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21-12-01贺志力
贺志力 熊 燕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饮食不规律、大多数人恣食肥甘厚味,同时缺乏运动,致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再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代之以肥胖、口干口黏、不喜多饮、饮不解渴、肢体麻木、身体困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此类糖尿病患者多是由于长期肥胖继发的糖、脂代谢紊乱综合征,其发病常常不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往往由胰岛素抵抗所诱发。针对此类糖尿病,中西医学界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近10余年来,西医西药发展非常迅速,除经典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外,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以及GLP-1激动剂的研发也为这类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这些药物降糖能力还是有限,大部分最终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会增加体质量,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长期大量应用二甲双胍影响人体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从而诱发各类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亦可出现腹胀不适等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经肠道代谢,导致腹胀、腹泻,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且对肾功能亦有一定影响;罗格列酮则有引发水肿、贫血、肝功能和血脂改变等毒副作用;沙格列汀、利拉鲁肽等价格相对昂贵,且有一定肝肾毒性。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历代名老中医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诊治消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学术成果,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独创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运用于临床多年,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 年 1 月—2020 年7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中医三联疗法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采用非盲法观察,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②入选患者诊断需符合《内科学》[1]中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体质量指数(BMI)需≥25 kg/m2(2002年WHO制定的亚太地区肥胖标准)。经过筛选期(饮食控制+运动疗法1周)后,FPG≥7.0 mol/L,且≤10 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ol/L,且≤18 mol/L,同时糖化血红蛋白≤9%;③自愿参与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出现过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者;②有传染性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如心功能III级及以上,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④孕期、哺乳期或备孕期妇女;⑤智力低下或精神病患者。
1.3 剔除标准①服药依从性>120%或<80%的病例;②纳入后发现在排除标准之列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病例;③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减肥药或其他影响疗效观察的中药、利拉鲁肽、阿卡波糖等药物。
1.4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运动与饮食指导,饮食指导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同时增加维生素及纤维素摄入为主,运动指导依照“三五七”方案,“三”指每日步行3 km,并于30 min左右内完成,“五”指每周运动 5 次,“七”指运动强度达到中等量(运动时心率+年龄≈170 次/min)。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商品名:格华止,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 g每天3次,口服,治疗,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病症者对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益气泄浊通络汤加减联合耳穴埋针、穴位埋线治疗。中医益气泄浊通络汤基本方为:生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0 g,山药20 g,莪术10 g,山楂15 g,丹参30 g,法半夏10 g,陈皮8 g,地龙10 g,生地黄15 g,川芎10 g,草决明15 g,泽泻12 g,淫羊藿10 g,水蛭6 g,荷叶15 g,红景天6 g,黄连6 g。根据患者证候化裁,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等湿热表现者加大黄,并加大黄连用量至12 g;伤阴伤津明显者可在基本方中加入葛根、麦冬、玄参等;若兼见心神不宁、失眠者,加酸枣仁、石菖蒲等养心宁心安神;若见大腹便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苔黏腻等湿浊为甚者,加大腹皮、车前子等加强渗利湿邪。所有中药均采用新绿药集团散配颗粒剂,每次1格,每日2次,100 ml开水冲泡后服用,同时给予耳穴埋针,取内分泌、交感、脾、肺、肾、胃、三焦、大肠穴,如肝胃郁热明显加肝穴。常规耳廓局部消毒,将揿针留于相应耳穴上并每日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局部有胀痛感,3 d治疗一次,两耳交替治疗。再结合穴位埋线,交替选取胰俞、脾俞、足三里、丰隆、水曲、水分、阴陵泉、水道、肺俞、肾俞、中脘、天枢、大横、梁门。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用专用埋线套管针,将肠线埋于穴下肌肉层,每次3~4个穴位,采取俞募配穴、上下配穴等法进行组穴,每10~15 d更换一次。疗程12周。
1.5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并对比治疗前后变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末梢血糖、肝肾功能以及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严密观察是否有血糖控制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的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例,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下降,2组横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身前后对照发现观察组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例,
2.6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有2例患者、对照组有8例均在服药初期有腹部饱胀不适,考虑为二甲双胍所致,嘱其饭后服用后逐渐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2周的疗程,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认识到了过食肥甘是引起消渴的主要原因,如《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该类患者大多由于素体脾虚,脾气虚、脾阳不足,则血行无力,久之则化生瘀血,加上饮食不节,复伤脾胃,至痰湿内蕴,痰湿与瘀血交结,终致虚实夹杂为患,治疗上当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祛痰泄浊”为主,并适当佐以“宣肺、疏肝、清热、养阴、补肾、温阳”等法。益气泄浊通络汤由六君子汤化裁,方中以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化痰泄浊,加黄芪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山药、生地黄、淫羊藿补肾泄浊,山楂、荷叶、草决明泄浊排毒,川芎、地龙、丹参、莪术、红景天活血和血、祛瘀通络化浊,泽泻渗化湿浊,并使邪有出路,佐以少量黄连,既可清热祛湿,又可防淫羊藿等温燥之弊,全方配伍精当,有守有攻,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泄浊通络之功。近代药理研究发现[2,3]:黄芪不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改善游离脂肪酸对胰岛p细胞的脂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红景天可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并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连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穴位埋线疗法[4,5]通过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一种持久、缓慢、良性、柔和的“长效针感效应”,可达到平衡机体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排毒泄浊的效果,如任晓燕[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改善脾虚证。临床经验验证其还可抑制食欲,消脂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4,5],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减肥治疗,且疗效显著。耳穴埋针通过揿针对内分泌、三焦等穴位的刺激,可达到调理内分泌、改善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等作用。笔者运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多年,观察到两者可优势互补,使患者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改善症状、控制体质量,大大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信心,且中医方剂组方灵活,对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量蛋白尿、血管病变也可进行适当干预,延缓病变进展。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创立的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三联疗法秉承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从平衡机体阴阳、气血、补虚泻实入手,通过调理机体整体代谢平衡达到降低血糖、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疗效确切,可广泛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