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初探
2021-11-30温职娴
温职娴
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学会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小学生在复杂的数学运算上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较低,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自身数学计算能力低下,在面对较高难度的数学内容时完全失去学习自信心,数学素养停滞不前。据此,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有一家四口,弟弟生日,爸爸买了个蛋糕回来。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每人2块。弟弟吃了2块,还是想吃,就又吃了3块。弟弟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弟弟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我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快速地列出两个算式。这时,我又引导他们探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素材,引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正确引导,提高计算能力
(一)掌握正确算理
正确的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前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先让学生理清算理、掌握算法,再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先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计算:6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口头划分来解决口头计算,还可以先把60平均分成2份,8平均分成2份,最后把两个结果相加。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引出竖式计算,着重讲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和算法,求出结果,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计算方法。
(二)掌握技巧化的计算
掌握技巧化的计算,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计算效率。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计算时,对于习题,学生就可以采用技巧性计算,即将原式转化为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加快了计算速度。
(三)采用多種形式训练
数学计算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与提高,老师可以自行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计算训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我们每天在设计作业时,除了综合题型的作业,还增设了一个计算本,要求学生每天都坚持计算训练。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教师采用的计算训练应是多样化的,比如通过计算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进行训练。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计算比赛,试题由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编制,试题具有梯度性和较强的综合性,测试后通过教师统一评卷,各班评出一、二、三等奖的学生若干名,给予发奖鼓励。
(四)引导学生学会纠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通过题目信息抓住数量关系列出解题的算式,但是经常在运算过程中算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纠错。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专门设置了易错题专项练习,巩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外,学生要快速、准确地获得计算结果,离不开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只有集中精神计算每一步算式,不马虎,计算完后仔细检查,才能确保计算正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实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仔细审题,书写工整,确保数字、小数点和运算符号等正确无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根本的任务,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训练。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计算教材资源,把计算教学落实到数学知识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凸显计算的内在价值。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