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疫导向下的居住区绿地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1-11-30李文月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居住区绿地作为疫情期间人们接触最密切的一种绿地类型,在防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居住区绿地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防疫导向;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人居环境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健康城市和公共健康的重要性。疫情不仅使人们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使人对城市绿地的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社区和街区模式对控制疫情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绿地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的提出对构建健康城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疫情引发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思考,不断积淀学科的理论基础,使城市绿地的功能更趋完善。本文从学科角度出发,分析防疫导向下居住区绿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居住区绿地的相关概念

1.1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区绿地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之一,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即在居住区范围内的住宅建筑、公建設施和住区道路外布置绿化、园林建筑和小品,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空间[1]。

1.2 防疫导向下的居住区绿地

与传统城市绿地不同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居住区绿地除了具备基本的绿地功能外,其杀菌保健的功能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功能被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对传染源的控制、切断传染途径等方面。疫情期间,大规模的人群聚集与政策要求背道而驰,居住区绿地的某些社会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平衡疫情现状与绿地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的关键问题,要确保居住区绿地被健康、安全地使用[2]。

2 防疫导向下居住区绿地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存在缺陷,绿地类型单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创建健康的人居环境和卫生防疫条件的进程受到阻碍。居住区的绿地率低、容积率高造成小区绿化少、居住舒适度较差,导致居民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水体设计存在设计与治理不达标的问题,水系往往是细菌及病毒的繁衍地,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污浊、发臭,甚至成为蚊蝇的孳生地。除此之外,绿地类型单一,仅局限于居住区绿地中的宅间绿地且形式受限,成本的压力和对立体绿化的偏见使应用率大幅降低;养护管理粗放,不利于景观效果的维持和提升,进一步影响立体绿化景观的利用率[3]。对人体的心理疗愈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都受到影响。

2.2 植物搭配不合理,针对性不强

植物搭配是居住区绿地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搭配可以使居住区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植物群落构建比例适当能使居住区景观主次得当,使景观具有整体性、连续性、集合性。不合理的植物搭配容易造成季相景观单一、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种植间距以及比例上。植被的不合理搭配使原本的绿地空间达不到较好的营造效果,导致居民参与度不高、空间利用率较低。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居住区的绿地植物搭配问题凸显,植物品种的选择没有考虑植物的保健功能,往往只追求植物景观的自然之美,没有注重其健康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对于保健型居住区绿地的打造,没有考虑到居民身心健康。

2.3 后期养护不及时,环境状况差

居住区的养护管理问题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养护机制不健全、养护管理技术落后、缺乏养护管理意识等方面。后期养护不及时,使得景观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人居环境差,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不到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水体浑浊不堪、植物长势较差、绿地空间的废弃等方面。

居住区绿地中的水体内部结构不合理,无法循环,使水质受到影响。外部环境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场所,环境的好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繁衍、功能发挥、效果呈现。绿地中的植被生长环境较差,使植物处于被动的境地,不利于树势发展,有机物的储存受到阻碍,无法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粗放管理使绿地空间的打造偏离规范化的要求,长此以往,会出现空间废弃、利用率低的状况。

3 防疫导向下居住区绿地优化策略

3.1 植物的选用与养护

在防疫导向下,植物的选择不仅仅要满足美观、造价方面的需求,更应该注意到植物自身的价值。植物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美学价值还要考虑其生态价值,应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在体现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其药用保健的作用。

3.1.1 基于五感的植物群落打造

感觉是人们对外在环境舒适度的感知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外在的精神享受。在居住区绿地的设计中,五感逐渐成为植物群落打造的重要方面。在视觉方面,要重视植物群落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注重植物种类的搭配,不同的颜色和形态都会对观赏者产生影响。在嗅觉方面,植物可以释放芳香物质,从而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也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4]。

在构建植物群落时,应当平衡植被冠层的关系,植物冠层格局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湿度,其降温增湿能力的强弱与植被冠层斑块密度和聚集度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3.1.2 杀菌保健类植物的配置

植物作为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不仅仅只有经济、社会、生态这三方面,其杀菌保健的功能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居住区楼间绿地的绿化覆盖率高低决定了空气含菌量的高低,绿化覆盖率和含菌量呈负相关。疫情期间,在抵抗新冠病毒的同时,对人体来说,环境内的菌群变得敏感,杀菌保健类植物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予以人体保护屏障,杀菌保健类树种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3.1.3 注重植被的养护管理

植被一旦被种植,之后的养护管理决定着其长势状况以及后期的景观效果,应得到重视。应当及时清理居住区绿地中的垃圾废弃物,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针对植被的粗放管理问题,应当做到及时清理杂草与施肥;针对植物生长状况不佳和干旱洪涝的情况,应当做到有效水肥管理;针对树木过度生长、景观效果差的情况,应当定期修剪苗木。除此之外,病虫害管理以及冬季防寒措施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3.2 住区通风廊道的构建

