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枫桥夜泊》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2021-11-30齐婧祎张彤

参花(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齐婧祎 张彤

摘要:古筝属于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古筝的演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演奏技巧,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因此,在我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中,古筝艺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的情感表现力在众多民族乐器中堪称翘楚。古筝演奏所带来的意境美更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美感。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筝曲《枫桥夜泊》的作曲家和创作背景;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演奏技巧,着重从琶音技巧和点奏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介绍古筝曲《枫桥夜泊》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从虚实、忧愁、空寂三个方面描述古筝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 《枫桥夜泊》 情感表达 艺术特色

每一首优秀的古筝作品,都充满了情感的流露,这种情感或许是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或许是爱而不得的遗憾,抑或是亲情友情的表达,而这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需要演奏者通过作品将意境富有情感、富有想象力、富有场景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需演奏者欣赏音乐之中的美。古筝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作品,读懂作品,再将个人见解融入作品之中,形成一种音乐的境界。在演奏乐器之中,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缺一不可,这即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演奏者的灵魂所在。古筝的发展也伴随着创新,需要演奏者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用作品打动听者,演奏中情感的投入需要娴熟的演奏技巧,在将古筝曲目所要表现的内容完全展现出来的时候,将其具体化,做到人琴合一,与听者达到情感共鸣。

一、筝曲《枫桥夜泊》作品简介

(一)作曲家简介

王建民,江苏无锡人,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国际艺术教育联合会副主席。他不仅在民族器乐独奏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在管弦乐创作方面做得也十分出色,目前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他因为作品《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而闻名,更成为国内民族器乐大赛的必奏曲目,国外的人也十分喜欢他的音乐。《枫桥夜泊》这首曲子独树一帜,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相结合,表达出优美的意境。

(二)创作背景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是王建民在2001年创作的,听到这首曲子的名称,很容易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张继写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讲述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离开家乡,苏州的夜晚虽然美好,夜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然而最亲的人不在身边,如此美景却无人一同欣赏,此情此景,更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孤独,而王建民的曲子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情。王建民在创作《枫桥夜泊》时,深深地理解了诗人的感情,也能想象出苏州的夜、划动的船,将诗词的情感与意境用古筝的旋律和现代作曲技法很好地表达出来,让乐曲中所表现的忧愁、孤单与当代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吻合。

二、筝曲《枫桥夜泊》主要演奏技巧

(一)琶音技巧

《枫桥夜泊》这首古筝演奏借鉴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同时参考了竖琴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节奏。古筝与其他类型乐器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表现出长条的持续音,所以进行了一定的借鉴,克服了这个问题。当前来说,采用琶音进行演奏已经超过了三四个音的局限性。现代古筝曲演奏技巧的要求比起以前更高了,尤其是左手对几个音进行连续弹奏,对力量和音色的均衡性以及连贯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弹奏单三部曲式《枫桥夜泊》时,一个“愁”字的表达至关重要,能把作者的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是一部曲子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进行演奏时,要学会十分灵活地控制好自己的手指,掌握旋律中的强弱部分,每一次韵律发生转变的时候,手指要快、准、狠,能够快速进行韵律的转变,同时要保证节奏清晰連贯,声音强弱对比鲜明。演奏《枫桥夜泊》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让左右手进行轮替演奏,而不发生任何错误,这个需要长期练习,要让手指拥有很好的爆发力。

(二)点奏技巧

点奏技巧的关键点在于均匀地把握节奏,双手食指缓缓向上,慢慢放上琴面,按照节律用一定的速度弹奏,准确把握每个音指间的节奏,音质要清晰,每个音的力度要清晰,否则就会导致走点混乱,没有颗粒感。

在《枫桥夜泊》这首曲子当中,有一部分需要表达出苏州夜色的宁静感,可以用慢板来重点表现,但是此处的古筝演奏需要演奏者拥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因为这部分的节奏感很难把握,曲音不能过于单薄,要表达出那种情感,清虚展现要到位,否则容易出现古筝的原有音色被其他乐器演奏出来的音律所掩盖的现象,喧宾夺主会让人注意不到古筝原有的特色。针对这一问题,演奏者要有针对性地对慢板节奏进行训练。如何运用技巧将诗人的忧伤清虚之情很好地表达出来,需要韵律的强弱进行综合把握,从弱音进入乐曲,慢慢适应,推动旋律。

