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星网状教学模型”的中学语文知识建构
2021-11-30蒯浪
蒯浪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是国内新兴的、前沿的教学应用模型,该模型指出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环节,即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其中建构环节是课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如何有效地建构课堂内容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前概念转化策略
1.前概念的特点
课堂中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三个特点。其一,隐蔽性。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暴露出来。其二,顽固性。学生的前概念一般来源于过去学习和生活的经验,由自己思考总结而来,属于一种自然习得。通过这种习得方式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具有顽固性,学生很难将其纠正过来。其三,片面性。前概念常常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它由生活或学习中的个例总结而来,所以往往也只能解释特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前概念的形成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都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经历。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选自于古代典籍,所以很多概念都与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的认知不一样,尤其是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这两类前概念一个产生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一个产生于古代和现代社會文化的区别。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常用单音节词作为表意的单位,而学生所惯常接触使用的现代汉语却以双音节词居多,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基于生活中的经验常常会对这些古今异义词产生误解,而且极难纠正。例如,“于是”一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应解释为“在这时”,而在现代汉语中“于是”是一个表承接的连词,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在反复强调的情况下,学生依然会先入为主地将其误解。
3.前概念的转化
其一,主动发现或者引导学生暴露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由于前概念具有隐蔽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引导,给予学生更多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在学习评价设计中加大论述式评价的比重,增加学生的成段表述。从而使教师有机会将学生自发的前概念转化为清晰的科学概念。
其二,重复重点内容,创设情境,将古代和现代不同的语言运用以及文化风俗加以对比。由于前概念具有顽固性,不能轻易被转化,所以对于一些重点偏误,教师需要注意反复练习,重复输入。对于一些差异很大的古代文化现象,教师需要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和想象。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策略是将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放置于一处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修正有偏差的前概念。
二、网络建构策略
1.利用文学史建构网络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篇大多有其内在逻辑,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就是按照现代新诗的发展脉络来进行选篇的。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和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的重要流派,且其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歌就包括新月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现代派戴望舒的《雨巷》。这两首诗,一首创作于新诗发展的初期阶段,另一首创作于其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课堂中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新诗开始逐渐成熟,其艺术性和技巧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2.利用历史知识建构网络
高中语文教材选篇的逻辑,除文学史逻辑外,还有客观历史发展的逻辑。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文选篇都来自于古代史书,所以文本所记叙的事件都有连续性。例如,必修一第二单元所选的三篇文言文就有极强的时代连续性,其中《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末年《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末年《战国策》,鸿门宴选自西汉《史记》。这一单元就能以先秦两汉那一段宏大的历史背景来建构其文本内容,用一个专题的形式将三篇课文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时代,感受当时政治和外交的风云变幻,并体会不同时代记史的不同风格。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