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1-11-30姜胤宇
姜胤宇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吉林 四平 130000)
会计工作是采用系统化以及专业化的会计核算方法,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确保反馈过程的持续化、全面性以及综合性,对后续的发展走向进行合理的预测,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以手工形式为主的会计处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转型需求,通过扩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并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弥补了传统会计模式的不足,切实发挥出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1.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1.1 改善了传统的会计处理形式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依靠手工台账的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采用了手工记账的方法实施相应的会计处理工作。然而,在使用传统会计处理形式的过程中,操作阶段出现的细微差错,极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工作失误。推行会计电算化后,在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只需要录入相应的交易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就会针对交易信息进行自动预算,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账务处理形式,减少了手工形式引发的错记、漏记以及运算错误等问题,切实保障了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率。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克服了传统会计处理方式的诸多弊端,使企业及时摒弃了人工运算以及手工记账等方法,依托计算器等先进设备,完成了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工作任务,确保会计电算化模式的独立运行,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1.2 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强度,避免多次核对以及重复计算等问题的出现。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抽取数据信息并自动形成分析图表,确保管理者能够根据图表信息查看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在保障反馈及时性的同时,对反馈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事中控制力度,通过对事前的有效预测,对此方面管理工作目标加以转变,降低企业的经营以及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等设备,明确掌握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在系统内部通过对数据信息的上传,并使用自动化的数据运算方法以及账务生成措施,不仅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还降低了工作总量、业务压力以及运行成本,在缩短会计数据处理工作周期的基础上,促使会计电算化逐渐朝着规模化以及广泛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提升了企业经营以及管理水平,强化了会计工作对经营活动的反应能力,保障了反馈环节的及时性,最大程度地确保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1.3 积极地倡导绿色发展目标
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以纸质化的凭证和回单为主。大量纸质资源的使用导致纸张、墨盒以及硒鼓等生态资源耗费过度。不仅如此,在会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存放条件以及查询、查阅等技术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延长档案的存放周期,并且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储存空间储存会计档案信息。但此类储存方法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背道而驰。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储存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数据存储设备的使用成本,促使各行各业将会计凭证的纸质化储存形式逐渐转型成电子凭证,不仅节省了在原始凭证打印、配单以及归档等过程中所使用的纸张数量,还可以采用电子储存的形式实现对纸质化档案的重新整理与妥善保存,加强了与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的契合程度。
2.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阶段优势的有效措施
2.1 打造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
首先,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配备与之相对应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施,在保障设备系统充足性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运行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落实。其次,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打造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工作运行环境,还需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会计人员能够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并在提升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强化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运行质量。最后,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还需要将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纳入到计算机等系统当中,为了进一步减少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出台风险预警措施,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及时避免网络安全隐患,减少由于信息泄露等情况所带来的经济风险。
2.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使用会计电算化,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效率,并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出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使用优势。为了保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在保障机制运行科学化的基础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一方面,需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地掌握自身工作职责以及管理权限,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规范制度的制定环节当中,从而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的基础优势以及功能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工作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影响下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全面梳理,针对不同的工作环节出台明确的执行标准以及质量规定,推动财务管理制度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转型。此外,对于难以达成会计工作标准要求的环节,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掌握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通过对问题的改进措施以及管理操作方法的制定,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加大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及约束力度,推动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 调整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电算化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会计核算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在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下,会计核算工作形式逐渐摒弃了传统的以纸质化载体为主的账簿对账方法。通过对此项工作流程的不断简化,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不仅如此,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并保障反馈结果的全面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以及发展缺陷。通过对不同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为企业决策活动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一方面,需要改善传统分析方法以及评价模式,确保其能够与现阶段的会计核算项目相匹配。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提升人员专业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目标,开展培训工作,将会计电算化理念融入培训环节,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建立规范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打造新型的会计核算工作模式,需要明确掌握会计明细表的编制方法,并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将相关明细的登记情况纳入到总体账目当中,为财务报表制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会计电算化模式运行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明细报表的内部结构以及不同科目之间的关系,对相应的明细情况分别累计,熟练掌握科目汇总表的核算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稳固明细报表在会计核算程序当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记录到与之相对应的科目当中,同时还需要结合金额积累现状,将其记录到与明细报表相对应的科目中,在余额核算等业务发生之后,掌握此类科目所产生的余额情况。不仅如此,不同类型的记账凭证处理方式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动态化会计数据信息。针对此类金额凭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了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涉及的金额以及明晰报表。其中,记账凭证当中所列出的科目类型主要是按照业务发展顺序排列,当出现新型科目类型时,也需要在记账凭证当中显示出相应的金额情况,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可靠性与数据记录的有效性。
3.结语
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趋势,企业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并顺应科学技术的革新进程,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其提供独立、安全的运行条件,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结合起来,加快会计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整体进程。除此之外,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全面消除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相关风险因素,为落实会计电算化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实用价值。