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激发孩子个性

2021-11-30高岩峰

新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表达能力

高岩峰

摘要:借助亲子共读,给孩子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引导孩子在服从权威和展现自我之间取得平衡。早期阅读是培养孩子个性的有效渠道,结合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等,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减少孩子的挫败感,激发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关键词:亲子共读 展示自我 表达能力 激发个性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很容易走入一种误区:对于孩子的打断和插话不耐烦,做不到认真倾听。实际上,家长作为孩子的“共读合伙人”,应先示范如何耐心倾听,家长认真倾听,让孩子获得肯定和认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些家长希望保护好孩子,对孩子有很强的保护欲,孩子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都只能服从家长的“指令”。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耳提面命,不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为了迎合父母,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其实,亲子共读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天才少年”,而是为了创造亲子之间的亲密纽带,培養积极的情绪,塑造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

支持孩子的自由表达

重视对图画的解读。图画是绘本的灵魂,而不仅是文字的补充,所以有些绘本甚至连一个字也没有,称之为无字书。一些家长已经习惯于完全使用绘本上的文字给孩子讲故事,这和成年人在读书时对文字的依赖性有关。但是,孩子阅读图书的习惯恰恰相反,他们更喜欢通过图画来解读绘本。有研究者借助于眼动仪技术,考察四岁儿童在读绘本时究竟在看图画还是在看文字,结果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书中的图画所吸引,只剩下13%的时间在看文字。很显然,读图是一种儿童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加工途径。相对于有固定文字情节的绘本,无字书不依赖于文字,只通过图画讲述故事,减少了孩子由于“陌生”的文字而产生的焦虑感或生疏感。无字书借助图像语言讲述故事更为流畅和开放,让孩子在阅读中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图片不同于文字,更加直观形象。孩子在看无字书的时候,往往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更加深刻的领悟。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多看无字书并自由解读,孩子就能从中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故事表达。

释放压抑的情绪。有研究者调查家长在读无字书时讲了什么,发现其实对于无字书家长还是有话可说的,并不是“缺乏可读性”。在读无字书时,家长虽然没有了文字的引导,但是他们会使用大量描述内在感受的词语,包括描述故事主角的感知状态(如听到、看到)、情绪状态(如开心、生气)、愿望意图(如希望、想要)等心理状态类的语言,还有表达道德评价(如好的、坏的、责任)等词语,补充了很丰富的心理语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可以帮助孩子补充情节,加入更多人物对话,让故事更加饱满有趣。成人在表达时习惯于依赖文字和语言,而孩子则靠直接感知世界,不依赖文字这根“拐杖”,孩子纯真的心灵喜欢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图画的解读,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造作不掩饰,甚至投射出一些平常压抑的情绪,帮助自己释放压力。

结合自然教育的阅读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自然探索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又巧妙地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让孩子把书本知识和自然观察相结合,启发探索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比如,绘本《根娃娃》就以树根为线索,结合动植物和气象规律,用朴实的色彩描绘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每一幅画都反映了插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纯净的精神世界。又例如,绘本《小牛的春天》也是描绘自然的经典作品。作者五味太郎以稚气十足的小牛为线索,描绘了气象万千的四季景色。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描述自然的绘本,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现象,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天地之美的慧眼,进而发现自我的价值所在。

以自然为友,增强面对挑战的勇气。接近大自然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有的时候需要跋山涉水,有时候需要顶着严寒酷暑。但是,与自然的亲近,将赋予孩子广阔的视野,造就孩子坚韧的个性。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望岳》里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表达了诗人无畏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无独有偶,绘本《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也描述了大自然对人情感的安抚作用。当主人公菲菲和家人发生冲突、情绪激动时,她自己来到大自然的怀抱。“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羊齿草。她听见了鸟叫。”她激动的情绪得到了平复。当她爬上老榆树,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她感觉到微风轻吹着头发,她看着流水和浪花。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减少孩子的挫败感

避免归属感的缺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创立的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并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行动。一旦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表现出归属感的缺失,进而产生焦虑和挫败感的心理。所以他们表现得很乖、很听话。家长可以利用每天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尽量满足孩子对于归属感的需求,从而让孩子的个性得以释放。

家长在亲子共读中要尽量传递爱意和鼓励。除了肯定孩子的优点,还可以通过拍肩、抚摸、拥抱、亲吻等亲密的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家长可以找一个舒服的沙发、地垫,和孩子肩并肩坐着,也可以抱着孩子,或者让孩子躺在自己的身上。当孩子在亲子共读中感受到家长的爱意,就会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学会自我欣赏。家长过分的保护或者管束,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削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亲子共读可以让家长减少由于直接管教而产生的亲子冲突。绘本常常通过简单和抚慰人心的语言,帮助孩子认识与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借助这些书籍多鼓励孩子,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允许孩子表达出恐惧或者畏难的情绪。

对于缺乏个性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如《我喜欢我自己》的绘本,它通过生动的配图,讲述一只可爱的小猪最好的朋友就是她自己,她懂得照顾自己,即使没有朋友在身边,也会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如果情绪不好,她会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学会相互尊重。很多家庭冲突源于彼此缺乏尊重,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注意保持亲子之间的平等关系,不要因为自己比孩子多认识一些字,多了解一些事情,就在读书的时候表现出唯我独尊的态度。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于图画和语言的感受力有时候是超出家长想象的,有时对书籍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能够体会到家长忽略的细节。所以在亲子共读时,应该接纳多元的解读。针对一些意见或偏好冲突,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解决,而且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

进行艺术启蒙表达个性

早期阅读为孩子的心灵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知道艺术的丰富性,以及世界的多元性,也让孩子找到不同的表现自我的方式。与阅读相结合的艺术启蒙,赋予孩子多样化的表达语言。家长应该在亲子共读中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表达,让孩子畅所欲言,也可以围绕刚读过的绘本,给孩子选定一个主题来绘画。让孩子通过画画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心理学家李甦认为,绘画是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重要活动,家长站在哪个立场上去看待儿童,站在哪个立场上去看待儿童艺术,决定了他们如何给孩子的绘画活动提供支持;家长无须纠结孩子是否有绘画的天赋,而是要鼓励孩子把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作为表达他们如何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独特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

结语

在家庭教育中,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看到不同人的生活,让孩子了解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潜移默化地鼓励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当孩子有了丰富的兴趣爱好,就会逐渐形成独特鲜明的个性。有了个性的孩子,才是完整的生命。亲子共读就是为个性形成,提供肥沃的土壤与养分,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第十三小学校

参考文献

[1] 五味太郎. 小牛的春天[M]. 猿渡静子, 译.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2] 莫莉·卞.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M]. 李坤珊, 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表达能力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