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大学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探析

2021-11-30于兴华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多维度图书馆

于兴华

摘  要:空间结构优化是新时代大学图书馆转型、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打造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多元化学习空间,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边界的大胆突破。本文分析了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的推动因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建筑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研究,尝试找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就不同空间的优化方式阐明观点。通过探讨图书馆的空间结构的多维度优化拓展,寻找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高度融合的最佳办法。

关键词:图书馆;多维度;空间优化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03-03

“维度”一词由哲学视角解释即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以空间维度的视角探索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是图书馆服务变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化着社会各个领域的革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资源建设模式和空间规划利用都受到极大冲击,图书馆迫切希望参与到社会变革的诉求日益凸显,纸质化的阅读方式逐渐被线上阅读所取代。由此,学习行为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图书馆定位的变化,“图书馆”的空间维度已然从过去的“单一场所”逐渐延伸为“多维空间”,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由“提供阅读”转变为“知识生产”和“互动交流”,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也演变为集学习、交流、体验、共享于一体的“学习共享空间”“知识信息空间”“文化交流空间”[1-3]等。

探讨图书馆的空间结构多维度优化拓展,实现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創新的高度融合,为读者提供更加全方位、现代化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文化艺术魅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拓展社会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实践。

一、 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动因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逐渐转化为基于理解与发现的学习活动[4]。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作用下,课堂边界不断拓展,被动、单一的传统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大学图书馆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是师生激发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的空间。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的关注点应着眼于整体学习及主动学习的需求,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空间功能的灵活多样性表现为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大学图书馆的空间优化应将偶发空间、展览空间、交通空间、沙龙空间的学术空间等进行层次性地规划,使读者的学习、交流、互动行为通过空间结构的巧妙优化激发出来。

(二)信息时代的到来催化图书馆空间功能转变

信息技术的到来缩短了人与物交流、人与人交流的距离和时间,即时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有效缓解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交流障碍。大学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信息中枢,知识提供和空间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信息化的知识资源推动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转变[5]。图书馆作为文化建筑,仍然保持着其他公共建筑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除硬件配置的提升与人性化的专业服务之外,图书馆的空间形态、文化氛围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突破和延伸,逐渐成为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概念的重新定位,除完成传统的文献资源和知识信息获得之外,学习交流成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诸多大学图书馆不断调整空间布局,空间再造与优化活动逐渐兴起。

(三)服务职能的转化促进图书馆空间价值体现

大学师生是最先感受到生活环境与科技高速发展之间矛盾的群体,当原有建筑环境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时,就会触发对建筑概念的新定义和更高期望。大学图书馆的职能是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作为高新科技和知识传播的主流场所,大学图书馆遵循“互补共生”“有机融合”的发展理念,将数字信息技术与传统服务相结合,在满足校园师生多元化使用需求的同时,不断促发科学技术的再发展,以发挥学校教书育人、创新社会的重要作用。大学图书馆具备天然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设计开放性更强、可达性更高的图书馆空间,可为读者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新时代图书馆的职能转型与快速增长,推动空间优化与创新服务向纵深延展,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应以读者需求为目标导向,以全方位服务为业务追求,打造成高度开放、全面融合的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二、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方向

(一)知识信息空间的智能化

传播知识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精髓。从空间维度思考,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必须要具有公共知识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公共知识空间主要负责为读者提供权威的文献资料,这是图书馆传统的职能。信息共享空间则需要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实现,通过多媒体数字平台虚拟空间的扩展为读者提供互联网服务,使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得到无限延伸。智能化、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是与互联网技术相呼应的顶尖技术,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应当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图书馆的空间结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在设备的智能化和智慧化上。物联网技术、RFID识别技术、自助借还机、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地刷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在大学图书馆的空间结构优化中,应通过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让读者体验图书馆的奇妙。

(二)学习共享空间的多样化

学习共享空间指的是能够为读者提供文化交流活动的空间,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的体验感受。现代图书馆建筑中,为适应读者多元化行为需求,不仅需要开放性的阅览空间,还应该设计满足个人领域感与私密心理需求的空间,合理有效的配置方式能为读者可供灵活选择的阅览区域,可通过桌椅陈设形式和布置方式来保证良好的阅读心理的领域感。

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优化是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需求之一,大学图书馆应将闲置的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努力将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需求。在规划学习共享空间的时候,可规划开放型的沙龙区、独立的学习空间和多人互动的研讨空间等,配备现代化的设施,使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种功能要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