建筑本身承担着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建筑群所构成的室外环境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室外风环境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建筑的能耗、人们的生活品质及行人的安全[5]。室外环境的通风状况影响着整个小区的环境,在利用植物改善室外环境的同时,要注意建筑的数量、单体形态、朝向等因素。在街区规划层面,居住区属于风环境敏感区域,需要对建筑物单体的形态、建筑物密度、容积率进行严格控制,达到改善地区性微气候环境和促进局地风循环的目的[6]。

住宅的通风决定了室内环境中氧气和细菌的含量。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建筑物主体与风向、风口的关系,促进空气在住宅建筑内部有效地自然流动。

3.3 空间的营造与分隔

空间的营造主要体现在对立体空间的营造上,规划之初应该加入对该空间的思考,考量特殊情况下居民活动空间的重要性。分隔主要体现在对居住区空间的分隔上,在防疫导向下,更应注重零接触,切断传播途径、降低传播速度,强化疫情防控。

3.3.1 立体空间的营造

立体空间一方面指的是由植物构成的空间环境,不是单一的空旷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指的是住宅楼两侧的立体绿化。在居住區中,绿化率成为衡量人居环境的重要指标,要尽量避免大面积裸地的集中分布,可以利用植物降温增湿效果营造立体空间。在构建立体空间时,应采用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模式。对于供人群活动的广场,应以林下广场为主,选择冠层浓荫的植被,充分发挥植物遮蔽作用,构建良好的空间环境,达到降温增湿和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

为了响应政府居家隔离的要求,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居住区,宅间绿地、屋顶绿化以及立体绿化等绿地形式的优势显著。在遵循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墙面、屋顶等结构设施,打造便于游憩观赏的绿色休闲空间,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3.3.2 居住区空间的分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方式被限制,居住区绿地成为人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为防止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造成病毒传播,应注重整体空间分隔和小空间的营造,提供可进行零接触活动的空间。

根据病毒传播的相对安全距离,营造安全微型空间。同时结合当下的主要运动方式,在满足相对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规划多种运动场地,如游步道、乒乓球场等。

3.4 水体的净化与清污

居住区绿地中的水体是整个设计的点睛之笔,但往往建成后居住区绿地中的水体状况堪忧。水体的净化主要有两点:自我净化和人工清污。

3.4.1 水体循环,植物自净

为构建生态良好的居住区环境,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封闭式水池的缺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规划,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除了水体具有自净功能外,植物也具有净化污染水体的能力,二者相结合,能使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4.2 人工干涉,清污治污

除了水体及水体中植被的自我净化外,人为干涉也可以大大降低水体受污染的程度。水体与土壤不同,不具有降解能力,而人为的清污可以降低水体的负担。此外,要增强人们对水体的保护意识。

3.5 环境设计要满足人群心理

环境设计与人群心理的结合成为当下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平衡点。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应既能提供健康的绿色环境空间,也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空间;既能关注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能展现融洽的社会关系[7]。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居家隔离成为人们的首要任务,而处于隔离中的人群压力更为明显。隔离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人们只能通过窗户来观赏周边绿地景观。

绿视率是指当人们处于或者行走于绿地环境中,目视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整个视觉面积的百分比。在绿视率高的环境下,人们心理状况更健康。因此,应当注重居住区室外绿色环境空间的设计,使人们在隔离期间能够通过观赏绿地景观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人们对健康城市的思考,居住区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居住区绿地成为人们在居家隔离时接触最为密切的城市绿地。加强社区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外,更应该注重居住区绿地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构建防疫导向下的居住区绿地模式。

本文从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地形地貌、水体水系四大园林要素出发,结合环境心理学对防疫导向下居住区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注重绿地的保健功能,健康的居住区绿地设计可以起到康体保健、愉悦心情和促进社会交往的作用;注重居住区绿地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建筑楼体的通风效能,构建居住区通风廊道;注重公共绿地空间的营造和活动场地的设计布局,处理好营造和分隔之间的关系,在零接触的基础上,做到人隔心不隔;注重水体的净化,切断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营造健康、纯净的水环境;注重人群心理健康,从学科角度出发,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安抚调节。

参考文献:

[1] 毕汝涛.北京居住区绿地现状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2] 鲍梦涵,曾慧子,赵鸣.以防疫为导向的居住区绿地优化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4):1-4,10.

[3] 刘玉洁,陈宇.南京市居住区绿地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6(3):69-73.

[4] 王月.康复花园理念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 万怡,武六元.西安地区居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J].城市建筑,2018(27):124-125.

[6] 任超,袁超,何正军,等.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14(3):52-60.

[7] 侯韫婧,赵晓龙,朱逊.从健康导向的视角观察西方风景园林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5,31(4):101-105.

作者简介:李文月(1997—),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应用。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