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影响
2021-11-30周林荣戎陆庆
周林荣 戎陆庆
关键词:智慧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一、绪论
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应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应“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这表明,智能化与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育教学活动不断与各项技术融合与发展,智慧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励志君、对易分、课堂派、蓝墨云班课等。为更好地运用在线智慧教学工具改良传统课堂,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遵义师范学院从2017年开始,不断推进在线智慧教学与教育教学融合,购买了超星学习通与引进雨课堂两种智慧教学平台,截至2019年4月,遵义师范学院共举办了六轮在线教学培训。截至2020年5月,全校任课教师中,有80%以上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用了超星学习通。本文以《物流学基础》为例,分析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为丰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二、“物流学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学基础”是遵义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共32个理论教学学时。教材最新选用陆克斌等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课程围绕物流与物流管理、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集装单元器具等物流活动,分别阐明各项物流活动相关基本概念,基本作用与一般方法,使学生能初步认识物流活动及其基本要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物流问题。在承担“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虽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学校领导,督导、同行与学生等多方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通过自我反思与总结,发现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应用性能力不强
《物流学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先导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多媒体当面讲授,教师主导课程,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单向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反馈信息较少;学生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理解,思考、内化与创新,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对知识应用型不强。同时,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PPT,学生能够接收与获取教学资源有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效果的测评客观性不足,量化测评不够
传统教学的评价维度仅包括本校督导(同行)和学生评价维度,这些评价来自主观意见的总结,没有其他兄弟(高等)院校的同行老师的评价和课程通过网络在线播放的反馈及评价。在评价指标上,主要依赖学生对课堂提问回答,课后作业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没有对学生自学能力、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全过程记录信息,更没有以量化的数据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依赖结果性考核
《物流学基础》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课堂出勤记录,提问回答次数、两次作业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以百分制的闭卷考试呈现。同时,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与管理严格,但过程性考核与管理不够重视,而且期末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重较高,过程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比例较低,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性有待提升。
三、智慧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影响
在教学场景上,由固定的时间与地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由基于教材知识单一化转向基于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元化;使学生知识来源由单一的教材、教学大纲转向多元、海量的智慧教学平台与互联网上的名校与名师的课件、视频与其他资料;教学信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一信息传递转向平台提供的多向信息传递。
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信息由教师优势的不对称转向互联信息的“趋于对等”;教学地位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师生对话”;教学职责由“讲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职责由“被動接受、应付考试”转变为“主动获取,分析与解决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和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之间更倾向于使用“移动通信”应用软件如QQ、微信、微博、抖音和快手等软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实时、高效、多样、个性化的沟通交流。随着智慧教学平台不断融入移动终端,改变教学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方式,手机不被禁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迫使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适应新变化。
在教学过程上,由显性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转向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创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理解记忆知识转化为互动讨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超星学习通的模块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功能模块包括课程内容、签到、课程讨论、作业记录等;二是学习资料包括专题、课程、图书、期刊与讲座等;三是微应用包括推荐、移动图书馆、移动博物馆、创作工具、小程序、互动工具等。可以随时反馈,资源实时分享、记录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思考、应用与提升的融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本质上,维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智慧教学平台没有取代教师的作用,强调适应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程度,作业完成度、学习效果等数据信息可以即时收集整理分析,并显示作业答案的相似程度,更好地解决一部分学生搭便车的行为。同时,可量化的信息数据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公平性,并为学生改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信赖教师,并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与特点,做到差异化教学。
四、智慧教学平台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对策
针对智慧教学平台对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为更好地推广与应用智慧教学平台,高校教学必须更好地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从而实现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因此,智慧教学平台的成功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努力。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在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上,应注重以下几点工作的安排:
(1)加强教学软件与硬件设施的投入。学校教学软件与硬件(包括多媒体、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络设施等)是智慧教学平台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应提升智慧教学平台的升级与相应配套使用的研发。从为教师服务的角度出发,推广简单化的智慧教学平台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教学视频的制作与教学设备的使用。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学校应更好地监测与评估智慧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学习进度,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确保线上学习的质量。
(2)积极组建智慧教学平台的服务部门或团队。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背景相关,可能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应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所需的技术知识与技能。为此,学校可以考虑组建智慧教学平台专门的技术服务部门或团队,为教师提供便捷、实时服务,让教师能集中精力投入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模式的调整上。
(3)建立适应智慧教学平台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学校教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情况,建立合适的教学活动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考核过程,应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不再局限于学生考试成绩,重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都算数”的过程性考核,让学生学会信息查找、分享、交流、提炼与创造。
(二)教师层面
从教师方面,为了更好地应用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与创新,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提升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力,适应智慧教学平台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应注重以下几点工作:
(1)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交流的渠道上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差异化的课堂,让学生更好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2)以智慧教学平台为支撑,不断突破各层界限。依托各类智慧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打破教师、学科、学校、地区之间界限,增强相互学习与交流,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与优质的教学资源,博采众长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
(3)以互聯网为依托,增强教学技术与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密切关注与掌握所在学科的发展前沿,实践领域与学科交叉融合,做好知识积淀,为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智慧教学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教学能力。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智慧教学平台的功能,培养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探索找到适合智慧教学平台的新方法,进而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学生层面
从学生方面,为更好地应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好知识的分享,实现学习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上的海量学习资源易导致信息冗余,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信息搜集、甄别与加工的能力。能高效地检索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智慧教学平台、相关应用软件的信息实现信息搜集;对信息符合学习需要的程度进行甄别;对信息筛选之后进行加工处理,更好地实现知识巩固与升华。
(2)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应调整心态,转变定位,提高自我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融入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学校与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他律的监督下进行自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与落实学习责任,做好自我管理,开展自我学习。
(3)互动交流能力。依托智慧教学平台与各种交流渠道,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会思考、总结、传递、比较、筛选信息,在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
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让智慧教学平台更好地融入高校课堂,成为高校模式改革的重要工具,并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