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群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1-11-30朱颖芳赵世勇
朱颖芳 赵世勇
摘 要:本文强调了高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以行业组织为平台,以企业项目为依托,校行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思路,分析以校行企联动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可能,以助力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课程建设;产业群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0年课题(2020-2-4084)研究成果。
专业群是以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专业集群[1]。产业群是地缘相近、生产某类产品的相关企业群组。在职教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专业群主动与产业群对接融合,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和打造学院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只有根据产业结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实现与产业群的真正对接,从而为企业输送高度匹配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并促进经济发展[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成立于2019年,目前由廣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视觉传播设计三个方向构成广告专业群。自成立的两年间,广告学院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主动对接产业群,与企业协同合作完成专业建设,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对接产业群的人才培养思路
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产教融合主动与产业群对接,使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匹配产业人才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助力行业和经济发展[3]。
(一)校行企协同教学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形态,寻求更好、更实的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根本。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并非校企之间没有合作意愿,而是缺乏深度合作基础。校企之间的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在缺乏合作经验的情况下,企业担心院校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学校则担心企业能否承担起育人的角色以及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利益。因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4]。面对这样的问题,广告学院积极协同行业组织,使其作为联合企业和院校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为院校参与企业实战教学提供了专业服务,免除了企业对用人及项目要求的困扰;另一方面行业组织能为院校精准匹配企业资源,使企业实战项目在学校落地,推进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从而达到三方共赢。为此,广告学院提出了学校+行业+企业的“校行企”合作共同体,助力产教融合的实际落地。
目前本校广告学院协同行业组织广告人文化集团和海南快克药业合作,由广告学院作为海南快克药业新媒体账号运营的指定代理,负责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的营销策划活动及执行,全权负责快克药业官方社交账号的内容创作和发布等一系列运营工作。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作品已开始商用,项目价值已开始显现。项目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告学院、广告人文化集团、快克药业三方协力合作,都将服务其他方作为标准,使企业真正获得了实效,为校企合作新模式摸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传统广告的行业发展、创意设计和产业结构已经完全被颠覆。据统计,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广告传播的核心渠道,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也随之高速增长。因此以往以培养平面设计为核心技能的广告设计人才的目标已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广告设计行业的就业趋势从传统平面广告设计转移到基于交互界面的动态广告型设计、基于场景的技术创新型设计和基于移动端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广告设计人才需要在思维能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基于此,我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积极与行业组织、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企业项目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将真实问题带入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专业确立了新的培养目标,新型人才要具有技术核心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等广告艺术设计能力,使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变革,顺利对接岗位需求。
二、对接产业群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在产教融合中,产业和企业是支撑,教育和教学是核心[5]。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广告学院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广告设计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人才培养观念为指导,尝试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并以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为依托,制定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通过在教学中联合行业组织和企业组建工作室和项目组的形式解决企业品牌传播和运营的需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从专业知识到岗位技能的顺利对接。
(一)基于岗位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广告艺术设计的对应岗位,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从基础认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上进行搭建(如图1)。
1.基礎认知,即广告设计岗位要求从业者对大设计的概念有基本的认知,具备基本的设计思维并能够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同时拥有广告行业视野与洞察,也要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前沿趋势。基础认知是从事广告行业的认知门槛,是从业者对行业必备的认知能力。
2.专业技能,即从事广告设计岗位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包括创意思维能力、设计基本功(如字体设计、编排等基本视觉设计能力)、熟悉广告创作流程、各创作环节和实践(如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品牌整合营销等广告创作环节中的全链路设计),以及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
3.职业素养,指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的综合品质,包括:领导、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理性批判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即在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能判断、能辨识、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观点和精准表达设计观点的能力(清晰思维、流利谈吐、娴熟写作);基本的提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不同方面的岗位能力,广告人文化集团与广告学院合作,为学院匹配企业项目资源,二者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在第一到第三学期由企业及行业组织专家以讲座等形式参与实践教学,帮助建立学生对广告行业的基础认知,在第四学期由院校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以此完成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对相关行业的服务能力。
(二)产教融合“1.5+0.5+1”人才培养模式
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认真贯彻学校“1.5+0.5+1”(1.5学年专业课程+0.5学年项目实践+1学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对应课程体系,实现跨界融合、跨学科专业融合。
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企业项目工作室,在三方协同以及教师的带领下进行0.5学年的企业项目实践课程学习。与行业内的广告设计岗位相对应,企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广告设计、短视频广告设计及品牌设计三大模块,分别对应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具体内容及安排为:行业组织为院校匹配企业资源,帮助企业与院校顺利对接;企业导师负责项目任务的发布及对交付的设计作品给予意见反馈和指导,以及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标准,初步了解广告设计的工作岗位;校内教师需要依托企业项目完成三大模块专题课程的授课,使学生掌握三大模块的设计技能,熟悉设计工作环节和流程,能够基本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带领学生完成企业发布的设计任务直到被采纳(如图2)。
经过半学年的企业合作项目实践,学生对企业文化和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已经熟悉。在第三学年的实习环节,学院通过与合作企业签署的实习生订单,优秀的实习生可选择直接到企业实习基地完成实习,并有机会到该企业任职。学生在企业的成绩通过实习报告体现,最终交由学院进行评定。通过这样的1.5+0.5+1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为企业输送了一定数量地优秀实习生,确保了院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稳定输出,从而助力产业发展。
三、人才培养成效
(一)学生和教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广告学院通过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对接产业群资源,以企业项目为依托进行课程建设,为学生构建了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实践平台。学生在参与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掌握了从创意、策划、设计执行到提案的广告设计全链路职业技能,了解广告设计的工作流程,胜任岗位任务的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合作,学生锻炼了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培养了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与企业导师的接触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加强了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节省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学生在就业前对真实项目的参与以及作品的数据反馈,能够大大提升其实习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校行企协同育人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企业服务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导师的沟通,使教师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及企业基本情况,有助于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规划和实习就业;项目运营的实践过程将成为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案例素材,便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有效提升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6]。
(二)校行企三方共赢
广告学院成立两年以来,在同行业组织与企业的合作中,建立了“广告学院+行业组织+企业”的合作模式。目前学院与海南快克药业、榄菊、长安汽车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互惠互利的项目落地和实习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快克药业为例,从2021年3月开始,学院负责企业官方社交账号内容创作及运营。项目启动后的三个月内完成的项目包括:快克小超熊IP设计及系列短视频动画、快克品牌活动推广视频、品牌节日活动策划、活动主视觉设计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为快克品牌策划的五四青年节活动“青春自有光芒”更是在新浪微博上收获了7亿阅读量,为企业品牌带来巨大的流量价值。由此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与学校的项目合作中来,形成了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虽然广告学院在产教融合道路上探索的时间不长,但作品数据真实地反映了人才培养机制带来的显著成效。
四、结语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通过开展深度校行企合作机制服务产业发展,实施对接产业群的教学改革新举措,更新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提高了育人质量,为设计服务类产业持续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于探索时间较短,推进校行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仍任重道远,因此要不断总结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认清学校做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提高广告设计专业为产业的服务能力,实现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合作企业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朱厚望,龚添妙.我国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发展轨迹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1):47-51.
[2]陈伟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对接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2.
[3]黄佳,傅立新.基于产教基地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学科探索[J].学科探索,2021(8):50.
[4]葛晓波.职业院校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21(5):98-101.
[5]徐新洲.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机理与路径[J].职业与教育,2021(5):63-67.
[6]廖以银,刘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21(5):65-67.
作者简介:
朱颖芳,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赵世勇,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广告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