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创新中迈向最终目标

2021-11-30张莹

教育家 2021年46期
关键词:状态动作目标

张莹

幼儿体育活动有多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健康幼儿的标志。这两份文件为幼儿园科学开展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从根本上为案例中关于体育活动“目标”与“创新”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

第一,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够。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三态相叠”,即教师预定的目标状态、幼儿想要的目标状态和幼儿正在进行的状态是否一致。如果教师预定的目标状态与幼儿正在进行的状态是一致的话,说明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如果教师预定的目标状态与幼儿正在进行的状态有差异,那么就说明教师需要多听、多看、多参与幼儿的活动。如果教师预定的目标状态与幼儿想要的目标状态、幼儿正在进行的状态完全一样的话,则表明教师非常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较为准确地预判幼儿即将出现的言行举止。

第二,教师对目标的设置较为狭隘和固定。体育活动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培育身心健康的幼儿。对幼儿而言,动作学习是为身体的发展服务的,动作学习应落到实际的运动情境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如何有效地利用身体动作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

第三,教师对“难度”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无论何种形式的跳跃,都是为了促进幼儿下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发展,所有的难度划分都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提高幼儿的成功感。对幼儿而言,他们没有尝试过的动作、玩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灵活使用身体的方式,都是一种挑战。教师仅把难度限制在完成动作本身,这是没有掌握“挑战”与“难度”的本质特征。

第四,教师的教学处于“高控”状态。案例中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我要教幼儿什么,幼儿就要学什么”的理念。教师的目标是预定的,但是孩子的思维是变化的。在体育活动的教育现场,静态的、预定的目标一定不适合变化、活跃的幼儿。

明确“目标”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首先,“目标”与“创新”两者不是对立统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全面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教育应更关注幼儿的差异性和主体性。教师要探索有效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活动情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我调整,帮助幼儿发掘内在潜力。

一个好的活动往往是在“目标”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指出,明确的目标能够为行为提供方向。在心流状态中,技巧与挑战之间的平衡促使个体朝向更高更复杂的层次发展。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目标,对无关事物漠视,使得个体可能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难度与技能水平之间的契合度尤为重要:若任务难度过高,个体便有可能在多次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后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需求理论认为,内在心理需要(如胜任感、自主感)的满足更能激发行为动机。因此,我们在强调体育活动中运动的有效性和练习目标达成性的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其内心需求。

其次,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以“幼儿为本”。教学的重点是幼儿能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运动,而不是任由预定的、静态的教学目标主宰一切。教学目标是为幼儿服务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是为了目标而目标。当目标与创新出现冲突的时候,尊重孩子的创新意识、在安全的视阈下充分满足幼儿运动创新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根据孩子的变化及时调整目标,这既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体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还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与体质加强,而这一点却是教师时常会忽视的。在设计体育活动时,部分教师会将活动中的动作限定为某个具体动作。该具体动作设计所聚焦与服务的是哪一类发展水平的幼儿?是否考虑到班内幼儿已有的运动经验与能力?活动中具体动作的设计对于班内大多数幼儿来说是否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并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这些问题往往不被考虑在内。

最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基本动作教学和创新活动并存。教师要基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出发,对体育内容进行选择,以促进幼儿运动的有效性发展。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想法,从运动有效性的角度给予幼儿个性化支持和评价。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追求运动技能教学,过于苛求技术规范性以及教育的系统化,使部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幼儿体质健康发展。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幼儿在乎的是“我会不会玩”“我想这样玩”“我要赢”“我要打败他们”等活动体验,教师思考的应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实现的,目标便隐含其中。幼儿直接感受到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教师的目标,即幼儿更关注结果,教师则更关注过程。

尝试在“目标”中“创新”

一是尊重幼儿自主性,将主动权还给幼儿。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活动目标的完成,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全程扮演“主人翁”的角色,指导幼儿活动,这样虽然能够保證相应的秩序,但是幼儿无法完全体验游戏。教师应将主动权还给幼儿,充分重视幼儿的创新意识,不要限制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二是调动幼儿智慧,引导幼儿活学活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幼儿的思维与智慧,不可采用单一化的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幼儿提出具体化要求,确保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不同的玩法,发挥幼儿个人与群体的智慧,实现信息共享,在探索中掌握玩法、获得经验。

三是创新游戏内容,重视“一物多玩”的游戏方式。为全面提升幼儿园体育活动成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动向,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同时将活动衔接起来,引导幼儿完成一部分活动后,将目光放到最初的活动目标上,引发新的活动,从而达到“一物多玩”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状态动作目标
下一个动作
智珠二则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