(三)文化交流空间的包容化

国内外大学基本都是以图书馆为核心团聚师生,通过共同遵循的阅读文化理念、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行为习惯,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提升中成为大学校园里优秀文化的汇聚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传播媒介,大学图书馆是校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优质的空间结构对于图书馆文化交流特性的发挥有促进作用。现代化的文化交流空间应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能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因此,高校需要合理规划图书馆空间结构,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媒体等手段,创造开放、包容、自由和便捷的互动环境。

三、图书馆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一)创造复合型信息服务空间

优化图书馆空间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体验,以大学图书馆空间维度特点为基准,以为读者提供便利的信息化服务和传统文献服务相结合为目标导向,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将图书馆打造成复合型信息服务空间。例如,大学图书馆可于馆内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放置配备电子图书智能下载和图书智能检索系统的信息设备,增加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便利性,在这些智能化的信息设备之间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网络,将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方便读者就近选择任意一所图书馆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源,实现对每一个图书馆空间的放大;还可建立新技术、新媒体操作体验区为读者提供可以体验新型技术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新技术展示区域和新媒体阅读空间等,如体感交互设备体验、试听环境、朗读亭、自助借还设备、自助文印设备等,打造智能化的服务模式。

(二)打造多元化共享学习空间

为适应读者多元化行为需求,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不仅需要开放性的阅览区域,还应设计满足个人领域感与私密心理需求的空间,通过桌椅陈设的形式和布置方式来保证良好的阅读心理的领域感,满足读者的多样选择。大学图书馆所打造的多元化共享学习空间,可包含开放型的沙龙区、独立的学习空间和不同类型的研讨区域等。为满足学术沙龙等聚集性的交流活动,可在阳光充足的窗边或者图书馆的阳台等地,设置出不会影响到其他读者的沙龙区,配备沙发和圆桌等能够提升使用者舒适度的配件;部分读者喜欢开放学习的大空间,则可在窗边等采光度优良的地方设计公共学习区域;部分读者需要私密的学习环境,为此图书馆可设立智能化的个人学习室。为了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图书馆的各个楼层中都应当规划出不同的学习区域,一些区域可以设计成吧台的形式,一些区域可以设计为传统的大桌学习形式,一些区域可以设计成为带有隔断的半封闭家具形式。还可按人数组成及设备提供等设置不同类型的研讨室,满足读者在图书馆中进行学术性的讨论与研究。

(三)创新现代化交流体验空间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入发展,图书馆要从“仅仅是一个做研究、查阅和阅读图书的安静地方”,转变为可以让读者学习、创作和分享“文化中心”。大学图书馆是集文化展示、知识交流、知识学习于一体的文化载体,肩负着引领先进文化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作为学生在校园里最喜爱的学习场所,图书馆的各类空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大学图书馆应本着坚持传统和尊重场地精神的原则,以服务育人、生态效应和可持续理念为出发点,将图书馆、人、环境的关系高度统一到数字化技术支持的设计中。为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社群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可创造一些以分享为主体的交流空间,诸如读者能够自由进入和使用的餐饮区、室外平台和中庭空间等;图书馆可以将一些特定的区域设计成“轻声区”,有讨论、交流需求的读者在这些區域内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希望被他人打扰的读者则可以选择深度阅读的空间环境去阅读和学习;还可设计出足够的“人+机”交流区域,在这个区域,读者以与智能设备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为了能够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人+机”交流区域应当设置在通风良好且不会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区域。

四、结语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由众多环境因子融合而成的复杂体系,设计优良的大学图书馆不仅在于建筑空间的前卫和馆藏规模的庞大,还在于能否在内部功能和空间环境上多维度、多领域地发掘潜力。随着信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学习环境追求的不断提高,大学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读者,应在自身定位、服务职能、技术水平和空间环境上做出时代性的转换。大学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文化建筑,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定位紧密相关,因此,在现代大学图书馆的空间结构优化实践中,应多维度深入探讨科学理论,将图书馆转变为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对各类读者都具有吸引力的复合服务型图书馆,完善服务职能、推动服务转型,创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综合体,提升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J]. 建筑结构,2020,50(20):161.

[2] 任树怀. 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82.

[3] 赵俊芳. 从文化建筑入手创造社区中的文化交流空间[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10):127-128.

[4] Bennett,S.. Libraries Designed for Learning[M]. Washington,DC: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3.

[5] 吴建中,程焕文,科恩·戴安娜,等. 开放 包容 共享:新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榜样——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开馆专家访谈[J]. 图书馆杂志,2019,38(01):4-12.

(荐稿人:宋乐平,燕山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秦雷)

猜你喜欢

多维度图书馆
多维度探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60与龙芯中科宣布将加深多维度合作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