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特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2021-11-30王志远徐艺德王晓冰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园林

王志远 徐艺德 王晓冰

摘要:作为历史古城的中心,历史街见证了城市的演变,其多年来积攒的文化气息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扬州城,便是由众多古街共同构成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古街因建筑年代久远以及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善逐渐被人遗忘。本文以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指出东关街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园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再结合时代现状,探寻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历史街区;东关街;文化遗产;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9436(2021)17-0-03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研究背景

目前,地方性文化遗产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重视,而街区文化作为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也势必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城传统街区见证了城市在各个阶段的演变,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对未来打造地域特色性的城市至关重要。然而,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大部分古城或街区被大面积的新房替代,传统建筑因与新建筑不相协调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再加上传统建筑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对城市的整体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1.2 研究目的

本文分析东关街发展现状,采用阅读相关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深入研究街区在历史背景下的演变过程,尝试找到传统街区发展的特点,再结合当代背景分析街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找到原因。在不破坏老街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从园林修复的视角对传统街区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当代发展语境,在充分认识老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恢复园林景点、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继承街区本土文化、发展经济四个方面研究当代街区发展的保护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恢复老街文化,提高人居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研究对象的现状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内的东关街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部分古街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东关街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展示窗口[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街区在物质、功能、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2.1 空间格局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大量文物古迹,是扬州极负盛名的特色街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新建了许多现代建筑,街区的传统风貌受到了周边建筑空间的严重影响,传统空间逐渐充斥现代感[2]。但从东关街的空间布局来看,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建筑群与街道呈现鱼骨状。街内现存历史遗址诸多,如李长乐故居、个园、街南书屋等,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现象,如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分布混乱、历史街道与景观缺乏统一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难以协调等等。

2.2 交通现状

在古代,东关街是一条重要的道路,不仅是运盐的必经之道,而且是扬州市的交通主干道[3]。对当地居民来讲,东关街只不过是一条有着青砖巷道的生活之路;而对游客而言,它则是体验文化习俗、品味特色美食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东关街在每年的旅游旺季都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状况,虽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也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2.3 业态分布

东关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所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建筑及园林古迹,还有一些传统工艺,如“扬州三把刀”、扬州剪纸、淮菜等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就目前所存遗址来看,个园、逸圃、冬荣园等已经对外开放,但街区内的部分遗址涉及产权问题,不再为政府所有,因此无法改造。街区内有许多老字号店铺,游客能在欣赏古街风貌的同时品尝扬州的美食。当然,东关街也存在不少弊端,如酒店规模小、数量少,餐饮店铺比较杂乱、缺乏管理。

2.4 政策导向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文化底蕴看古城、现代文明看新区、风景名胜看蜀冈、经济实力看沿江”的城市发展布局,东关街作为明清古城区的核心区域,成为“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试点工程[4]。这也为街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综合评价

3.1 东关街存在的优势

在了解东关街的现状之后,笔者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三点优势。首先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明清建筑保存良好、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特色老字号店铺比比皆是。其次便是政府对其重视以及相关政策偏向该区域。最后便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扬州一直延续着以“河、街、城”为主要特色的布局,未发生太大的变动。

3.2 东关街存在的劣势

东关街的发展劣势如下:第一,建筑老化严重,修复难度大;第二,基础设施匮乏;第三,部分建筑为私人所有,难以进行整体规划;第四,受古城街道布局的影响,一些道路交通不便,容易发生拥堵;第五,现代新型建筑风格多样,与老街原有建筑不协调。

3.3 东关街存在的机遇

东关街的机遇在于,如今旅游业与习俗文化紧密结合,不再是以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式的粗放式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性。这种新型旅游方式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而且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3.4 东关街存在的挑战

东关街面临的挑战在于,传统建筑在体量及风格上很难与现代建筑相协调,居民当前的生活习惯也很难适应传统建筑的布局形态。

4 存在的问题

4.1 旧街布局与现代交通之间的矛盾

在街区布局方面,东关街既是生活要道,又是旅游要道。其交通流量大,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时常出现拥堵的情况,而客流量的增长也势必会对古街道路造成一定的破坏。

4.2 建筑老化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

东关街的居民房大多建于数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前,这些建筑在形态上已经开始老化,这也给居民的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这些建筑功能比较单一,甚至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公共设施设备、缺乏生活娱乐场所、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老人留守、青年搬迁的现象。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又要从居民生活的角度出发,增强其幸福感。

