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绘软件Procreate和ArtSet在丝印创作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30李建文付攀进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李建文 付攀进

摘要:Procreate和Art Set等手绘软件的兴起极大地便利了丝印创作,丰富了丝印艺术的创作方式。本文对这两款手绘软件在丝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这两款软件的特点及其对丝网版画创作的帮助,将软件的便捷性、创作的自由性等特点融入丝印创作中,使丝印版画更前卫、更具艺术性。

关键词:Procreate;Art Set;丝网版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四大版画之一就是丝网版画,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一种印刷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丝网版画发端于中国[1]。

公元前500年,敦煌的某一部分佛教壁画就是由丝织版制作而成的。其在欧洲和美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版画工作室聚集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和艺术家,他们一方面以高超的技艺进行艺术品的复制,另一方面进行艺术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移民美国继续艺术创作。19世纪美国的版画技术主要运用于大批量的艺术品复制。1915年第一张感光丝网版在美国诞生,使丝网印刷获得了新的生命力[2]。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后,政府为了推动艺术品的流通,在1935年至1943年间,制定了“联邦美术计划”,设立了广告艺术部门,为当时贫穷失意的艺术家提供了超过5 000个工作岗位,同时珍藏了大量的石版画和丝网版画艺术作品。同时,政府将这些艺术作品作为“联邦美术技术”的重要组成,为艺术家建立了大量的丝网印刷工作室,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设备,为艺术家对版画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40年还成立了全美丝网版画协会,促进了丝网版画的发展。罗伯特·马瑟韦尔、罗伯特·劳申伯格、安迪·沃霍尔、杰克逊·波洛克以及许多美国艺术家都享受了该计划带来的红利[3]。此次“计划”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使丝网印刷技术作为一种和石版、木版等相当的版种被美国接受。随着波普艺术运动在以英国和美国为首的国家广泛兴起,各国逐步适应这种快速而大量印制传播需要的丝网印刷技术,许多艺术家才开始把丝网印刷作为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例如,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在1956年通过丝网印刷制作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它也被称为最早的丝网版画作品[4]。

丝网版画最早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的,1979—1980年,在李桦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立了大陆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标志着我国丝网版画的开始。1982年至2003年,连续八届的全国“三版展”(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丝网版画的发展。1982年至今,一批批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丝网版画专业的学子奔赴全国各地高校任职后,丝网版画专业才逐步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建立起来。同时,丝网版画的创作和艺术收藏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艺术创作与数字媒体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例如,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用iPad软件Brushes(笔刷)进行创作并且乐此不疲。他说:“它的颜色与笔触都足够丰富、堪比现实中的画笔和油彩。而且永远不会担心颜料用完了。”(见图1)

1 手绘软件Procreate在丝印创作中的应用

1.1 构思创作的便捷性

Procreate(助创)软件是Savage Interactive(野蛮互动)公司开发的,该公司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公司极力为有创造力的人制造卓越的创意工具,Procreate是其专门为iPad设计的一款强大创作软件,深受艺术家和绘画愛好者的喜爱。它拥有优秀的图层功能,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图层达到画稿分色的效果,使制作丝网版画的黑稿更为高效稳定。制作黑稿的精准性减少了后期印版时套色的问题,使画面效果更加接近预期。因图层功能是不同画面层级叠加而成的,更改指定的图层并不会影响到非本层级的部分,减少了手绘失误的可能,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将手绘稿扫描到电脑中进行后期加工处理也更为方便,可以直接对扫描后的电子文件进行二次创作,实现手绘达不到的肌理效果;创作可以依据画面尺寸进行调整与缩放,不受限制也更加灵活;需要的肌理可以随意放大,且不需要创作者手绘过于巨大的肌理效果,避免了手绘肌理的困难,同时自然的肌理效果也对绘画而言是最佳的。

Procreate继承了Photoshop(图片处理商店)的绝大多数功能,并且更加方便轻巧。因为它的载体是iPad,不受空间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更改完善丝网画作。而且它也更加兼容计算机绘画软件,无论输出还是输入Photoshop格式都能很好地实现,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桥梁,便于不同软件间互传文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画面构图的预设也更为直接,画面中的元素可以自由调整位置与大小,可灵活调整画面元素的整体关系。此外,创作者可以在软件上预览展出效果。可在Procreate上进行位置、尺寸等方面的调整,从而做到对展品展出效果的充分把控。

1.2 艺术语言的丰富性

Procreate拥有强大的笔刷功能,本身就自带波点和各种自然肌理的笔刷,无论是表现毛笔效果还是油画效果都可圈可点,为丝网版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风格和思路。例如,Procreate自带的笔刷“听盒”,在绘画过程中,当电容笔与画面角度大于等于90度时,绘画出来的线条感较流畅,而当电容笔与画面角度偏小时,画出来的线则会呈现出块面状且具强烈手绘感,并且每个角度都会绘制出不太一样的线条。而有的笔刷自带油画画布属性,画出来的线和面也有油画布的肌理感。利用不同的画笔的属性可以使得丝印版画语言更丰富。

