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视角下居住区植物景观探析
2021-11-30王晗
摘要:随着生态园林的不断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随之改善。而植物作为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住区景观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生态园林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生态园林的视角为居住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居住区整体的景观设计水平,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生态园林;居住区;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居住区绿地不仅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出发,为解决居住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从而营造舒适、卫生、安全、优美、可持续的居住区植物景观。
1 生态园林概述
1.1 生态园林概念与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利用科学的手段配置植物,建立一个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上都较为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碳放氧功能,经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吸收CO2释放O2,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实现碳氧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三是美化景观,植物因其独特的枝叶、色彩、姿态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具有杀菌保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还能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色生态空间。
1.2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2.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首要原则[1]。在配置植物时,要根据植物生态习性的差异和不同植物适应环境能力的强弱,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遵循其生长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借鉴当地优秀的植物配置形式,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形成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落。这不仅能避免植物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状况,还能减少植物间的不良竞争,使植物间互惠共生。
1.2.2 艺术性原则
第一,协调原则。协调性是要在尊重当地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将生态与人文有机结合,使植物与植物、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协调[2],如使植物与建筑的材质、外观、颜色搭配等,通过对比调和,相互映衬,处处展示协调美,提升生态园林整体的美观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融合,给人以美的感受[3]。
第二,统一原则。即使是同类苗木,在高度、形状、大小、色彩上也不尽相同,在设计时要根据植物的种类、高度、形态、颜色进行合理配置,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和衔接,保证景观的相似性和连贯性,使其错落有致,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整体感和层次感,让植物在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出各自的特色,将个性化和差异化完美融入植物景观中[4]。
第三,均衡原则。均衡原则要求在配置植物时,保证植物在质地、体量、姿态、色彩方面的均衡[5],如质地较厚、体量较大、颜色较深、枝繁叶茂的植物,容易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反之,质地柔软、体量较小、颜色淡雅、枝叶稀疏的植物给人轻松、愉悦之感,能够营造出舒适的氛围[6]。
第四,韵律与节奏。在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中,要善于挖掘植物的内在语言,根据周围环境配置出富有韵律与节奏感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示各种植物的独特之处,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7],如用于道路绿化时,即可在行列式、等距栽植的大乔木之间点缀一些小乔木、灌木等,高低错落,充分体现韵律感与节奏感。
1.2.3 景观性原则
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配置可以展示生态园林的艺术美[8]。所以,在配置植物时要熟知植物的功能、观赏特性和价值,利用美学原理,根据具体需要,合理调整植物的配置,从而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同时,在设计之初要能够预见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季相变化,以便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四季皆有景,丰富园林景致,增强整个生态园林的观赏性。
2 居住区植物景观现状
2.1 植物配置缺乏地域特色
目前,一些景观设计师为追求效率,直接模仿比较成功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导致居住区出现模式化植物景观,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居住区的植物在种类、规格以及栽植方式上千篇一律,忽视了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违背了植物的生长习性,缺乏运用乡土植物体现地域文化的意识,只一味追求新颖,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树种,导致栽种的植物与立地环境不相適应,成活率低,后期景观效果差,甚至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给其他物种带来威胁和影响[9]。
2.2 植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人工痕迹较重,为提高居住区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过分堆砌植物,大面积的草坪和植物色块、孤植树较多,植物配置形式单一,缺乏辨识度和吸引力。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景观效果差,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影响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10]。
2.3 植物功能单一,缺乏实用性
在配置植物时,草坪、花坛、绿篱等整齐的边框式种植普遍存在,过分强调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了植物的其他功能。植物的叶色、枝干、姿态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植物还具有滞尘、降噪、遮阴、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所以在配置植物时不能仅考虑植物的观赏功能,还要根据不同的绿地类型、不同的人群特点、不同的功能需求以及不同植物的特性,合理配置植物,充分发挥植物各自的功能,展现其各自的独特美感[10]。
2.4 植物配置比例不合理
居住区植物普遍存在苗木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设计师为了突出即时景观效果,设计缺乏前瞻性,没有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生长空间,导致居住区冬季的景观比较单调;同时,植物经过多年的生长,原本宽敞的场地成了密不透风的树林。一些郁闭度高的地方,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为害虫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条件,影响了植物的健康生长,不仅浪费苗木资源,而且也达不到预想的景观效果,不利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5 后期养护管理缺失