三、筝曲《枫桥夜泊》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一)虚实之情感表达

《枫桥夜泊》这首曲子环绕着的是那种浓浓的忧伤,重点是要表达无人赏识、空有一身才华的无奈之感,如果想让听者感同身受,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展开想象,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融合,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这样的矛盾情感,不能仅仅运用普通的摇指,需要由弱到强慢慢从轻颤到重颤融合高潮和低潮,并加上联想,将诗中的意境和场景都展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枫桥夜泊》的行板部分,古筝旋律部分作为主题,一定要突出展现,需要对节奏进行迅速变化,与之前的节奏形成强烈的对比,王建民在主题表达的部分,要求演奏速度加快,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那种特别有韵律又不失普通的层次感,一层一层地将手指力度慢慢加强,以很好地展现音乐的张力。同时演奏者的情感这一块也十分重要,要表达那种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情绪低落,时而平淡无奇之感。王建民运用了鱼咬尾这种传统技巧,引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节奏和情绪完美控制,节奏自弱变强层层叠加,忽然停止的刮奏,迅速将听者拉回现实,那种情感的错乱正是这首曲子的精华所在。

(二)忧愁之情感表达

“愁”是作曲人创作这首曲子的一个核心情感,整首曲子以此为情感基调展开。从引子开始,就应该将愁思缓缓带入其中,让听者随着演奏者一同感受这种哀愁,慢慢加强引子的力度,手指协调配合,忽上忽下,将力度慢慢增强,这种有层次、看起来极其自然的弹奏,可以十分精准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将31小节带入其中,此时各种复杂的情感进行交织,有无人赏识的无奈之感,有无法精忠报国的苦恼,有家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还有一些儿女之情,这些情感之间有一定的重合部分,在一定的时刻需要演奏者将几种情感融合为一体。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将不同风格的乐器进行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在第83小节进行刮奏,94小结进行点睛,回到音乐主调,再由快板转为慢节奏。在曲子接近尾声时,可以运用一些泛音技法,让人感觉仍然在继续的音乐,听者更为感动。

忧伤情绪的表达,需要《枫桥夜泊》的慢板部分3-2-2进行,而作曲家七声雅乐技巧表达的最为合适,不再是平平无奇、没有表现力的曲子,四四拍、四六拍交互的节奏,能够准确表达心中的苦闷、忧愁、无奈和痛苦。如何将情绪的撞击之感较为直接地表达是需要高超的技术手法,需要刮奏和摇指的交替使用,使整首曲子曲曲折折,极度表达出情感,将愁表达为更深层次的情感。

(三)空寂之情感表达

作曲人王建民通过这首《枫桥夜泊》,将诗人那种独自漂泊异乡不得志的清秋孤寂之感用音乐,用旋律,展现给世人,比起直白地述说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千古绝唱通过古筝音乐与诗人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反而更容易理解诗人那种愁思,观众也能通过这首曲子,对音乐的美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在《枫桥夜泊》的引子部分,可以使用C羽雅乐作为曲子的基础音调,开始以中音区进行演奏,后慢慢转为泛音演奏,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在C羽雅乐调式上结束。宁静的夜色,深秋的静谧,波澜的湖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产生的意境空间十分深远。在《枫桥夜泊》的最后一个部分,要用pp的力度进行整体节奏的把握,可以运用钢琴弱震音,借助古筝泛音,将夜里钟声展现给听者,这样的音律十分逼真,能使听者产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之感。

四、结语

本文重点对《枫桥夜泊》进行分析,从情感和演奏技巧的角度出发,音乐讲究情感的表达,一份带有感情的音乐,加上独特的演奏技巧,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本文深入阐述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运用的各种技巧,对整个古筝的演奏艺术理解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借鉴作用,可促进古筝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文化的熏陶,知识的日积月累,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笔者意识到需要长期练习古筝,同时进行古筝文化熏陶,有所学,有所得,才能整体把握一周曲子,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张燕.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现代筝曲,2019(10):72-75.

[2]孙晶晶.关于中国器乐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17):38-39.

[3]于平.《枫桥夜泊》观后[J].民族艺术,2018(06):165-168.

[4]刘红,韦兆钧.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讨[J].大众科技,2018,20(12):119-121.

[5]莫俊.古诗词文化中的情感表达[J].中国生态文明,2018(S1):95-96.

[6]张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枫桥夜泊》作为音乐艺术的审美原则[J].人民音乐,2017(08):62-64.

[7]龙倩,曹庆华.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报告[J].歌海,2018(02):108-114.

[8]程娟.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1):103-105.

[9]罗雪连.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6):76-80.

[10]赖世娟.协奏筝曲[J].音乐创作,2015(03):167-168.

[11]李霞.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73.

[12]喻峰,傅安平.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当今中国发展之需要[J].理论导报,2006(08):11-12.

[13]姜兆蕾,张奕峥.国学的当代演绎——赵季平的作品《关雎》的音乐表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7):232-233.

(作者简介:齐婧祎,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张彤,男,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责任编辑 徐參文)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琅琊榜》浅评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