Procreate图层中有各式各样的混合模式,如在正片叠底模式下可以使主体物与背景色更加融洽,在利用“橡皮擦”工具擦去物体的受光面时,就可以简单画出光照感,而不需要考虑背景色、暗面、受光面的颜色。此外,柔光模式下还可以制作不同的肌理感,搜集需要的高清贴图,将其去色加强明暗对比,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并贴在需要添加肌理的元素上,即可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为本不具备肌理感的元素添加天马行空的效果。像这样的混合模式有二十六种,每一种混合模式都有不同的用法,图层颜色将在计算机算法下叠加,每一次都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为丝网版画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丝网版画色彩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Procreate调整菜单栏里丰富的调整功能,可以对画面的色相、饱和度、明度等方面进行调节,有助于整体把握丝网版画的最终效果。例如,细微的冷暖色调偏差都有可能影响画面带给人的感受。科学规范的创作可以降低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从而创作出具有艺术感且完美的作品。而在现实版画创作中画面已经成形,想要修改只能重新开始。

Procreate可以绘制许多人工手绘所不能做到的标准几何图形,如直线、标准三角形、圆形等等。在手绘稿上加入这些标准几何形可以形成手绘感与工业感的强烈冲击感。

2 手绘软件Art Set在丝印创作中的应用

2.1 模拟现实手绘的真实性

Art Set(艺术套装)是由LOFOPI(洛福普)公司开发的一款适用于iPad的自然手绘效果的绘画软件,这一点我们从它的软件界面设计就可以感受到。在扁平化绘画与设计风格占据主流位置的今天,这款软件还依然保留着强烈模拟现实作画的风格。

Art Set有彩铅、马克笔、圆珠笔、油画棒、书法笔、钢笔等笔刷效果。每款笔刷都极力还原不同类别的笔的表现力,可以设置画笔携带颜料的浓淡、笔触纹理感的强与弱等参数。细致的笔触感通过电容笔传达到画面,可用于表现颜料的干脆利落,也可以表现颜色的深浅虚实。这些笔触感增加了制作丝网版画的黑稿细节,为黑稿增添了更多画笔的肌理感。

Art Set的油画和水彩笔刷是一大特点,油画的厚重感以及水彩的晕染效果都极其逼真,尤其是油画笔刷,会随着拖动画笔而消耗,模拟了现实中蘸颜料作画的效果。两种湿润颜料相互叠加混色的部分相当逼真,模拟了现实中油画的湿接效果,配合扩展工具“dry”(吹干)——拿吹风机吹干画面,颜料间则会出现厚涂的效果,放大画面还能看到颜料堆積的细节,让人难辨真假(见图2)。此外,水彩笔刷模拟的水彩颜料流动效果也十分逼真,并且也可以通过“dry”工具把画面吹干。Art Set凭借逼真的油画和水彩还原效果,可以复制油画和水彩大师的作品(见图3)。艺术品复制在美国有几百亿的市场,画家作品的复制是艺术产业化的重要支柱。艺术品正在从投资收藏转向大众消费,Art Set在艺术品复制领域也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5]。

Art Set优秀的绘画功能加强了丝印版画“画”的特点。在计算机时代的辅助下,虽然丝网版画中出现了数码版画并受到了不少争议,但Art Set仍然有其优点值得肯定,即利用该软件可以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实现真实的画感。

2.2 模拟现实调色的直观性

Art Set有着独特的调色功能,把需要的颜色拖进调色盘后,点击另外的颜色,就可以慢慢产生新的颜色,这一过程可以清楚地预设每种颜色的混合比例,模拟了我们丝网版画的调色过程,为后期印刷颜料的调制提供了可靠的参数和标准,避免了后期临时性尝试带来的不可预测性问题。

3 结语

丝网版画与绘画软件的结合为版画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推出新的语言丰富了版画艺术内涵。丝网版画本是艺术创作,太过机械化的电脑画法也不被业内人员接受,而这两款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正好解决了此问题。软件提供了做稿和修稿的便利,在版画创作的初始阶段提供了辅助,但技术只是辅助创作的一种方式,丝网版画的核心仍然是画面思想的传递与表达。因此,创作者应该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创作出更有表现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 王汉洲.丝网版画的起源与发展[J].丝网印刷,2007(5):38-39.

[3] 吴亮.丝网印刷及丝网版画在欧美与中国的历史、现状比较[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6):29-30.

[4] 赵奎林.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影像化倾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 申冉,陈威.艺术品复制为传统出版印刷企业转型拓新路[J].中国印刷,2016(6):48-50.

作者简介:李建文(1968—),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付攀进(1997—),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