4.3 传统风貌与景区开发之间的矛盾

大力开发旅游业,可以起到带动周边经济的效果,但若仅仅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大量修建新型建筑,必定会使本地的传统建筑受到冲击。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型建筑在功能方面逐渐完善,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但也很容易出现传统建筑与新型建筑风格不协调的问题。这一矛盾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定能实现“旅游+古貌”的双赢。

5 解决方法及优化措施

在东关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园林规划在改善城市交通、增强本地文化与现存遗址的联系、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规划不仅能够实现“遗产保护,经济发展”,还能为城市人流的平均分配提供指导方向。因此,合理开发街区园林,既可以达到保护街区固有风貌的目的,又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5.1 园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街区保护的优越性

5.1.1 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

东关街区在街道功能上扮演着生活用道及旅游用道两类角色,正因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已有的街道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不破坏古迹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园林、开设空中廊道、增加吸引点等方式留住过往游客,有助于疏通街道,缓解交通压力。

5.1.2 有利于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发展

传统建筑与文化往往是在历史大背景下相互影响形成的,并非是脱离历史背景的个体。因此,多样化地利用园林产业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街区园林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在街区的园林开发过程中,要以园林为载体,以传统建筑为中心,致力于开发工艺体验馆、酒店客栈、传统美食节等,充分调动游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赏,闻,品,尝”的方式增强游客的互动感,进而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

5.1.3 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

东关街区现存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因此基础设施并不需要特意留出空地设计与修建,其本就可以和景观结合。如在景墙的表面设计一些可以休息的空间,结合景观种植池与座椅,在特色构架上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这种简单的功能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还能起到美化古街的作用。

5.1.4 有助于地下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江南地区的年降水量达800 mm以上,到了6月份更有连续两个月的降水,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如果单纯依靠地面的虹吸原理泄洪而不做其他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合理地开发下凹式的景观绿地迫在眉睫,通过下凹式的绿地完成雨水的收集、存储,不仅可以缓解洪涝灾害,更有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2 历史街区的景观开发原则

5.2.1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原则主要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客观现实。因此,在对街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原有建筑、街道、景观的风貌,切忌按个人喜好进行规划,更不能随意改变原有建筑的风貌。同时,还要考虑街区的修复方式,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5.2.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街区文化的整体性发展,不能只重视历史韵味浓的建筑遗产,而忽视那些并不起眼的习俗、工艺类遗产,更不能随意拆除那些等级较低的文化遗址。同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为街区未来的维修及二次开发预留一定的空间。

5.3 历史街区景观开发的建议

5.3.1 循序渐进分级完成

由于历史街区内的园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园林的修复不能一概而论,要按照其修复的难易程度采取分级处理的方式。修复难度大的地方可以暂时搁置,先从保留较好、修复简单的地方入手,以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但在修复的过程中不能为复原而复原,要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兼顾当前的时代语境。

5.3.2 加强地方民俗的汇入

在对园林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要加强地方性民俗的汇入,将以往观赏性的园林改变成“赏、闻、品、尝”类的园林。首先,进行淮扬菜系与扬州曲艺的品赏。其次,设置扬州刺绣、漆器、剪纸展示体验馆,以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性,提高游客的认可度,从而获得良好的品牌效益,增加收入。最后,定期开设地方性的园林活动,以提高人们对园林的关注度,从而发挥园林的文化宣传作用。

5.3.3 以改善居民生活为目标

街区、园林、习俗文化本就与人们息息相关。因此,在街区园林的修复过程中,要考虑本地人的生活习性,不能打破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在保持生活现状的同时,还要增强本土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为其提供继承和学习传统民俗的机遇,进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水平。

5.3.4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对街区园林修复工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更好地实现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实现资金与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商品经营与地方管理的现代化。

6 结语

历史街区是城市对外交流的名片,是城市差异性的重要表现,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维护与修复上,应该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鉴于街区园林开发在街区保护与发展中的种种优势,可将街区园林的修复作为街区文化保护的切入点,从而实现街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涛.地域文化在古城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扬州东关街[J].旅游纵览,2018(8):111.

[2] 黄薇.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 梅兴龙.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4] 乔欣.东关街:中国大运河孕育的商业古街[N].中国文化报,2010-04-14(008).

作者简介:王志远(1977—),男,山东东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艺术设计。

徐艺德(1998—),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王晓冰(1998—),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园林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