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2021-12-01王军义
王军义
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是由于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78%,传染性较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情进展,避免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能抑制HBV多聚酶,阻止其复制繁殖,缓解病情进展。中医药理论认为,慢性乙肝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肝郁脾虚型是常见证候类型,多由于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气耗损,临床应采取疏肝健脾、化湿理气等治疗措施[2]。慢性乙肝极易逐渐恶化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纤维化指标会明显异常,临床可通过监测其水平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但临床相关研究较少[3]。本研究选取巩义市中医院慢性乙肝患者94例,并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探讨柴芍六君子汤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巩义市中医院慢性乙肝患者94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7例。其中常规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34~71岁,平均(51.25±8.49)岁;病程0.5~3年,平均(1.25±0.35)年。研究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3~70岁,平均(52.14±8.52)岁;病程0.5~4年,平均(1.31±0.38)年。2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巩义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经实验室检查HBV-DNA为阳性。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经辨证确诊为肝郁脾虚型,主症包括胁肋胀痛、午后腹胀、便溏;次症包括抑郁烦闷、恶心嗳气、舌淡苔薄、脉弦。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均为阳性;③HBV-DNA>103IU/ml;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硬化、腹水、肝癌、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短期内服用过影响肝功能的药物;④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⑤曾发生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疾病;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4 方法常规组采用恩替卡韦(湖南千金协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93)治疗,口服,0.5 mg/次,1次/d。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药方组成:柴胡10 g,白芍15 g,茯苓15 g,党参15 g,法半夏10 g,白术10 g,陈皮6 g,炙甘草6 g。加水600 ml,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
1.5 观察指标①疗效。腹胀、疼痛等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②治疗前、治疗24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每项0~6分,共0~18分;次症0~3分,共0~12分。总分0~3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治疗前、治疗24周后2组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得到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思科诺思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测定。④治疗前、治疗24周后2组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采集血清方法同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TGF-β1试剂盒购自武汉益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GF试剂盒购自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DGF-BB试剂盒购自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⑤2组HBV-DNA转阴率。治疗24周后HBV-DNA≤103IU/ml为阴性。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常规组80.85%(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24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肝功能比较治疗24周后2组ALT、AST、TBIL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例,
2.4 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24周后2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TGF-β1、CTGF、PDGF-BB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例,
2.5 2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较研究组HBV-DNA转阴率76.60%(36/47)高于常规组53.19%(25/47)(χ2=5.650,P=0.018)。
3 讨论
乙肝是目前我国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转播、性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正常人群,发病率极高,严重者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形成。
临床常规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恩替卡韦具有明显抑制HBV作用,能促进其转阴,改善临床症状,但单一应用对肝功能改善、纤维化进程延缓作用较弱,临床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乙肝在中医学中以肝郁脾虚型为主,病机为肝气郁结、脾胃运化失职、水湿积滞、气滞血瘀,应以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要治则[6]。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柴芍六君子汤,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常规组80.85%,治疗24周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ALT、AST、TBIL低于常规组(P<0.05)。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中六君子汤加柴胡、白芍而成,其中柴胡为疏肝解郁的要药,可和解表里;白芍可平肝抑阳、柔肝止痛、敛阴养血;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白术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党参可健脾益肺、补中益气、健运脾胃;法半夏可消痞散结、燥湿化痰;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炙甘草可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疏肝健脾、理气化湿[7]。因此,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疗效显著,能改善症状及肝功能。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病理过程,乙肝患者持续性肝损伤及慢性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发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并加剧肝细胞炎症坏死过程[8]。本研究治疗24周后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TGF-β1、CTGF、PDGF-BB低于常规组(P<0.05)。TGF-β1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降解与沉积的重要调节因素;CTGF是新型促纤维细胞增殖因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积聚;PDGF-BB会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与繁殖,转化为成纤维细胞。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芍六君子汤中柴胡皂苷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增强免疫力作用;白芍总苷能降低ALT、肝糖原等含量,恢复或改善肝细胞变性坏死;陈皮中橙皮苷能抑制肝纤维化中TGF-β1、CTGF等含量,缓解纤维增生程度,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能改善肝功能,促进慢性乙肝恢复,延缓纤维化进程,预防复发及肝纤维化的形成[9]。另外,研究组HBV-DNA转阴率76.60%高于常规组53.19%(P<0.05),表明柴芍六君子汤能促进HBV-DNA转阴。本研究不足之处为中药服用疗程、剂量等是否根据疗效进行调整尚未明确,临床需设计长期大样本、多中心联合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疗效显著,能改善症状及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