居住区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导致景观持续的时间较短,景观效果不长久。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阶段,没有针对不同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造成景观效果欠佳,植物成活率下降[11]。
3 居住区植物景观问题解决策略
3.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居住区植物的选择要从立地环境条件出发,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使用乡土植物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特色,凸显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植被景观。并且乡土植物苗木来源广泛、易于成活、生命力强,栽植后比其他树种更容易恢复长势,同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既可以降低绿化的费用,还方便日后的养护和管理。除此之外,在选择乡土植物的基礎上,要利用原有的立地条件,根据设计的需要培育、引种少量观赏性强且有较强适应力的植物品种,从而丰富植物品种,增强植物的观赏性。
3.2 充分挖掘地域特色
景观设计师可以借鉴成功的居住区植物配置案例,但应考虑地域性的问题,综合考虑气候、地理、文化,不能生搬硬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使用市花市树,结合现代的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与场地其他景观相协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区植物景观[12]。
3.3 合理配置植物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依据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选择能够相互依存、互不排斥的植物种类,使多种植物能够长久地生存在一起,打造可持续的居住区植物景观。
3.3.1 疏密有致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应当科学合理、规范地设置绿地,打造疏密有致的绿地空间。绿地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建筑过于密集,楼间距减小,影响建筑的采光;如果太稀疏,空间利用率就会偏低,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植物的种植不能影响居民的生活,如靠窗的位置应选择低矮的植物,而且种植应当稀疏,避免遮挡光线。而在一些景观效果不太好的地方,可采用密植的方式,这样既能增加绿化率,也能美化景观。
3.3.2 比例合适
配置植物时应将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相结合,打造相对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注意速生与慢生,常绿、落叶以及彩叶树种的比例,同时点缀时令花卉和草坪,丰富植物的层次,增强景观效果。如在一些需要短时间内形成景观的地方适当栽植速生树种,可以快速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植物习性适当调整不同植物的比例,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3.3.3 四季皆景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应尽量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增加植物种类,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植物创造出丰富的季相景观,使静态的空间能呈现动态的变化,增强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艺术性[12]。植物是一个三维实体,借助光、声、影对植物的影响,使不同的植物搭配构成更加丰富多变的空间,从而带来不同的景观体验。丰富的植物不仅能使居民通过形、声、触、味、闻全方位感受四季的更替,还能起到科普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3.3.4 彩化和香化结合
彩化与香化是配置植物的重要方式,两者结合可以增强居住区整体景观的艺术美感。植物拥有独特的香味和色彩,不同植物的枝干、叶片都有其独特的气味和色彩,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嗅觉方面的融合体验。此外,芳香类植物也是杀菌保健植物中的一类,品种多样,其散发的挥发性植物精油具有杀菌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4 注重以人为本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植物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充分了解并适当采纳居民的意见,打造舒适、美观、实用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其次,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对居民的影响,注意植物的种植位置、生长特性、外观是否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
3.5 注重立体绿化
当前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有效地利用立体空间,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住区绿地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如在廊架、建筑小品上种植藤本或攀缘植物,不仅能够增强美感,还能使冰冷的材料富有生机与活力。
3.6 合理的养护管理
植物的养护管理是景观设计的关键。首先,在配置植物的初期就要考虑养护管理的问题,多选用易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其次,要丰富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养护管理的理念,应用现代的设备、技术和手段科学合理地维护植物景观。
4 结语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塑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将地域文化融入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示植物的特色、发挥植物各自的功能,运用多种植物和不同的配置手法,并通过后期科学的养护管理,创造生态、优美、安全的居住区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探究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花卉,2019(2):131.
[2] 李晓艳.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J].花卉,2017(8):84-85.
[3] 付向飞,刘智绍.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7(10):128.
[4] 张倍倍,章珏.基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9(2):63-64.
[5] 谢健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析[J].南方农业,2018,12(36):54-55.
[6] 赵衍宇.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花卉,2017(24):130.
[7] 雷伟铭.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南方农业,2020,14(3):62-63.
[8] 孟猛.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析[J].现代园艺,2019(24):145-146.
[9] 陈接元.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花卉,2016(16):35-36.
[10] 薛明.试述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7(9):118-119.
[11] 张亚娟,王一炜.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研究[J].风景名胜,2019(3):141.
[12] 沈苗苗,侯尊玮.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J].低碳世界,2019,9(6):132-133.
作者简介:王晗(1998—),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