间杂状构造:粗大正长石沿粗大的辉石之间的空隙充填,其形各异。矿物的粒度亦大,晶形较好,但分布不均匀。Ⅲ号矿体的下部矿石多属此种构造。条带状构造:在片状构造中,磷灰石呈贫富带状相间排列。分布于Ⅱ号矿体的中下部。
3.3 矿物的共生关系
磷灰石:按特征和生成关系主要有三种:①被包于辉石、黑云母、正长石晶体中,颗粒细小,无色透明,自形柱状,生成时间较早。②斜切黑云母呈较大粒度出现。③细长条柱状晶体穿切辉石、黑云母、榍石、钛榴石和正长石,生成时间较晚。
次透辉石:仅晚于上述第一种磷灰石而常被磷灰石、黑云母、正长石等矿物交代、充填、包围和切割。
钛榴石大体分三种:①呈不规则的小颗粒,交代辉石,有时沿辉石节理生长。②亦呈小粒状,常与黑云母在一起并被黑云母切穿,有时出现在黑云母节理中或包含黑云母。③颗粒较大,晶形不完整,在正长石脉体或团块内,并被长石交代,有时也被铁矿交代。钛榴石晶出顺序大致在辉石、磁铁矿之后,黑云母之前。
黑云母大体分三种:①与辉石共生,呈长条小片生在辉石的边缘并与辉石长轴大致平行排列。晶出时间与辉石相近,但稍晚之。相当于岩浆结晶早期生成。②呈不规则似斑状大片晶体,见交代和穿切辉石。此外还有少量黑云母代表更晚期生成。③结晶粗大的板状迭层状黑云母可能生成更晚,包裹辉石、磁铁矿,同时又被正长石沿缝隙充填。
正长石可分为三种:①表面污浊,具黝帘石化。②表面洁净,具轻微绢(白)云母化。见后者(有时呈似文象状)交代前者。③肉色正长石表面较洁净,轻微高岭土化,生成更晚。上述长石均交代或填隙在辉石、钛榴石、黑云母的晶粒或缝隙中。
沸石、葡萄石、绢云母、黝帘石、高岭土、方解石等蚀变矿物均交代正长石和霞石。
3.4 矿体围岩和夹石
本区矿体围岩及夹石均属岩浆岩类,以产状不同分为两类:
(1)岩床性质的夹石:与矿体产状一致,主要为辉石岩、黑云母辉石岩、间杂状正长黑云母辉石岩、云斑状辉石正长岩等。
(2)岩脉性质的夹石:常见者为中性煌斑岩脉,其延长方向与矿体走向近于直交。其品位P2O53%~4%,TFe8%~10%。
Ⅱ号矿体顶板围岩主要为正长辉石岩、辉石岩,其品位P2O53%~4%,TFe6~16%。Ⅲ号矿体底板围岩主要为黑云母辉石岩、间杂状正长黑云母辉石岩,其品位P2O52%~5%,TFe4%~17%在Ⅱ号和Ⅲ号矿体间主要夹石为一条由0m~7.5m(一般1m~2m)厚的云斑状辉石正长岩将两个矿体分隔,云斑状辉石正长岩分布于4号勘探线以西,其品位P2O51%~5%,TFe9%~17%,在4线以东的夹石主要依据基本分析来圈定,岩性为黑云母辉石岩,其品位P2O52%~11%,TFe6%~16%,厚度2m~20m;夹石长与两矿体相当。
本区围岩蚀变比较强烈的均为含长石成分的各类岩石,其中蚀变的矿物也以正长石最为普遍。其蚀变种类有:黝帘石化、绢(白)云母化、高岭土化、沸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
4 矿体共(伴)生矿产评价
矿床经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勘探工作阶段对多金属矿体进行了基本分析、全分析或组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主矿产为氟磷辉石矿。多金属矿除在岩石中呈粒状集合体富集外,一般均呈浸染状分布。矿体中含钛0.19%,含钒0.20%。矿体与伴生矿产的浓集中心基本重合,呈正相关,比值约为1:1,经浮选后,最终获得品位为63.5%以上的铁精粉。其回收率随原矿品位提高而提高,在50%~57%范围,多金属矿得到了综合回收,最终产品质量合格,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由于多金属矿的伴生矿产无单独矿体出现,因此多金属矿的勘查程度与主矿产的勘查程度基本一致。所以伴生矿产的规模、分布规律和矿石质量等特征已基本查明,其规模、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矿石质量等特征与主矿产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