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30潘柏权
潘柏权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时效性。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优势,探讨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深化改革及应用。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55-03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已逐步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中,团体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的同时,完善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体现出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全面推行团体心理辅导,及时分析其现实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它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过程无疑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有助于拓宽在教育实践中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的思路,强化针对学生个人积极人际情感的关注,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认知。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必要性
(一)团体心理辅导涵义
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是以活动为载体,团体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影响并改变一些个人行为,从而达到个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1-2]。
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团体辅导最重要的一环。团体辅导的目标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以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人格成长为目标;第二类是以敏感性训练,增强生活技能,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第三类是以治疗性为主的团体辅导,侧重于潜意识方面的问题。由于这类参加者需要面对深层次的困扰与冲突,因此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团体辅导的难度也会更大[3]。
(二)团体心理辅导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运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法,建立沟通的过程,和个体心理辅导相比,具有效率更高、所需时间更少、更加稳定的特点。当前高校环境下,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在群组的氛围中,模拟一个真实的社交环境,个体不但能够看到其他组员的行为反应,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观察自己。在整个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都能共同探讨,共同完成某些目标或话题,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支持,解决遇到的困难,构建良好的氛围和友好的社交关系,这种教育的影响效果是巨大的[4]。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采用“游戏”作为中介,使团体成员在游戏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体验,在游戏后通过个体成员交流分享心得体会,从而把个体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教师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第二种常用于学校的方法是心理剧。利用心理剧来提高参与者的内心感受,在相似的情景触碰下,以共情的方式去体验剧中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激发内心情感或进行实际发泄。这种方式既可以调动成员的实际参与性,有利于通过情景剧的演绎达到真实世界的情感共鸣,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改变意识和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第三种是角色扮演法。团队成员通过扮演人物,體验不同角色,有利于他们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培养合作精神。第四种是同伴互助。参与成员在相似的议题下围坐一起,分享彼此遇到的困扰,增加同伴之间的共情,然后团队心理辅导者通过转变认知来转变参与成员之间的不合理信念[5-6]。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优势
(一)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形成团队
在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中,团体活动的交流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同学,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了解、交流、相识、减少彼此的陌生感,初步形成对班级团队的认同感和班级凝聚力。大学的教育环境与以往学生所经历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刚进入大学的初期,很多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上都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感,这样的学生就会十分想家,也很难融入新的团体,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顺利地开始高校生活[7]。
(二)针对不同目的,开展不同主题活动
高校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阶段,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阶段所要经历的心理问题。比如入学的迷茫期、理想高校生活与现实高校生生活的心理落差问题、高校学生的感情问题、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等,在不同阶段,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教育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8]。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优势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个体交往的情感体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将相同问题或困扰的学生聚集起来,让他们在团体活动的氛围中体验其共同需求性,体验被理解、被接受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逐渐理解自身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更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这一点在团体活动的初期阶段尤为明显,在团体形成的过程中,凝聚力会使每个成员都能进一步放松自己,找到“家”的感觉,减少心理防卫,在各项活动中互相帮助解决困难,这一份团体支持对个体十分重要,会让个体成员的内心感受温暖、被理解、被信任,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第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使每一个团体成员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互动产生学习影响,使他们在个人认知、个人情绪、个人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交往环境及所要共同完成的目标可以让团体成员在这种实践中可以学习、交流、模仿。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所获得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学习经验对于个人在现实的人际环境中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包括个体反省自身行为方式的种种不足,使个体形成优良的行为模式,解决心理问题,达到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
第三,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个体养成“心理反思”的优良习惯,即个体产生清楚的自我认识,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个体成员可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经历,为了解决一些相同问题把这些人聚合到一起,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参加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视角,为个体观察、体味其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情绪行为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
第四,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教育模式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人性化、成效化,也更有利于高校教师的辅导教育工作开展。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被大大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友好的关系状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教育的引导所形成的效果是值得推荐的。同时,学生对教师戒心也大大消除,有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9]。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一)引导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的团体心理辅导还存在着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未受过系统训练以及经验不足等问题。高校中的团体辅导教师多为辅导员,缺乏心理学相应的系统知识,更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对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很多仅停留于趣味游戏,并未深化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成员的交流和分享,更没有对参与者进行自我认知的引导和心理的反思[10]。
(二)“问题”成员的出现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参加成员都会存在着一些个人问题,团队领导者应促进团队成员妥善处理个人问题,加速其成长。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不配合团队领导者的成员,比如对团队活动不积极、经常迟到早退、对团队要求置之不理、态度忽冷忽热的成员。这些不投入现象不仅使团队成员自身无法得到团体帮助,而且会还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
(三)方案重复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辅导人员对同质小组或者异质小组采取重复议题,就连活动的运用也是相似的,没有针对性地分析小组成员的不同,带来不同的议题,没有针对新的团队、新的成员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缺乏对问题的全方位观察以及对问题深层次的探索,按部就班的团体辅导很难触发成员行动的欲望。
四、解决建议
(一)监管在先
完善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构,无论是人员专业角度、理论科学层面,还是从辅导效果的成效,都要加以完善和严格监管,做好记录与总结,定期对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督导的形式观察记录每场团体心理辅导,反馈每场团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得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11]。
(二)注意问题核心
要想把团体辅导做好,就要兼顾点和面,同时也要留心团体中个体的存在,尤其是那些“问题成员”,让个体用自己的方式融进集体之中,使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高校应积极分析团队中每个参与者的特点,包括第一,性格,如有些参与者的性格就是对事物投入少且不能长期坚持;第二,参与动机,即分析成员是否是被迫参与,内心是否出现参与抗拒的负面情绪;第三,安全感,部分参与者面对新环境时,内心会出现不安全的感觉,会出现自我认知偏低、自信心不足、不愿意敞开心扉、有很强的防御心理的情况。因此,解决参与者的不投入现象,要积极具体地寻求解决办法,引导者要真诚,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建立一种良性的安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参与者的抵触情绪,改善不投入的现象出现。此外,团体活动的引导者还可以通过加强团体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成员参与,改善不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在团体第一次集会时要说明团体的运作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使团体成员保持恰当的期望[12]。
(三)必须有好的设计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有很多东西和细节,是在学习理论或者是翻看别人的方案的时候看不出来的,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只有在团体中实施,才能从别人的反馈中得到心得和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方案的人员需要积极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一边用理论指导实践,一边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理论联系实践,这也是设计方案最基本的要求。设计方案的人员也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团体辅导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勇于创新,从学员反馈中逐渐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总结
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意识到,团体辅导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必要性、实践应用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拓宽心理辅导教育的思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2] 马佳美.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 科学与财富,2018(11):88-89.
[3] 王明飞. 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干预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4] 路晓丽. 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对策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7.
[5] 陈曦.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J]. 知识经济,2013(02):163.
[6] 何瑾,樊富珉. 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3):397-399+402.
[7] 凌霄,柳珺珺,江光荣. 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干预过程与效果[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02):138-144.
[8] 李燕辉,李辉.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216-1218.
[9] 申喆,周策.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1):16-18.
[10] 管秀雪.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实效性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5):135-137.
[11] 姚家军. 高校辅导员解决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 职业学院学报,2017(04):249-250.
[12] 肖安,吕晓霞. 体验式团体辅导活动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02):120-121.
(荐稿人:牡丹,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